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貶到亳州的宰相們之同情女皇被貶的姚崇
在中國傳統政治中,貶謫是給予因過失或犯罪的官吏的一種處罰方式,被貶謫的官員多被降職流放。貶謫是傳統政治中的一種政治智慧,是政治矛盾的冷處理。唐宋時期被貶到亳州的宰相有姚崇、歐陽修、侯蒙、張商英、張知白、晏殊等人。在唐宋時期,算是中等偏上的州,把官員降至到亳州不算嚴懲。這幾位被貶到亳州的宰相,都是因政治鬥爭遭到排擠,而且在皇帝心目中形象都不錯。可見把他們貶謫到亳州是對官員的象徵性處罰,給以後「撥亂反正」和重新使用留下操作的空間。
姚崇手跡
姚崇(651年-721年),字元之,陝州硤石(今河南陝縣)人,歷經高宗、武則天、中宗、睿宗、玄宗五朝,三次擔任宰相,與房玄齡、杜如晦、宋璟並稱唐朝四大賢相。
姚崇雖在則天、睿宗和玄宗時期任過宰相,前後累計共當過十幾年宰相,但其中有六年零三個月的時間在武則天時期。姚崇的成功除個人理政能力過人外,還得力於武則天的慧眼識英才。
姚崇年輕時生性洒脫,注重氣節,勤習武藝,以打獵自娛,二十歲後發奮讀書,步入仕途。萬歲通天元年(公元695年)五月,契丹首領松漠都督李盡忠與其內兄歸誠州刺史孫萬榮起兵造反,河北各州縣紛紛告急。這年姚崇47歲,任夏官郎中,屬於軍事參謀,許多繁雜的事務,到了姚崇的手中,都被處理得乾淨利落,井井有條。史載,其「剖析如流,皆有條貫。」武則天發現才幹超群的姚崇,非常驚喜,就破格提拔他作了夏官侍郎(正四品下)。聖曆元年(公元698年)十月,在內史狄仁傑的推薦下,姚崇被任命為夏官侍郎加同鳳閣鸞台平章事,進入宰相之列。大足元年(公元701年)三月,被任命為鳳閣侍郎(即中書侍郎),入值中書;六月,又升任為夏官尚書(即兵部尚書)同鳳閣鸞台三品。
當時,武則天患病卧床不起,張易之、張昌宗乘機把持朝政。「二張」私自在故鄉定州造一佛寺,指名要神都洛陽十名高僧去主持此事。姚崇堅決反對, 「(張易之)屢以為言,元之終不納」,因此「為易之所譖」。後被貶到靈武。
705年(神龍元年),張柬之與桓彥范等人,發動神龍政變,擁立唐中宗為皇帝,復辟唐朝。姚崇恰於此時回到京城,得以參與政變密謀,因功賜爵梁縣侯,實封二百戶。
二月初五,中宗率百官到上陽宮向武則天請安。眾官喜慶雀躍,拜見武則天,只是象徵性地略盡其禮。惟獨姚崇見到蒼老憔悴、身體多病的武則天時,竟然傷心得「嗚咽流涕」,眾官皆驚。張柬之、桓彥范責備他說:「今日豈公涕泣時邪?恐公禍由此始。」姚崇坦然答道:「元之事則天皇帝久,乍此辭違,悲不能忍。且元之前日從公誅奸逆,人臣之義也;今日別舊君,亦人臣之義。雖獲罪,實所甘心。」中宗知道後,很不高興,當日就下制誥,把姚崇外貶為亳州刺史。
後來姚崇又在景雲元年(710年)唐睿宗時期和開元元年 (713年)唐玄宗時期兩次被拜為宰相。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