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出生半年 升遷奶爸鬧辭職?有些爸爸自帶「抑鬱體質」
晉陞dady,有木有很雞凍?
可是,為什麼新手爸爸卻有點不一樣:
不想回家、不敢抱娃,甚至,一整晚都不願說話......
是不是很像「產後抑鬱」?
又沒有經歷生產之痛,哪門子「產後抑鬱」?
可是,這是真的!
近日,第四屆中國嬰幼兒發展論壇上,《2017中國0—3歲嬰幼兒生長發育現狀白皮書》正式發布,內容顯示,國內有高達57.8%的爸爸們出現「產後抑鬱症」......
不生孩子不帶娃,為什麼這些奶爸還有抑鬱症?
先來聽一聽這些奶爸怎麼說……
GIF
娃出生半年,升遷在即的奶爸卻要辭職
「實在是不想活了。」
從河南到湖南,29歲的博士陳生(化名)經歷了人生的重要階段——生娃當爹,卻表現得「生無可戀」。
陳生自從找了個長沙老婆,住進了岳母娘家,享受著「乘龍快婿」的好待遇,夫妻生活幸福甜蜜。
就職於一所重點大學的他,2017年還被提名「優秀青年教師」,升遷在即。
可是,1月初,陳生突然給學校遞交了一份辭職報告,讓所有人都驚呆了——
「不想回家,不想上班!」
簡單的八個字,讓人匪夷所思。
一了解情況,卻發現,半年時間內,家裡唯一的變化就是:女兒的出生。
接下來的日子,陳生更是表現出生無可戀:
不再找工作、也不在家帶娃;每天一個人出去喝酒,回家倒頭就睡......
無奈之下,妻子將他帶到了醫院,最終確診為抑!郁!症!
奶爸自帶「抑鬱體質」
家人關注度的降低以及生活的變化,可能改變了他的精神狀態,陳生很可能屬於「抑鬱體質」。
原來,陳生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從小特別優異,很享受被人關注的目光。
來到長沙住進岳母娘家後,他總有一種寄人籬下的委屈,再加上女兒的出生,讓全家人的目光都放在了小生命身上,刺激到他的醋意,於是就抑鬱了。
GIF
寶寶哭太吵?奶爸呼巴掌動粗
挨打的經歷,哪個孩子沒遇過,可只有5個月大,就挨了奶爸的一巴掌,這是怎麼回事?
不久前,一位年輕媽媽急急求診,因為只有5個月大的寶寶被丈夫呼了一巴掌,原因竟是寶寶哭聲太吵。
幸運的是,孩子並沒有大礙。
負責醫生說,「這位年輕媽媽在生完孩子的2個月里,曾患有產後抑鬱症。」丈夫極端的表現,很可能也是「抑鬱了」。
奶爸被媽媽的「產後抑鬱」傳染了
「妻子抑鬱剛好,丈夫又抑鬱了。」
與女性不同,男性在接受新生命到來時,同時還要承受事業等其他方面的壓力,一旦兼顧不過來,家庭、事業等發生衝突時,就容易精神崩潰。
隨機抽查顯示,10位年輕爸爸中,就有6人表示,在孩子出生後出現過焦慮、情緒波動、易怒、絕望等癥狀,1人曾因老吃孩子的「醋」向心理醫生尋求幫助。
看來,「產後抑鬱」會傳染不是空穴來風呀!
GIF
奶爸,你抑鬱嗎?
測一下吧!
近兩周內,你是否有以下表現和感受:
1 白天情緒低落,夜晚情緒高漲,呈現晝夜顛倒的現象。
2 幾乎對所有事物失去興趣,感覺到生活無趣無味,活著等於受罪。
3 食慾大增或大減。
4 睡眠不佳或嚴重失眠,因此白天昏昏欲睡。
5 精神焦慮不安或獃滯,為小事而惱怒,或者幾天不言不語、不吃不喝。
6 身體異常疲勞或虛弱狀態。
7 思想不能集中,語言表達紊亂,缺乏邏輯性和綜合判斷能力。
8 有明顯的自卑感,常常不由自主地過度自責,對任何事都缺乏自信。
9 有反覆自殺的意念或企圖。
第一種情況:
如果你有5條答「是」的話,且這種狀態持續了2周的時間,那麼就要懷疑自己,可能真的有點抑鬱了。
第二種情況:
只有1條答「是」,但每天都出現,那麼也應該警惕自己可能遇上抑鬱了哦,趕緊注意調整。
GIF
確實,有一種男性自帶『抑鬱體質』!
有資料顯示,年輕爸爸患「產後抑鬱症」的比例僅比女性低4%。
有人認為,「獨生爸爸」比較容易產生抑鬱癥狀,他們從小在父母的寵愛下長大,習慣了在家中的「焦點位置」。
這樣的成長經歷,讓他們習慣了得到愛,卻還沒有學會給予愛。
新媽媽與新爸爸的產後抑鬱並不一樣:
女性通常因為生理原因抑鬱,比如疼痛、失眠等身體變化;
男性抑鬱大多數因為原生家庭所導致,比如父母離異、遭遇過家庭暴力等。
換句話說,男性抑鬱大多數是「自帶抑鬱體質」,新建家庭的變化與刺激只是導火線。
性格內向、不愛交流,小時候受過家庭傷害,敏感多疑、愛吃醋的男性更易自帶「抑鬱體質」
從男性「產後抑鬱」的原因分析,有三種情況較為多見:
第一,突然得到一個小孩,沒有任何心理準備,難免給一些人帶來精神負擔;第二,老婆生了孩子,丈夫同樣會感到疲勞,除了正常的工作外,還要照顧妻子和小孩;
第三,女性產後或多或少都會把相當部分的精力花費在小孩身上,精神依託也會由丈夫身上轉移到小孩身上,從而淡薄了對丈夫的親熱和柔情,而這樣的變化對於一些男性來說可能就是一種打擊。
GIF
歲末年初,是奶爸最容易抑鬱
挑戰抑鬱症,試試這些辦法
首先,要做足心理準備,一方面是在孩子出生前,從書本上學些育兒的知識,另一方面,孩子剛出生後的一段時間裡,要注意自身心理調節,明白有一時的困難是必然的,不必煩惱。
其次,多與親人朋友溝通,把自己的苦惱向別人傾訴,尋求幫助。最後,主動找心理醫生幫助,找出癥結所在,必要時可以輔助藥物治療。
文/李詩韻 徐珊
圖/全景網
本文編輯
鳳網鳶尾蝶
TAG:抑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