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兩朝帝師」翁同龢:為報私仇竟棄國家大義於不顧

「兩朝帝師」翁同龢:為報私仇竟棄國家大義於不顧

光緒皇帝

中日甲午開戰之前,由於在朝鮮,牙山一戰失利,李鴻章力主避戰求和,上書光緒陳述理由曰:「近年部議停購船械,自光緒十四年(一八八八年)後,我軍未購一船。」據《劍橋中國晚清史》記載,當時清政府撥給北洋水師的軍費預算是每年五百萬兩,可光緒十四年後卻未購一船,未添一炮。《中國海軍大事記》光緒十七年(1891年)載:「四月,戶部決定:南北兩洋購買洋槍、炮彈、機器事,暫停兩年,所有銀子解部充餉。」

李鴻章

從1883年到1895年的十多年的時間裡,中國沒有增一艘艦艇,炮彈也是奇缺。定遠艦上的巨炮炮彈只有一枚,鎮遠艦也只有兩枚,其他小口徑的炮彈也沒多少。當時正向外國訂購一艘快船,因資金問題而被迫中輟,結果此船被日本人購去,這就是日本戰艦「吉野」號。

翁同龢

那應該撥發的銀子到哪裡去了?原來卡在了主管戶部的翁同龢手中。翁同龢為何要給李鴻章小鞋穿?原因是翁同龢的哥哥翁同書在太平天國晚期為安徽巡撫,定遠被圍時棄城逃跑,犯了失守封疆之罪。曾國藩令其戴罪立功,居然又因為失職而激起內部兵變互相殘殺,導致壽州失守,罪無可赦,曾國藩只好上奏劾疏,捉刀之人正是李鴻章。劾疏措辭嚴峻,罪責又赫然難逃,翁父雖是同治皇帝的師傅,太后也無法進行寬免,翁同書被判了「斬監候」,翁父情急之下,氣絕身亡。皇帝太后以「眷念師誼」為借口,將翁同書從輕發落,充軍新疆了事。父死兄徙,全拜李鴻章所賜,翁同龢因此懷恨在心,伺機報復,後來主管戶部,負責軍費的劃撥。這恰恰攥到了李鴻章的七寸上。

甲午戰爭形勢圖

在此種嚴峻的形勢面前,以「帝師」翁同龢為代表的清流派堅決主張和日本開戰。在他的影響下,年輕的光緒帝也漸漸被這些清流們的主張所左右,逐步走上了主戰的道路。

甲午海戰

翁同龢主戰,其內心的想法是什麼呢?王伯恭(曾任袁世凱的總統顧問)所著的《蜷廬隨筆》一書中記載了這段親歷,「甲午戰前,翁同龢一力主戰,李鴻章言不可輕開釁端……我去見翁,向他力陳主戰的錯誤。我想翁也是我的老師,他向來是器重我的。但翁聽了我的勸說後,笑我是書生膽小。我說:『臨事而懼,古有明訓,豈能放膽嘗試?而且,我國無論兵器還是戰法,都百不如人,不能輕率地開戰啊!』翁說:『李鴻章治軍數十年,掃蕩了多少壞人啊!現在,北洋有海軍陸軍,正如火如荼,豈能連一仗都打不了嗎?』我說:『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今已知自己確實不如人,哪裡有勝利的希望呢?』翁說:『我正想讓他到戰場上試一試,看他到底是騾子還是馬,將來就有整頓他的餘地了!』」在「愛國口號」下的真實目的竟然是為了整治對手,真的是人心難測啊!

甲午海戰

在當時的中國,除了北洋水師之外,還有兩江總督節制下的南洋水師、福建船政大臣節制下的馬尾船政水師和兩廣總督節制下的廣東水師等海上力量。其中以南洋水師實力最強,擁有「開濟」級、「南琛」級等五艘裝備8英寸主炮的2000噸級巡洋艦,頗具實力。早在黃海海戰之前,光緒就諭令南洋水師北上馳援,但時任兩江總督張之洞出於保存實力等原因,以各種理由託辭推諉,最終使得南洋水師未能參戰。甲午海戰,雖然名義上是大清國和日本開戰,實際上卻變成了「以一人敵一國。」 (梁啟超評價)戰爭的結局是不言而喻的。最後以割地賠款,簽訂《馬關條約》了事。

李鴻章和伊藤博文

像這樣棄國家大義於不顧的所謂「清流」,也沒有什麼好結果。後來因獲罪慈禧老佛爺,於1898年6月16日,被免去一切職務,逐回原籍。上諭中的口氣毫無情面:「即行革職,永不敘用,交地方官嚴加管束,不準滋生事端」!

簽訂《馬關條約》

史載,翁死後,慶王為他申請撫恤,光緒大怒,曆數翁許多誤國之罪,首要一條罪狀就是甲午的戰敗。慈禧聽後不吱聲,慶王不敢再言,就這樣,翁同龢成了大清國唯一一個沒有在死後得到皇家撫恤的大清重臣。

歷史雖然過去了100多年,但每當我們回憶起這段歷史時,心裡總有種發堵的感覺。那些所謂的「清流」,真正的是「清談誤國」呀。他們在國恨和家仇上,都分不清,何談救國圖存呢?今天的人們,讀到這裡,能否有所啟迪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油城快樂俠 的精彩文章:

有一部奇書,武則天看完嘆服,狄仁傑看完直冒冷汗

TAG:油城快樂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