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版《亮劍》是不是抗戰神劇?看大神怎麼回答

老版《亮劍》是不是抗戰神劇?看大神怎麼回答

老版《亮劍》是一部非常優秀的國產電視劇,很受觀眾喜愛。然而看得人多了,也有不少觀眾挑出《亮劍》中的很多錯誤,認為《亮劍》在本質上和後來那些抗戰神劇沒有區別,甚至還是那些神劇的開端!有大神就回答了這個問題,很是精巧。

一、什麼是抗戰神劇?

一般我們把有手撕鬼子的《抗日奇俠》,有無敵飛刀的《利箭行動》,有受辱後開掛打死強姦自己的鬼子的《箭在弦上》,有手榴彈炸飛機的《永不磨滅的番號》,有會子彈拐彎的《神槍》等等這些影視作品稱之為「抗戰神劇」,其主要特徵是:「戰爭遊戲化,我軍偶像化,友軍懦夫化,日偽白痴化」。

這些神劇節操不斷觸底,不斷探索觀眾智商新底線,引起觀眾的普遍吐槽和反感。但這樣的神劇是近幾年就出現的嗎?有沒有看過郭達、潘長江演的《舉起手來》?算不算神劇?再問:《地道戰》《地雷戰》《鐵道游擊隊》《雙槍老太婆》《平原游擊隊》算不算神劇?這些影視劇你們小時候不照樣看得哈喇子直流。

再問:《在太行山上》、《血戰台兒庄》、《我的團長我的團》……算不算抗日神劇?

再問:卓別林的《大獨裁者》算不算抗德神劇?《逃出虎口》算不算?算不算?算不算?

二、這是電視劇!不是紀錄片

《亮劍》是電視劇,不是紀錄片,劇是故事,故事有故事的邏輯。追逐史實邏輯的人,為什麼不去看紀錄片?

雖然「抗戰」這個題材就限定了很多東西,比如:人和動物都不許成精。但藝術加工是可以的,把很多人的優點集合在一個人身上是可以的,把一個臉譜化的人物形象突破一下是可以,為了故事的緊湊,掐頭去尾,直接get高潮是可以的。尤其是現在,抗戰消費主義盛行。神劇的產生不就是喜聞樂見嗎?

往前說了,70多年前,在大後方,演話劇鼓舞士氣,慶祝前方大捷的話劇,多了去了。誰去較真:你拿的是真槍還是假刀?你演的鬼子就那麼弱?你一把菜刀砍掉三個鬼子,這可能嗎?你一個女娃娃,鬼子來了你死就完了,開什麼掛?

分不清史實與劇情的人建議去看紀錄片,看回憶錄,絕對比看劇帶感。

三、《亮劍》違反「劇的邏輯」達到「神」的級別了嗎?

一部抗戰題材的好劇,要在歷史事實與藝術加工之間取得平衡,的確不容易。

翻譯下就是:在抗戰紀錄片與抗戰神劇之間找到那個觀眾的G點,是不容易的。

在70多年前,大後方,重慶,窮盡任何辦法能夠鼓舞士氣打擊侵略的劇都是好劇。

在我們父輩的審美中,《地雷戰》《地道戰》《鐵道游擊隊》就是好劇。

在2015年,只有《我的團長我的團》《亮劍》(李幼斌版)才是好劇,並且,就這很多人還不同意!

老百姓的審美志趣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們挑食兒跟營養關係不大,就是吃多了嘴刁了。

沒錯!抗戰是嚴肅主題。但嚴肅主題娛樂化,醜化侵略者,美化自己人,並沒有什麼奇怪的,要以此為「神」,那你千萬別當廣電總局,你全家都別當。沒看過《虎口脫險》嗎?一想到鬥雞眼,「哦,嬤嬤……」我就想笑。劉江在《地道戰》里演的湯司令,「高,實在是高」,就這一句,令人印象深刻。至於鬥雞眼打了自己的飛機,日軍挖地雷挖到小朋友的粑粑,哈哈哈……。

神劇神在粗製濫造,而且是全方位的粗製濫造,史實方面過分誇張只是其中之一。

因此,判斷《亮劍》是不是抗戰神劇,要看他表現什麼,怎麼表現的,帶給觀眾了什麼?

亮劍是一種精神,面對強敵敢於抗爭的精神,我們在李雲龍身上看到了我黨我軍(含國軍)很多優秀品質,這種品質是以前沒見過的。一部好劇,不就是恰當地處理好了人與外界、人與人、人與內心的若干衝突嗎?

如果這是神劇,那麼就有必要重新定義神劇了?

總結:

1.回答。《亮劍》不是一切抗戰神劇的開端。論據:《地雷戰》

2.觀點。《亮劍》不是粗製濫造的抗戰神劇。

論據:a.若以「戰爭遊戲化,我軍偶像化,友軍懦夫化,日偽白痴化」為抗戰神劇標準,《亮劍》不達標。

b.電視劇是故事不是紀錄片,故事的藝術加工是正常的,與史實有出入是自然的,出入多大,市場說了算。《亮劍》的市場說明了這是一部好劇。

c.觀眾反感的是粗製濫造,包括神級別超越「抗戰」這個題材背景,《亮劍》的故事創作雖有誇張,但未達到「神」級。

你們怎麼看?歡迎發表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一一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老版《亮劍》中一處常識錯誤,副總司令的臂章不應為「八路」

TAG:李一一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