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刺繡:藏在深山的「無字天書」!
刺繡在中國歷史悠久,而苗族刺繡究竟起源於何時?歷史並無定論。從《後漢書》中對苗族先民服飾的記載推算,苗族刺繡至少應產生於戰國。苗族沒有自己的文字,故刺繡在某種程度上承擔了重要的文化傳承作用。紡織品就是苗族人的編年史,苗族刺繡圖案包含諸多神秘古老的紋樣,記載了苗族的歷史、宗教信仰、道德倫理、社會變遷,也體現了苗族人民的世界觀、價值觀、審美意識,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載體。
針線的藝術
苗族刺繡是苗族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苗綉在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被《辭海》列為中國五大名綉之一。
苗族刺繡是苗族婦女們世世代代不斷創作積累的審美藝術作品,她們遵循苗族神聖經典《苗族古歌》的生命美學觀念。
將自然和人作為審美對象,在刺繡中發揮神話思維的藝術想像力,用誇張、變形、抽象等手法創作出無數神奇多彩的刺繡紋樣。
農閑時,婦女們三五成群,聚作一堆。
各自鋪開針線,勾勒心中的美好,一面閑拉家常,一面暗自比較,相互學習。
時光便在一針一線的翻飛中靜靜流淌。
技藝的傳承
在苗族地區,苗族姑娘從小便開始跟隨自己的母輩們學習刺繡技能。到十五、十六歲左右,姑娘們便開始親手綉制嫁妝,完成需幾年時間。刺繡的過程既是技藝不斷提高的過程,更是不斷學習、了解、掌握民族文化的過程。每一幅刺繡圖案都闡釋和包含了特定的文化內涵,對於傳承民族文化、保存民族技藝意義重大。
苗族服飾被世人公認為「穿在身上的史書」,緬懷祖先是世代苗族婦女刺繡不可缺少的主題。
為把各色絲線分開放置,以便用時方便尋找。苗族婦女們都用書來夾絲線,若有舊書就用舊書,沒有就用紙釘做。
民國時期,基督教傳教士們在清水江邊的旁修建教堂,苗人趕集時,看到傳教士免費發《聖經》,婦女們爭相索要,傳教士喜出望外。後得知婦女們要《聖經》並非為閱讀,而是為夾絲線,傳教士失望透頂。
苗族人常使用一種辮線(1-3毫米寬)作為刺繡時的裝飾線,使紋樣呈現立體效果。辮線紋形多樣,通常有8根、9根、12根或14根的組合。
苗綉針法
豐富多樣的針法使得苗綉生動而獨特,如下是一些常見針法。
破線綉
製作破線綉,通常是將一根絲線剖成8到12股(有時甚至是16股)不等的細絲線。
再把分好的細綵線穿上針,線隨針穿過夾著皂角液的皂角葉子,使綵線變得平順、挺括、亮澤、緊密、不易弄髒。
然後用平綉針法,沿圖案輪廓挨針挨線將圖案鋪滿並鎖邊。
由於破線綉做工考究、費時,該技法往往用於刺繡嫁衣和慶典盛裝。完成一套精美的破線嫁衣,大致耗時4-5年。
剪紙綉
苗式打籽綉
堆綉
雙線重疊綉
直線綉
貼花綉
絞綉
貼補綉
平鋪式辮綉
波浪式辮綉
苗綉傳統紋樣
苗族信奉「萬物有靈」,把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至今,苗族把自然崇拜仍然一一體現在刺繡作品上。僅黔東南的服飾動物刺繡圖案,就有龍、雞、鴨、鵝、黃牛、獅子、狗等五十多種。這些動物有的單獨展示,有的與人組合,有的在花草果木之中,還有的是人頭動物身,人作為一種動物與其他動物一樣在綉片上融為一體。所有動物的形象並非自然界中的原樣,而是經過優化組合、神化了的超自然形象。
幾乎每個苗族村寨中心都矗立著巨大的楓香樹。
在苗族人的信仰中,楓香樹是萬物之母、生命之源,是苗家人的「媽媽樹」。
因此,在苗綉紋樣中必不可少,寓意希望人類也像楓樹一樣繁衍後代。
蝴蝶是族群始祖,在《苗族古歌》中,楓香樹孕育了蝴蝶媽媽,蝴蝶媽媽生出人類祖先姜央,隨後才有了苗族。因此,從這一意義上說,苗族刺繡中的蝴蝶、蝶戀花彩圖樣,可視做古代生殖崇拜的遺迹。
在清水江中游的施洞一帶,每當嬰兒出世時,須用綉有"蝴蝶媽媽"圖案的土布作襁褓,包裹起嬰兒,以期孩子平安成長。
飛動的水渦紋象徵著滔滔不絕的江水。
記述著苗族從黃河、長江到貴州清水江的漫漫遷徙之路。
水渦紋通常出現在婦女服飾的肩部。
魚的繁殖能力強盛,在苗族人觀念里,魚代表繁衍、多子多福。
此外,由於苗族祖先居住環太湖地區的魚米之鄉,魚紋樣也是對祖源的紀念。黔東南的魚紋十分豐富,有人頭魚身、龍頭魚身、有的魚還長著翅膀。其中,數太極圖式的雙魚造型最多。
龍能保寨安民,賜人風調雨順。在過去的漢族文化里,龍紋是皇族御用。但苗族人民卻毫不避諱地將龍紋綉制在自己衣服上,並無社會階層之分。
龍紋飾主要流行於黔東南和湘西兩個地區。在苗族人眼裡,人能變成龍,魚、蝦、牛、蛇也都可變成龍,而龍又往往以這些動物的形體出現。苗族婦女可憑各自的想像任意綉制龍的形象。
果木花草表現出充沛的生機,象徵生命動力與源泉。
花是富足的象徵,也是對生活的頌揚。
苗繡的藝術風格獨樹一幟,美術大師劉海粟曾評價說:「縷雲裁月,苗女巧奪天工,蘇綉湘線比之,難以免俗。」(來源:秀美黔東南)
TAG:行攝貴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