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書法收藏的準備

書法收藏的準備

所謂「胸羅春秋」,是指收藏者對於中國書法的史論必須有全面的了解。我在這裡把它僅僅作為「書法收藏的準備」,嚴格地講,是不對的,因為不僅在進入收藏之前必須取得這方面的知識,它好比是「紙上談兵」的備戰;而且在進入收藏之後,終其一生,都必須不斷地豐富,端正這方面的知識,它好比是在戰爭中學習戰爭。

在戰爭之前需要學習,是為了不打無準備之仗;在戰爭中還是需要學習,是為了學得更好,打得更好。戰爭之前不學習,好比是打盲目之仗;戰爭之中不學習,好比是綠林好漢的打蠻仗。但在本講中,我們重點要介紹的是進入戰爭之前的書本學習。雖然,戰國時的趙括因「紙上談兵」而打了大敗仗,留下千古笑柄,但這並不意味著戰爭之前的紙上談兵就不需要,而只是說,進入戰爭之後,必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靈活地,而不是死板地運用書本知識。

如果你有心收藏書法,建議你不要急於投入進去,而是先花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去買一些「中國書法史」之類的書籍,最好是圖文並茂的。也可以分別購買以文字為主的和以圖版為主的,如果是以圖版為主的,最好彩色精印。多買幾本,不同的作者,以便對照了看,免得為一家之說所囿,先入為主,走不出來。

通過書本的學習,你可以了解中國書法史的演變,從刻陶的文字到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碑學、帖學,是怎樣發展過來的?二王、歐虞、旭素、顏柳、蘇黃米蔡、趙孟頫、董其昌、王鐸、鄧石如、吳昌碩,又是怎樣發展過來的?尚韻、尚法、尚意、尚勢、尚趣,雄渾的、秀媚的、質樸的、典雅的,又是怎樣發展過來的?

這些圖書,大多是書法史論的研究專家所編著,但作為收藏者,對於書法史論的學習目的,卻與專家們的研究目的有所不同。所以,我們可以從中學得關於書法史論的「常識」,而不必為他們的「觀點」牽了鼻子走。

專家們的研究目的,是要弄明歷史上不同時期的社會文化背景,包括政治、思想、宗教、軍事、經濟、交通等等,弄明某一個書家的創作心理狀況,進而為解決困擾人類的重大問題,探索宇宙生命的哲理問題取得反思的借鑒。而這一切,對於書法的收藏並無直接的幫助。

那麼,從書法收藏的要求,我們對於書法史論的學習,又應讀把握哪一些要點呢?我以為有如下幾點:

牢記三代漢魏的書法名跡(主要是金石鑄刻)毛公鼎、石鼓文、曹全碑、張遷碑、張猛龍、龍門二十品……做到閉目如在眼前,而且,不一定去弄明每一件作品的社會文化背景,而應該由淺薄而深入地領會它們的書法藝術,尤其是筆法、結體、章法的特點;

、牢記晉唐宋元的著名書家60至80位的姓名、字型大小、大體的生平和代表的作品,要做到如數家珍,對他們的代表作品,同樣要求充分地領悟他們的書法藝術特點;

、熟記明清、民國直至今天的著名書家和明清、民國不著名書家300至400位的姓名,對著名書家,還需知道他們的字型大小、大體的生平和書法藝術的風格特點。

雖然,書法收藏的對象,主要是明清、民國和今天書家的作品,三代漢魏、晉唐宋元的作品基本上不可能進入我們的收藏範圍(碑帖除外)。但由於明清和民國、今天的書家,他們的創作淵源正是由此而來,所以追根溯源,可以更加深我們對他們的認識。而我們知道,那些書法史論的研究專家、教授、博士、碩士等等,對這方面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這有限的認識對於研究人類的命途自然是足夠了,對於收藏卻是遠遠不夠的。所以,除了一般的「中國書法史」著述、圖錄,我們還需要多翻翻《書林藻鑒》、《中國美術家人名大辭典》、《中國近現代人物名號大辭典》等等。

、了解書法的裝潢形制,什麼叫立軸、手卷、冊頁……每一種形制各個部位的名稱,什麼叫玉池、隔水、引首、畫心、拖尾……

這方面的知識,那些專家大多也是不熟悉的,這並不妨礙他們探索宇宙生命的哲理,但對於書法的收藏,卻是絕對不行的,非過這一關不可。具體可以看一些關於書畫裝潢的著述。

、弄明一個書家、一件書法作品的價值究竟何在,是「書以人傳」還是「書以書傳」?有些專家認為,是「寧可書以人傳,不可人以書傳」,甚至不可「書以書傳」,這就像「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或「政治標準第一(實際上是唯一),藝術標準第二(實際上是不要)」。而對收藏來說,不僅應該關注「書以人傳」的書家和作品,更應該關注「書以書傳」,「人以書傳」的書家和作品。也就是說「書以人傳」和「書以書傳」「人以書傳」決不是水火不容的,而是對立統一,並行不悖的,只要它們可傳,就都值得收藏。

所謂「書以人傳」,用弘一法師的原話解釋,也就是對於一個和尚來講,他的本職工作(人)是研究佛法,書法只是他的業餘愛好,只要佛法修鍊高深了,即使書法寫得不太好,人們也會因敬重他的人而敬重他的書。而所謂「人以書傳」,還是用弘一的話解釋,一個和尚,佛法修鍊不到家,但書法寫得很好,人們會因為敬重他的書而敬重他的人,這是一件很可恥的事情。

由弘一的觀點,引申到對於以書法作為本職工作的書家,強調人品的重要性,無疑是正確的,但以此來否定書法本身的修為,卻是值得商榷的,那是對弘一的觀點作膠柱鼓瑟的理解了。這種膠柱鼓瑟的理解,在有些專家的研究自然可以,在收藏者卻是不可片面全信的。

、由「書以人傳」和「人以書傳」,又牽涉到人品與書品的關係,顯然不能作對立的理解,而必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既有可能人品與書品相一致的,也有可能相不一致的。所謂「人品」,無非是書家的道德和詩文修養,或稱「書外功夫」;所謂「書品」,則是指書家的書法功力,包括用筆、結體、章法。顏真卿、蘇軾人品既高,書品亦高;二王人品一般,書品特高;趙孟頫、張瑞圖、王鐸被認為人品低下,而書品頗高;陶淵明、杜甫人品特高,但他們的書品卻並不為人稱道。所以,決不可一概而論。

從收藏的角度,無非是要認識一個書家、一件書法作品的價值,它體現在什麼方面?是人品還是書品?它是大還是小?在這方面的評價,我們不可輕易聽從書史、書論專家們的意見,而應有自己的見解。

、識別草篆書。因為書法作品都是書寫的文字,你要真正深入地理解、欣賞一件作品,就不能不認識它所書寫的文字內容。而一些草書、篆書作品,就是專門研究書史、書論的專家也不一定認識,但作為收藏者,必須過這一關。具體可從《草字彙》《草訣百韻歌》《標準草書》《說文解字》《篆書辨訣》等著述入手,再結合書法史論的圖錄畫冊,集中用三個月的時間,每天一個小時,即可大體解決;進而在戰爭中學習戰爭,長時期地反覆訓練,便可基本徹底解決。

前時從報上看到一條新聞,一對研究黑格爾哲學的博士夫婦向法院申請離婚,原因是丈夫寫了一篇關於黑格爾的著述,他不識德文,是讀的英文黑氏譯本,而妻子是懂德文的,認為英譯有錯誤,據英譯的研究結論當然也有錯誤,但丈夫堅持自己的觀點,不肯接受妻子的意見,所以弄到對簿公堂。

書法史論的研究,不懂草書、篆文,固然不妨礙研究,但書法的收藏,不懂草書、篆文,是難免不損了夫人又折兵的。

、識別異體字,不規範字。如「寔」即「實」「寘」即「置」等等,屬於規範的異體字。還有不規範的寫法,如中國分類美術全集的陶瓷卷,收有一件宋代的瓷瓶,開光上有行書五言詩一首,第一句「春來萬物大明」,「大」下作「明」,是一個字,但它是什麼字呢?陶瓷專家們翻遍各種字典,找不到此字;又請教書法專家,還是找不到,於是想當然地認為是一個失傳的古字,以「大明」快讀為「ding」。發稿之前,我恰好去該出版社,編輯們問我此字,我看後結合此詩的押韻,即表示它是「萌」的不規範寫法,把「艹」寫成了「大」。

又如有一位學者,研究古代文化史的,從刻本古籍上讀到一條資料「端陽止舟一日,祭屈原祠」。於是據以撰寫論文,認為古代的風俗,端陽節不僅不賽龍舟,而且要停舟一日,祭祀屈原。殊不知,「止」下作「舟」,乃是「前」的異體字。

諸如此類,在研究中不過鬧一個笑話,在收藏中不免帶來實際的損失。

、了解書法的收藏史。這方面的知識,在各種「中國書法史論」的著述中也是非常薄弱的,需要我們用心去作先期的積累,對歷史上的公私收藏情況,名跡流傳情況、大收藏家的情況,包括他們的姓名、字型大小、著錄,有一個如數家珍的了解。

除以上九點,需要我們在正式進入收藏之前有先期的認識,進入收藏之後需要長期深入的學習之外,還有對於真偽的鑒定、行情的把握,更需要作大力的先期和長期投入。對此,我們將另外辟出兩個專題作專門的講解。

《書法》雜誌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雜誌 的精彩文章:

書法收藏的價值

TAG:書法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