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家與民族交往的經濟學

國家與民族交往的經濟學

第一章中俄關係分析

中國的敵友區分方法,過去很長時期內是以意識形態為基礎來劃分敵友,而在多極世界的今天,我們需要做出政策調整。從政治學來說,國與國的關係,最基本的還是利益關係。戰國時期,各國的外交政策是遠交近攻。其目的是蠶食鄰國的領土,達到壯大自己,削弱別人的目的。這是一種地緣政治的策略。現在這種思想已經行不通了,蠶食別人的領土是不符合現在主權國家思想的,也是受到國際法限制的。當今的國家之間的關係應以睦鄰政策為主。

1、歷史上的中俄關係

從歷史上看,中俄交往,既有摩擦,也有互惠。從摩擦上看,最大的摩擦就在於領土問題。在清朝政府十分贏弱的情況下,俄國通過戰爭、條約等方法,佔領了中國的許多領土,包括庫頁島、烏蘇里江以東土地、黑龍江北至外興安嶺、貝加爾湖以東以及唐努烏梁海等,總計新疆西部及外東北共約150餘萬平方公里,唐努烏梁海約17萬平方公里,外蒙古156萬多平方公里,合計約330萬平方公里。

從互惠方面來說,最值得一提的有兩件事,一是在民國時期,俄國在中國東北腹地修築了一條中國東省鐵路。為修築這條鐵路,俄國投入資金高達3.75億盧布。築路工程刺激了東北經濟發展,在鐵路沿線上相繼出現了哈爾濱、長春等城市,也使大連、旅順港、佳木斯、富錦等沿海、沿江城鎮得到了繁榮。鐵路的運營,城市經貿生活的繁榮與發展,加快了東北近代化的步伐。到20世紀的20年代,鐵路沿線大城鎮普遍用電,煤油代替了豆油。鐵路開通,促進了中俄雙方人員科技文化的交流。隨著鐵路工程的進展,大批華工沿鐵路進入俄國,到十月革命的前夕,旅俄華工和華僑最多時曾達200萬人。與此同時,俄國各階層居民也大量湧入哈爾濱及鐵路沿線,在20世紀20年代初曾激增至40萬人。當時遷入哈爾濱的俄國居民,人人都能識文撰字,鐵路的工作人員,都是俄國科技界的優秀代表。俄羅斯文明和中華文明曾有廣泛地交流。俄國和歐洲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工藝迅速成為中國的財富,被加以吸收利用。中國的文明也被俄國人所吸收,滲透到俄羅斯人的社會生活當中。

第二件事是俄國十月革命後,有一大批俄國的貴族逃離前蘇聯,其中約有兩萬流落到上海,被上海人稱為「白俄」。他們在20世紀上半葉,集中居住於上海租界,特別是上海法租界中。這些白俄的到來,對當時上海的經濟和文化生活都產生了相當大的積極的影響。

白俄難民先期到哈爾濱和東北各地,人數多達二十萬。其中有一部分輾轉來到上海,還有一部分直接從海上到上海。到30年代中葉時,上海的俄國社區開始在經濟上和文化上走向繁榮。白俄難民們辦學校、辦報紙、還修建了好幾座東正教教堂。

白俄集中的霞飛路中段,也即現在的淮海路,形成了所謂的小俄羅斯區。由俄僑開設的各種店鋪,有珠寶店、服裝店、飾品店、鮮花店、鐘錶店、呢絨店、漁獵用品店、西洋古玩店,還有許多俄菜館、咖啡館、糕餅店和酒吧。使得霞飛路成為上海最浪漫最繁榮的一條商業街。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堪稱上海的時尚之源。這條長約4公里的商業大街,名店林立、以歐洲樣式的商業布局,展示著幾乎與歐美髮達城市同步的高檔生活消費品。當時流落到上海的這批白俄,原來都是貴族子弟,來到上海後,淪為下層社會平民,與上海市民混居,將歐式生活方式嵌入到上海平民的日常生活中。讓上海的生活平添了許多小資情調。

上海的白俄中除了貴族、領主和帝俄官兵以外,還有不少音樂家、舞蹈家和畫家。這些音樂家們將其音樂專業知識的表演帶進了上海。一時間內,歌劇、芭蕾舞在上海盛極一時。1934年,工部局交響樂隊的45名隊員中,有24名為俄國僑民。後來不少俄僑音樂家任教於中國的最高音樂學府——國立上海音樂專科學校,如鋼琴系主任、大提琴系主任、聲樂系等。這些白俄音樂家們,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出色的音樂家。

白俄的許多世界頂級的藝術家來到上海,把中國的藝術水平大大往前推了一把。俄羅斯文化最輝煌的就是19世紀,在葉卡捷琳娜時代爆發,從普希金開始,到托爾斯泰結束。期間的名人有肖洛霍夫,柴可夫斯基、拉赫瑪尼諾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等,但過後就沒落了。俄國藝術的最後一棒傳遞到了上海,被上海接住了。上海可以說是大賺一票,白白獲得一大批藝術人才。世界頂尖藝術家們的來到,不僅是陽春白雪,還為大眾掃盲西方藝術奠定了基礎。

白俄們的文學藝術在上海得到了超常的發揮。在很長一段時期內,芭蕾舞和話劇這兩種藝術形式,只有在上海的人氣高,中國的其它地區都很不為人接受。其原因就是上海曾經受到白俄文化的熏陶。共產黨接管政權後,實行「一邊倒」的外交政策,為了與蘇聯的交往需要,便開辦了上海俄語專科學校。在這個時期,一批有文化知識的白俄進校擔任教師,為中國培養了第一批俄語人才。

在抗日戰爭後期,蘇軍出兵中國東北,對日軍進行了最後的一擊。不過這並不是對中國的無私援助。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後,蘇軍將日軍在東北存放在巨大財富全部佔為已有。蘇軍運走了東北總發電量百分之八十五的電力設備,以及鞍山、本溪等地百分之八十的鋼鐵工業設備。曲曉范所著《近代東北城市的歷史變遷》一書介紹,中國東北地區的工業化水平在民國時期曾經非常繁榮,超過了長江流域,基本上形成了以鋼鐵、煤炭為中心的重工業體系、以糧食加工、紡織、食品工業為中心的輕工業體系和以哈爾濱、長春、瀋陽、大連等大中城市為中心的現代城市商貿體系。到1945年,東北地區工業規模已經超過日本本土,達到亞洲第一。從瀋陽到大連的沈大鐵路兩側工廠煙囪林立,大小城市連成一片,成為當時世界上有名的「綿長工業區」,而瀋陽鐵西區則被譽為「東方魯爾」。

據《近代東北城市的歷史變遷》一書的內容,1945年8月8日,蘇聯調集150萬軍隊進入中國與日軍作戰,隨後於1945年9月到1946年5月,便把東北的工廠、礦山、電站等絕大多數機器設備等物資拆運回國,共計搶運了7個多月時間,開往蘇聯的重載火車日夜不停,其間甚至連長春市政府機關里的高檔辦公傢具都不放過。

據史料記載,當時,僅拆運位居亞洲第二的鞍鋼就用了40天時間,累計發運貨車60餘列,幾乎所有高爐、電爐和軋機等冶金設備被搶運一空。1945年11月15日前,僅從瀋陽每天就有200輛貨車開往蘇聯。到1946年初,瀋陽市內90%以上的工廠都成空殼,連門窗都被蘇軍拆走。據鐵路部門資料統計,蘇軍在此期間共計劫鐵路機車約佔東北地區機車總數的75%,劫走的鐵路貨車則佔東北地區貨車總數的93%,而東北地區集中了當時中國的大部分鐵路物資和幾乎全部的世界先進水平的運輸車輛。儘管如此,東北在中共接管政權之後,還是中國最重要的工業基地。可見東北的工業當時有多麼發達。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中蘇關係曾一度進入蜜月期。1950年的《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可以說,它把中蘇兩國各個領域的相互合作關係都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給兩國人民都留下了極其豐富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中國當時接受了前蘇聯和東歐國家的資金、技術和設備等各項援助。建設了以「156項」為核心的近千個工業項目,使中國以能源、機械、原材料為主要內容的重工業在現代化道路上邁進了一大步。後因中蘇關係交惡,前蘇聯單方撤出所有援助項目。中蘇關係陷入冰點。中蘇關係一直到中國改革開放,前蘇聯解體才有所緩和。

現在中俄重新進行了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睦鄰友好合作關係。從現今世界的格局來看,中俄兩國在建設和發展都需要緊密合作。俄國儘管一向被歐洲認為落後且粗魯。但是俄國在許多方面的文明程度還是遠遠勝過中國:

(1)、交通遵守情況:俄羅斯遵守指數為10,中國遵守指數為3;

(2)、購物秩序情況:俄羅斯排隊購物指數為9,中國排隊購物指數為2;

(3)、推銷商品情況:俄羅斯熱情推銷指數為3,中國熱情推銷指數為10;

(4)、造假能力情況:俄羅斯造假水平指數為2,中國造假水平指數為9;

(5)、保護環境情況:俄羅斯保護環境指數為8,中國保護環境指數為4。

從以上數據對比,可以看出我們的國民素質距俄國還有很大差距。

中國沒有理由輕視俄羅斯。俄羅斯在歷史上是超級大國,而中國與俄羅斯的歷史交往中,總是因為國體孱弱而處於下風屢屢吃大虧。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似乎不再強大。中國改革開放幾十年來,國家掌握了巨大的經濟實力,中國GDP已處於世界第二、外匯儲備世界第一,似乎財大氣粗。相比之下俄羅斯的GDP和外匯儲備剛分別只排名世界第十二和第十。

在中國不少人的眼裡,俄羅斯已不再強大,輕視者不在少數。不過,認真比較一下兩國各個方面的情況,就可以發現,中國目前在很多地方還不如俄羅斯。以下是中俄兩國一些主要社會經濟狀況的對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