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她是「中國好人」葉群壯的妻子,英雄離開後,她扛起了家……

她是「中國好人」葉群壯的妻子,英雄離開後,她扛起了家……

《紅袖約》第二十七期

27

英雄遺孀

人物簡介:馮少霞,1978年生於廣東廣寧,28歲嫁到新會古井鎮嶺北麻沖村。2012年初春,丈夫葉群壯為搶救同村的女孩而英勇犧牲,被政府追授為「新會區見義勇為先進分子」,2013年6月被選入「中國好人榜」。她在丈夫犧牲後化悲痛為力量,堅強生活,努力工作,悉心撫養兒子並教育他做一個好人。

曾經有人感嘆,我們所處的年代,是一個缺少英雄的年代。太平盛世,沒有衝鋒陷陣的戰場,註定不是英雄輩出的年代。

然而,2012年春天,銀洲湖畔誕生了一位農民英雄。這位英雄的名字叫葉群壯,他,為搶救一位女孩而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葉群壯的妻子馮少霞,原本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農家婦女, 在丈夫成為英雄之後,一下子就成為媒體追訪的對象, 也被貼上了「英雄遺孀」的標籤。英雄遺孀,這是一個多麼令人悲傷又多麼令人敬重的特殊稱呼啊!

假如可以選擇,她寧願永遠做一位默默無聞的女人,和丈夫一起過著平平淡淡的日子,相親相愛,直至白頭偕老。然而,她已經別無選擇,無緣看到丈夫白髮蒼蒼的模樣了。英年早逝的丈夫,披上了英雄的光環,她,猝不及防地成了英雄遺孀。

這一切,是否命中注定?淚眼問蒼天,蒼天亦無語。

她在珠海打工時,愛上了正在珠海當裝修工的新會青年葉群壯,從而和新會結下了緣分。她剛嫁到新會古井鎮嶺北麻沖村時,村民親切地呼喚她為「壯嫂」,初為葉群壯妻子的她,聽到「壯嫂」這個新鮮有趣的稱呼,總是有些害羞的感覺,常常臉頰泛紅,後來慢慢習慣了,便覺得這是一個幸福的稱呼。

她明白,丈夫雖然家境貧窮到要借住別人的房子,卻是村民公認的好男人,而好男人在生活中是可遇不可求的,因此,她覺得自己今生能夠嫁給阿壯這個好男人,確實是一種福氣。漸漸地,她以「壯嫂」這個稱呼為榮。

婚後不久,她就發覺阿壯在村裡人緣極好,哪裡需要幫忙,哪裡就會有他忙前忙後的身影。村民都知道阿壯有維修技術而且熱心助人,所以,無論誰家需要安裝水電,誰家的屋子漏水,誰家的大門壞了,都會叫他幫忙修理。遇上農忙時節,左鄰右里誰家割禾了,他都會主動幫忙。而她,雖然心疼丈夫過於辛苦,卻也從未試過阻攔他為村民做好事,因為她心裡非常讚賞丈夫這種助人為樂的做法。她當初愛上他,也是被他忠厚老實的人品所吸引。

她相信善有善報,願意支持丈夫做一輩子的好人,做一輩子的好事,只是,她從未想過人生中會出現這樣一種可能:丈夫為了做某一件好事而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2012年1月25日,農曆大年初三,這是一個萬家團圓的日子,也是一個迎春接福的日子。然而,這一天,卻成為她有生以來最黑暗的日子。傍晚時分,她深愛的丈夫匆匆走出家門,從此再也沒有歸來。

她記得,那本來是一個美好而且溫馨的夜晩。她和丈夫、兒子一家三口正圍坐在一起吃晩飯,餐桌上有說有笑。丈夫對兒子說:「你乖乖吃飯,等吃飽了飯,我們一起放煙花啦!」她笑著提醒丈夫:「外面下著雨呢,也不知到時候能不能放煙花哦?」丈夫回答:「下雨的時候放煙花可能更好看呢!」兒子滿臉歡喜地叫嚷起來:「我要放煙花!我要放煙花!」

無奈,這個平靜幸福的畫面,被突然響起的電話聲切斷了。原來,鄰家女孩小妙與家人爭吵後賭氣離家出走了,正往河邊的方向行走。小妙的叔父擔心發生意外,於是來電請求阿壯幫忙尋找小妙。

阿壯聽了電話之後,再也顧不及吃飯,急匆匆地騎上摩托車出門。丈夫的背影,就這樣迅速地消失在細雨紛飛的夜幕里。

當時,她並沒有阻止丈夫出門,更沒有往任何一種壞處想過。她只是覺得,尋找一個離家出走的小孩,理所當然是一件比吃飯更加急切的事情。況且,她也知道鄰家女孩小妙的情況:父親早逝,母親改嫁,自幼跟隨祖母與叔父生活,性格比較孤僻與叛逆。她記得小妙曾經有過離家出走的經歷,每一次,其家人總是第一時間打電話向阿壯求助,結果,小妙都會聽從阿壯的勸說,乖乖地回家。而小妙這一次離家出走,起因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她估計小妙到頭來也會像以往一樣平平安安地跟隨阿壯歸家。因此,她根本沒有想到,事情的結局會朝著不測的方向發展。

她和兒子吃飽飯之後,就收拾好餐桌,並將丈夫尚未吃完的飯菜熱在鍋里,平靜也等待丈夫回家。調皮的兒子不時朝門口張望,盼著爸爸快點回來,陪他一起放煙花。

▲播音:新會電台節目主持人 凱琳

短暫的等待,往往充滿了興奮,而長久的等待,難免讓人擔憂。當一個多小時過去後,丈夫還沒歸家,她的心開始忐忑不安。

此時,小妙的叔父給阿壯打電話,但阿壯的手機已經關機了。接著,阿壯的哥哥也出門尋找阿壯,結果就在河邊發現了阿壯的摩托車,車頭的燈還亮著,一頂頭盔丟在地上,卻不見阿壯的影子。

一直留在家裡等候消息的她,再也坐不住了,焦急地衝出家門,到外面尋找丈夫,但跑遍了她認為阿壯可能到過的地方,結果都是一場空,依然不見那個熟悉的身影。她身心疲憊地返回家中,卻也坐立不安。此時,她的心更加慌亂,感覺胸口好像被什麼東西堵塞了似的很不舒暢,併產生了一種不祥的預感,覺得將會有什麼可怕的事情發生。在揪心的等待中,時間過得特別慢,每一分,甚至每一秒,對她而言都是一種煎熬。

她苦苦等到第二天的凌晨,阿壯還是下落不明。她不得不說服自己接受一種不幸的假設:丈夫可能已經溺水身亡了。但沒親眼看到丈夫的遺容,她始終心存僥倖,不甘心放棄「也許阿壯還活著」這個渺茫的希望。

新會警方和大部分村民都加入了搜尋阿壯和小妙的緊急行動。此後,持續數日的水中打撈,持續數日的焦急等待,對她來說無疑是一場撕心裂肺的煎熬。

經歷幾天幾夜的煎熬之後,她終於等來了關於丈夫的確切消息, 卻是一個令她徹底絕望的結果:人們在古井鎮虎坑橋河面發現了阿壯的遺體。阿壯年僅42歲的人生,真的已經終結在無情的逝水裡。

儘管她在那充滿恐懼的等待中也曾有過最壞的心理準備,但噩耗傳來耳邊的瞬間,她還是當場被這個不可逆轉的悲劇結局擊倒了。

逝者如斯,生者何堪?

在那一段痛不欲生的日子,她很難說服自己接受如此殘酷的事實:丈夫匆匆走出家門,竟然成為夫妻之間的永訣!那一頓沒有吃完的晚餐,竟然成為丈夫最後的晚餐!那一句對兒子許下的承諾,竟然成為永遠無法兌現的空話。那一場預約的煙花,再也不能如期燃放在一家三口的眼前。

2月7日,阿壯的遺體告別儀式在新會殯儀館舉行。一個好人的離世,揪痛了數萬葵鄉人的心。許多人懷著對這位平民英雄的敬意,自願來此送他最後一程。滿臉憔悴的她,以英雄遺孀的身份站立在現場,默默地承受著人生的變故,默默地接受來者的慰問。

在英雄躺著的地方,人們看到了一位女人的悲痛,也看到了一位女人的堅強。年僅五歲的兒子站在她身邊,睜著懵懂的眼睛看著眼前的一切,還未真正明白髮生了什麼事。

逝者已矣,生者當堅強!為了照顧年幼的兒子和年邁的老人,她必須振作起來,堅強地生活下去。

她處理完丈夫的身後事,滿身疲倦地返回家裡。兒子哭著:「爸爸為什麼不回家睡?我要爸爸!」她將兒子緊緊摟在懷裡,強忍著眼淚說:「你爸爸去了很遠很遠的地方工作,要過很久很久才能回來。」

哄兒子入睡之後,她,又開始想辦法說一個善意的謊言,哄騙年邁體弱的婆婆。可是,哄小孩容易哄老人難啊!

阿壯去世,她最擔心的人就是已到風燭殘年而且疾病纏身的婆婆,因為早在阿壯去世之前,婆婆就已經遭受過老年喪子的不幸了,如今如何能夠再一次承受「白頭人送黑頭人」的悲慘打擊啊!此刻,她慶幸婆婆不懂閱讀報紙,也不看電視,否則,關於阿壯去世的新聞如何逃得過婆婆的雙眼呢。

第二天早晨,她掩蓋了悲痛,換上了一副平靜的表情,主動上門告訴婆婆,阿壯經朋友介紹去了外國打工,起碼要過一年半載才能回家。婆婆信以為真了,只是帶點責備的語氣問了一句:「阿壯本來做事很有擔當的,這次出遠門怎麼不跟我講一聲啊?」她馬上向婆婆道歉:「都怪我不好,是我忘記了提醒阿壯向你打聲招呼再走。」成功瞞過婆婆之後,她緩緩鬆了一口氣。可是,不久,婆婆得知村裡有戶人家辦喜事,便準備上門給人家送賀喜紅包,而按照當地的傳統習俗,辦了喪事未滿49天的人家,不適宜赴別人的喜宴。她及時想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既巧妙地阻止了婆婆喝喜酒,又不致讓婆婆明白真相。此後,為了不露出破絀,她每次見到婆婆都強顏裝歡,主動向婆婆報告阿壯的平安。婆婆直到病逝,也不知道阿壯已經離世的事實。

為了讓老人和孩子免受打擊,她一個人承載了所有的悲痛。每當夜深人靜,面對空房冷枕的時候,她就會拿出丈夫的遺照,默默地追思丈夫,默默地懷念往昔的恩愛時光,向回憶取暖,從中獲得活下去的勇氣和力量。可惜,一家三口從來沒有拍過一張全家福,唯一可作留念的夫妻合照也只有結婚證上的雙人照。

阿壯離開世界兩百多天後,她再次接受媒體的採訪,提起阿壯,禁不住眼圈泛紅:「在我心目中,阿壯確實是一個很好很好的老公,有家庭責任心,孝順老人,疼惜老婆和兒子。我和他做了幾年夫妻,覺得很開心。阿壯生前曾經跟我說過,他希望將來能蓋一間房子,讓我們一家人住得舒舒服服。」

阿壯離世一年後,也就是2013年的春天,在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她和兒子住進了一座兩層的新房。阿壯生前的遺願,終於實現了。

▲馮少霞的新居。(吳英健攝)

英雄的身後事,能夠得到妥善處理,體現了政府的關懷和社會的溫暖。讓英雄的親人得到安撫與關愛,如此,才對得住逝去的英雄,也才對得住活著的英雄遺孀。

她一直珍藏著一張報道阿壯救人事迹的報紙,兒子讀上小學後, 她認為應該向漸漸懂事的兒子坦露真相了。一天,她拿出那張報紙, 一字一句地讀給兒子聽。她告訴兒子,爸爸是為了救鄰家一位姐姐而不幸被河水淹死的,為做好事而死,死得光榮。並教育兒子,將來長大之後,要像爸爸一樣做一個助人為樂的人。

兒子的長相越來越似阿壯,這對她來說,也是一種安慰。在家門前,她撫摸著兒子的頭髮,微笑著說:「他的五官,長得和阿壯幾乎一模一樣,笑起來的樣子也很像阿壯呢!」

目前,她在離家不遠的一間小工廠當廚工,每天為工人煮兩頓飯。她說,這份工作雖然收入不高,但方便她照顧家庭,讓她在工作之餘可以送兒子上學和接兒子放學,這樣,她覺得知足了。她坦言,母親撫養兒子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她希望依靠自己的能力養大兒子,不想成為社會的包袱。

這樣一位自強自立的英雄遺孀,很值得我們尊敬。

運營丨新會廣播電視台新媒體中心

作者丨黃文婷

播音丨凱琳

編輯丨馮靜雯

責任編輯丨陳長燦

監製丨夏景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相約新會 的精彩文章:

TAG:相約新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