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活著……——讀《活著》,想到了些什麼
【1月】
活著?活著!活著,活著。活著……
——【《活著》】——
那個時候,聽人家說有部小說,故事的最後人都死了。
小說的名字叫《活著》。
「什麼?哈哈……」
那個時候想,人都給寫死了,有什麼好看,還叫活著?真的是太滑稽了。
直到有一天,在一台書架上,你與它再次邂逅。這一次,就像它是故意出現在了你的視野里的。它好像跟蹤了你好多年,終於有機會在一個合適的時間、地點、心境,找到你,讓你注意到它,映入你的眼帘,引起你的興趣。(一本好的書、一部經典的電影、一件優秀的藝術作品,甚至一個人、一處風景,都是這樣,在它最適合的時機,來遇見你。而你,也接待了它。)
「老人黝黑的臉在陽光里笑得十分生動,臉上的皺紋歡樂地遊動著,裡面鑲滿了泥土,就如布滿田間的小道。」
特別喜歡這樣的描述。
書里有個叫福貴的老人,很平實。還有頭老牛,居然也叫福貴。這個就很有意思了。作者把福貴一家子親人都寫死了,最後剩下了一頭老牛,像老人一樣的老牛,一樣的老來孤苦,一樣的在黃土地上著了一身黃色的皮膚,一樣的在那個饑荒交迫的年代裡於方圓里耕守。是的,連名字都一樣。彷彿,他就是老牛,老牛就是他。
這個時候,腦子裡會生成一幅畫面:老人對著老牛喊了一聲「福貴」,而這位叫「福貴」的老牛轉過頭來,哞了一聲:「叫我幹嘛呀?福貴。」想來,都會咯吱咯吱地笑起來。
轉而,就會哭了。
讀完了書,翻了翻百度對這本書的簡述,「苦根吃豆子撐死了」。什麼?真的是太好笑了,還能撐死。在這個年代,我們真的是好難想像撐死是什麼概念,或許應該是餓死才對吧。沒錯,這種介紹是在讀完書之後才看到的,但仍然會覺得詼諧。但在笑之後,瞬然就會沉默,深深的沉默。
就是這種喜劇色彩的描述,讓你在讀的時候,讀的很歡樂,而立馬就來個極度大轉彎,如懸崖邊來不及勒馬,一霎傷悲。所以,你壓根反應不過來,悲傷跟不上轉換的速度,會在停頓了好久之後,眼淚才掉下來。沒錯,你是呆了,傻了,沒有知覺了,彷彿於天地找不到時空,於呼與吸的間隙里嗅不到氧氣。
仰天大哭,一發就收不住了……
所以,往往這個時候,抽噎著幾度讀不下去。
書,就這樣隔三差五地被情緒感染而打斷,擱置在那,久久不敢再掀開了來。
「喜劇的最好境界是悲劇」?倒覺得,喜劇的最高境界是無論多久之後,它還是喜劇,悲是它的骨子,在咽下後回味成咸。
一種反差,或許是一種很好的表達形式。因為,會在慣性中來個急剎車,來個空中翻轉,來個衝擊,來個尖叫。玩的就是心跳,要的就是刺心。
——【活著】——
一個再簡單、再尋常不過的詞語——「活著」,卻一度引起人的思考。
我們已經不是在那個年代了,饑荒、戰爭,都不再是一個最突出的問題。
而這個時代的我們,活著,卻也有著屬於它的獨特。
一首《活著》,或許可以代表很多現代人活著的狀態——「慌慌張張」、「匆匆忙忙」。
首先,很慶幸的是,我們還活著。在太陽升起的時候,你睜開了眼睛,看到了光,看到了一天天新的世界。
於是,感恩。
還記得書里寫福貴的夫人一度快要死去了,但兒子女兒都相繼死去了,她還依舊活著。連福貴都想著她是快要死的人了,竟然又活了那麼久。是的,在讀到她病了的時候,就已經感覺她的章節快要結束了,但是,沒有。後來,我想到了,她是作為母親、作為妻子的一種強大的內在精神支柱在無形而有力地支撐著她,像一根打不倒的柱子,即便外在的身軀都松垮了,都軟塌了,但裡面有著鋼筋,在堅持著。她感恩著曾經有一雙兒女,那麼勇敢、堅強,她感恩,能在她活著的時候,再多看他們一眼,再多聽一點他們的消息。
當然,不僅是作為女人,實質上是作為人。亦如福貴。在經歷了戰爭,經歷了身邊至親至愛的人相繼離去,哪怕飽經滄桑、歷盡折磨,他依舊活著。所以,痛苦、哀傷,從來不會讓一個人死去,除了精神、意念。
福貴到後來的活著想必一定是孤獨而痛苦的。所以他才會去買了一頭屠刀下的老牛。老牛成了他的家人,可以幫著幹活,可以一起生活,可以想想過去說說話。而福貴又是幸運而幸福的。是他親自一個個將身邊的人送走,都安頓妥了,留下他去祭奠什麼,而且還能回憶些什麼。這是他對親人能做的最好的方式。他感恩。所以他會跟作者講述。當黃土地變成黑土地的時候,當黃昏的炊煙又徐徐升起的時候,一切都那麼平靜、安詳。
我想,作者也是感恩的。在活著的時候遇見福貴,聽了這樣一個人的故事,講了一個這樣的人的故事;我們是感恩的,聽到了講述的這樣一個故事,又通過這樣一個故事去思考些什麼。
然後,問一問,活得怎樣?
我們去看看、多聽聽故事,看的越多、聽的越多,就越會多見而不怪,就是發現自己的生活真的還好。這個世界上有比你糟糕的生活,但是他們依舊活著,用心、用力地活著。比如福貴。但是要說誰比你要幸福,這個就沒有標準定義了。一種感知,一種狀態,每個人的理解和感受都不一樣,這個外人好像真的好難幫的到你太多,因為要靠你去領悟和裁判。這麼想來,看故事、聽故事都是在幫你在思想的搖擺中去尋找一許歸位,讓你對活著有更加深刻清晰的思考、認識、體會和領悟,而後更加自然、豁達地去活著。
福貴的女兒聾啞,但能從作者的描述中抽見一種美麗的面容。而一位姣好的女子卻要在妙齡時分不得不去跟惡劣的老爺們搶土裡挖出來的稀罕的吃的,上演一出出無聲的世界裡不符合形象的戲幕。她,都說不出來。後面又很令人欣慰的是,在這樣一個悲情的角色里,她找到了女人最幸福的時刻,不,應該是步入了最幸福的時光。她找到一位好人,嫁了一位好人,這算是給作為那個時代的女人的她最好的回報了吧。在這個故事裡,這應該算是所有悲情里最能拎得起人的歡呼的一段,不得不感嘆一句:「太好了!真是上天沒有辜負!」儘管她後來還是死了,怎麼死的?生孩子死的。儘管所有的人都說要保住她,但命運的捉弄還是把活著的換成了她的孩子,這冥冥之中又好像是她自己的決定——把自己的命給孩子。這個時候,你會越發感知,什麼活著?都是在用死在寫活,都是在用死來換活,都是死成全了活。
福貴女兒的活著,活得無聲,活得幸福,又活得偉大。
再想一想,怎樣活著?
誰的生活都不是你的,你這個人在這個世界上絕無僅有、獨一無二,你的生活也是。有人說什麼年齡幹什麼事,這句話不從社會的定義上說它,僅從自然角度來說,也是有道理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長,人的心態、心境都是在變的。到了一定的程度,自然有想去做的事情、想去追尋的東西,從而對外體現出來的就成了順理成章的年齡與事情的吻合。其實都是一種自然發生。
在那些不偏不倚的大軌道之外,我們無法預知其他。
福貴的兒子是那麼有力量,有速度。跑步飛快,體力十足,想想都是一條肌肉健壯的漢子。就是這樣一條硬朗的漢子,在為別人獻血的時候第一個就衝到最前面了,後來被拉回來排隊,那種救人的焦急,等真的輪到他,血型還對的時候,他是怎樣的一種喜悅,一種不需標榜、只知道救人的喜悅,不是表面尋功的奉獻,是刻在內心裡的柔軟。這從他小時候割草餵羊中就早已尋得見了。不怕起早貪黑,不怕鞋子磨破,只要羊能吃肥長壯,只要羊能不被宰了吃肉。他願意、樂意,打心眼兒里……
活著,見仁見智。
如果有幸,願你也能從《活著》中尋得一點思考。
——End——
如果你想就話題觀點與我交流,請關注留言: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