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不老不死的「人造人」現身CES,黑科技掃臉識別身份

不老不死的「人造人」現身CES,黑科技掃臉識別身份

本周所有的科技媒體都在關注CES這場開年大戲,36氪也為大家帶來了一系列現場產品介紹和技術趨勢觀察,氪友們可以戳鏈接回顧。

說到這個星期的潮科技,就不得不提Netflix在CES上開的一個大腦洞,雖然是洋蔥新聞,但現場看起來著實驚艷(或者是驚嚇),看看它想傳達的概念你就知道了:人類未來永生不死,意識能在軀殼間轉換,高科技換臉也不是問題……

其他值得一看的潮科技還有:繼加密貓之後,人們又養起了加密狗;體積碩大的核磁共振掃描儀,能變得像手提電腦那麼小;膠囊一樣的微型機器人可以進入腸道監測健康;英國一款社交軟體變身神探夏洛克,看一下臉就能識別身份;最後,還有人去沉浸體驗了無聲舞廳,在沉默中舞動狂歡。

意識轉移

250年後科技高度發達,人的大腦可以被數字化。一具身體死亡後,可以從脊髓中抽取神經和肌肉的記憶,傳輸到另一個軀體上繼續生存。傳輸的介質是晶元,被植入這類晶元的「人造人」還出現在了CES現場,他們長這樣:

意識傳輸、靈魂轉移,這MAX級別的腦洞場景實則是Netflix為了給即將上映的科幻大劇《碳變》造勢,這部劇將在今年2月2日全集播出。


區塊鏈

醫療健康

核磁共振技術在很多疾病的治療中都很重要,比如檢測腦部腫瘤或者是韌帶撕裂,但是這個實用的儀器印象中總是非常巨大而又笨重。

英國的研究人員最近在縮小設備體積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重達三噸、花費數百萬美元的核磁共振掃描儀未來可以縮小到筆記本電腦的大小。如果最終成功的話,該技術將提升我們診斷和治療癌症、糖尿病、痴獃等疾病的能力。


機器人

腸道氣脹很難受?別急,有「機器藥丸」來幫忙。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個膠囊大小的氣體感測器,它能感知和檢測人體腸道內生物標誌物的行走路徑,從而監測腸道健康。同時,這顆小膠囊對專門從事胃腸道和肝臟疾病的醫生而言也是一個新工具,因為目前他們手頭可用的診斷工具屈指可數(只有內窺鏡和結腸鏡)。


AI/AR

英國一家名為 blippar 的社交應用近日推出了一項新功能,在準確識別人臉的同時,可以在人臉旁提供包括其個人照片和社交賬號等信息。該軟體的所有用戶都可以免費使用該功能。新功能的玩法很簡單,註冊 blippar 賬號後(國內「科學上網」也可以註冊),完成面部信息採集就能使用......


無聲迪斯科

隨著聲音技術的發展和人們對過度喧鬧的迴避,無聲舞廳日漸受到人們的追捧。人們在同一個地方,帶著耳機,調著相同或不同的頻道(婚禮風、嘻哈風和電子風),跟隨節奏自由搖擺。去華盛頓的一家無聲舞廳體驗過後,Matej Leskovsek發現:在這樣的舞廳里你愛怎麼動就怎麼動,再也不會有人說自己沒有節奏感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Twitter聯合創始人給新CEO的建議:學會溝通、學會炒人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