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是流竄犯,方臘像洪秀全——真實的大宋黑道生態
GIF
本 文 約5000字
閱 讀 需 要
10min
造反,或者說起義,這種事歷朝歷代都有,但從秦到清,縱向地看下來,好像宋代還相對太平,雖然也是匪寇層出,但起碼沒出過陳勝、黃巢、李自成、洪秀全這個當量的大反賊,如果一定要推出幾個名氣差不多的,大概就要數宋江、方臘了。雖然要說造反事業的成就,這兩位遠不足以跟上述的前輩後輩比肩,但有賴於《水滸傳》的宣傳,起碼知名度上不輸。然而歷史上真正的宋江和方臘是什麼樣的,宋江真的曾經嘯聚水泊稱霸一方嗎?方臘又真的是一代魔教教主嗎?
1、宋江:沒有水泊梁山,只有流竄作案
宋江是什麼人?
看過《水滸傳》的,相比都能如數家珍,但要想根據史料,為歷史上真實的宋江整理一份檔案,恐怕兩三行之後就寫不下去了——
姓名:宋江
綽號:呼保義
職業:反賊
生卒年:???
籍貫:???
民族:???
血型:???
出身:???
宗教信仰:???
這一堆問號,不是筆者故弄玄虛,實在是關於這個人的歷史記載太少太少了,通過有限的資料,我們只能整理出一個大概,那就是:宋江起事的時候,算上他自己,共有36個骨幹——這就是《水滸》36天罡的原型。起義時間大概是宋徽宗宣和元年以後,也就是公元1119年之後。
至於起義過程,史實卻和《水滸》大相徑庭:小說中宋江一夥以梁山泊為基地。然而從《承議郎王公墓志銘》和《左中奉大夫充秘閣修撰蔣公墓志銘》等資料來看:儘管梁山泊歷史上確實是個反賊窩子,但宋江一伙人和此地的聯繫上並不緊密,很可能只是剛起事時在這裡停留了一陣。而且,他們的規模也並不大,是典型的「流賊」模式:今天跑南明天竄北,瞅著機會狠狠幹上一票,然後立馬開溜。
忠義堂一百單八將歃血為盟,電視劇《水滸傳》
GIF
儘管「梁山好漢」並沒多少人,但宋廷自1004年與遼國簽訂澶淵之盟以來,山東、河北一帶便再未動過刀兵。百餘年的和平,宋軍的作戰能力退化。宣和四年,童貫來到高陽整頓征遼事宜的時候,發現河朔邊軍一無儲備之糧、二無精利兵甲、三無軍用物資。邊軍尚且如此,州郡廂軍可想而知。加之起義軍用的又是機動靈活的流動作戰,難以捕捉。因而,宋江等人才能在數年時間裡橫行齊、魏,先後轉掠十郡,數萬官軍竟「無敢抗之者」。以至於亳州知府侯蒙認為這伙流賊「才必過人」,建議招降,讓他們去對付更厲害的「青溪賊」。「青溪賊」,就是方臘。
宋江一夥的「強」,是建立在官軍的「弱」上。徽宗時代文恬武嬉的大環境,讓好漢們很是得意了幾年,但朝廷一旦啟用能吏,宋江的戲就唱不下去了。在兵部尚書趙期建議下,各州郡加強據點守備,將「防劫掠」列為重心,義軍沒有根據地,根基不穩的弱點立即暴露無遺。由於補給斷絕,他們落得面帶菜色。不得不劫持船隻,南下海州,就是今天的江蘇連雲港。沒想海州知州張叔夜早已通過間諜了解到他們的動向,故意用羸弱部隊前去挑戰。宋江一夥這些年見慣了地方官軍的腐敗懦弱,完全不疑有他,提起刀就一氣追到海邊。被張叔夜抄了他們的後路,圍困在海邊。
起義軍的副帥被擒,史籍沒提名字,不知是不是傳說中的玉麒麟盧員外。宋江見勢已去,乾脆棄械投降,這股起于山東的「劇賊」就此被平定。
宋江投降之後,有沒有去打方臘呢?我們後面再說。
2、方臘:借殼摩尼教,宋版「洪秀全」
那再來說方臘,方臘也是確有其人,關於方臘的發跡,施耐庵老先生說,他本是歙州(安徽徽州)的一個樵夫,一次去河邊撒尿,尿著尿著出現幻覺,看見自己水中的倒影,竟是身穿龍袍,於是逢人便說自己有天子命,忽悠了一大批人,最後竟真的在江南一帶建起了自己的行宮、政權。
在江南一帶自立稱王的方臘,電視劇《水滸傳》
這個故事,勵志得有些離譜:須知造反是誅九族的買賣,江南人也不是傻子,憑什麼你方臘一張嘴別人就信了你真的是帝星下凡?
那歷史上真實的方臘是怎麼起家的呢?
首先,真實的方臘並不是歙州樵夫,他是睦州青溪縣(今杭州淳安)人氏,按照起義親歷者後人所撰的《忠義彥通方公傳》介紹,方臘先生是傭工出身,但數年之後翻了身,僱工變成了僱主,不但在當地建起了一大片漆園,還當了里胥,也就是鄉村公務員,地位僅次於昔日的老東家。
他是怎麼做到的?《獨醒雜誌》、《泊宅編》等記錄方臘事迹的文獻並未明言,但從其他史料中卻可以發現蛛絲馬跡,比如《宋會要輯稿》中就有這麼一條:「兩浙賊方臘、福建賊范汝為皆因私販茶鹽之人以起」。
這條信息很重要:它告訴我們,方臘起義軍的主力是宋代的私鹽、私茶販子。
古代茶鹽的銷售權,絕大多數時候都掌握在官府手中。有宋一代,私鹽和私茶問題一直十分嚴重。以產鹽和茶的福建路為例,民眾販私鹽者達十之五六,茶葉的情況也差不多。宋廷為了打擊走私,制定了異常嚴厲的刑罰:販私鹽1斤便要論罪,50斤以上要流放,120斤以上判處絞刑。
所以在當時,走私鹽、茶和今天走私毒品一樣,是玩命的營生,鹽、茶走私團伙都是全副武裝,心狠手辣,與那些打家劫舍的強人沒啥兩樣。方臘起事後,能讓這伙終日刀口舔血的強人為他賣命,這說明他與鹽茶走私團伙過從甚密,並且很可能是團伙成員,甚至頭子。
鹽茶走私的暴利,或許可以解釋方臘短時間內的暴富。
而方臘還有一重更特殊的身份:宗教領袖。
就像宋江有《水滸傳》為之傳名,方臘也得到過一本書的加持,雖是近世之作,傳播度卻不容小覷,這就是金庸的《倚天屠龍記》。《倚天》的主角張無忌,當上明教教主之後,有資深教徒為補他歷史課,提到「北宋的方臘教主」,把他列入了明教序列。
明教,本名「摩尼教」,公元3世紀興起於薩珊波斯,創立人叫摩尼。不過摩尼教不算是百分百原創的宗教,它的基礎世界觀脫胎於更古老的祆教,也就是拜火教,認為世界是由「光明」與「黑暗」構成,光明終將戰勝黑暗,這種二元論,也是祆教跟基督教之類的一元神教最大的區別。摩尼教完全照搬了祆教的設定,從這個意義上說,它和祆教的關係的關係有點類似基督教和猶太教,但同時摩尼又吸收了很多基督教以及佛教的元素,比如基督教的靈魂救贖之說,佛教的轉世思想,以及提倡的吃素和禁慾,另外雖然號稱反對猶太教,但摩尼教的「明王降世」理論,活脫就是猶太教「彌賽亞」的翻版。總之是把百家所長,一通「乾坤大挪移」。
摩尼教在波斯和羅馬都火過一陣,甚至一度被波斯皇帝賞識,風頭壓倒了貴為波斯國教的祆教。可惜新君登基之後,對摩尼不感冒,祆教煽風點火,最終摩尼被處死,他的宗教也在波斯式微,轉而向境外流散。再後來到了7世紀,阿拉伯帝國崛起滅了薩珊波斯,伊斯蘭教一統西亞,什麼祆教摩尼教統統歇菜,然而流入中國等地的摩尼教仍然保存下來,並且實現了本土化。因為摩尼的摩字跟魔鬼的魔諧音,太不好聽,所以又稱明教,這也跟他們崇尚光明的教義有關。
宋時摩尼教在東南沿海一帶極為盛行。他們的教義強調光明與黑暗的鬥爭,而底層出身的教徒對應現實一看,朝廷分明就是「黑暗」的代表啊,所以摩尼教簡直就是鬥爭哲學,激起造反無數。為了與朝廷對抗,摩尼教提倡信徒友愛互助,還發展出嚴密的內部組織:「……有宗師。宗師之中,有小又大……大者或數千人,小者或千人……」。宋代,教會在鄉村地區設立齋堂,日夜講道,招攬人心。此時的摩尼教,實際上已經演變為一種隱秘的民間結社。因為吃素,拜摩尼,所以民間稱其為「吃菜事魔」。《容齋逸史》里提到:方臘起事時「托左道以惑眾」、「以鬼神詭秘事相扇搖」。一般認為,這所謂「左道」、「鬼神詭秘事」,指的就是「摩尼教」。所以,方臘,很可能就是摩尼教青溪堂口的一個負責人。
摩尼教宇宙觀
這麼看來,方臘是個標準的斜杠青年,明面上是種植園主+鄉村公務員,暗地裡又是走私集團和會道門的頭子,黑白兩道、教俗兩界通吃,所以後來起事,才能一呼百應。
那如此吃得開的方臘,為什麼要造反呢?這就是宋朝的中產階級之痛,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這號人物,是被趙官家剪羊毛剪得最狠的一類。恰逢奸宦童貫在江南開造作局,製造御器,一應材料都向民間徵集,擁有漆園的方臘自然被重點關照。縱使方臘有點家底,也架不住搜刮無度。於是新仇舊恨在宣和二年十月一起發作,方臘殺牛置酒,在當地召開訴苦大會。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說後,方臘領著鄉親們暴動了。他先是殺了老東家方有常全家42口,而後以當地的險峻之地幫源洞為基地,正式舉起造反大旗。
宋朝東南地區的廂軍比河朔的軍隊更弱,對上擁有豐富走私亡命經驗、又有宗教信仰加成的方臘起義軍,根本不夠看。方臘等人勢如破竹,連克數州。
當時的江南地區,正飽受「花石綱」之苦,方臘起義的口號直指花石綱弊政的首惡朱勔,大快人心,遠近州縣的民眾紛紛來投,義軍很快就發展到十餘萬人。方臘索性自己建立政權,設置官吏,還起了個年號,叫「永樂」——論起來朱棣該給他版權費的。
方臘起義,得益於摩尼教的組織背景,但隨著越鬧越大,起義的宗教性質也越來越淡薄。
前面說過,摩尼教有一整套完備的宗教學說,「二宗三際說」(「二宗」就是光明與黑暗,三際就是過去,現在和未來)。但是,起義軍從頭到尾都不曾把這一學說搬出來,也不曾搞過祭祀摩尼的儀式。
摩尼教禁葷酒,但起義軍攻入錢塘後,卻宴飲累日。摩尼教禁殺生,起義軍不但大肆殺戮,還喜歡用各式各樣殘酷的手段玩虐殺。他們的理由是:人生太苦了,俺宰了你是讓你脫離苦海,等於是在度你。度人度得多了,俺就可以成佛了——這跟日本的奧姆真理教倒挺像。
方臘建立的政權,也並不按傳統摩尼教模式那樣,將教眾分為「教師」、「教藍」等五等。反而建號封官,走起了中國皇帝的路線,區別只在於他沒有稱帝,而是自稱聖公。摩尼教崇尚白色,但方臘的妻子邵氏,也和皇帝后妃一樣一身紅妝,還拿面鏡子揣在懷中,遠遠望去,光芒耀眼,像極了「紅燈照」的紅蓮聖母。
更奇怪的是,方臘等人以摩尼教而起,卻在教義中摻雜了大量其他宗教的內容。例如道教的教徒互助模式,北拜張角模式。你說他們是道教中人吧,他們偏偏又口誦《金剛經》。你說他們是佛門子弟吧,可他們在攻打州縣時,又把佛寺和道觀、儒學學宮一併算作異教道場,燒個精光,把和尚、老道、學官一塊抓來宰掉。理由是:俺們的信仰是真理,你們的信仰是狗屁。
總而言之,方臘的教義是什麼都像一點,卻又什麼都不像。
看到這有沒有覺得一點眼熟?這跟洪秀全那個半土半洋非驢非馬的「拜上帝會」何其相似!都是借洋宗教之殼,行土皇帝之實,如此說來,方臘起義簡直就是宋版的「太平天國」。
3、宋江到底有沒有打過方臘?
下面要回答前面留的懸念了,宋江和方臘,這北宋兩大黑惡勢力,到底有沒有過交集?
宋江打方臘,電視劇《水滸傳》
GIF
方臘起義橫掃江南,徽宗慌了神,一面宣布罷朱勔、廢花石綱,一面調集軍隊討伐。征討方臘的部隊堪稱全明星陣容,王稟、劉延慶、楊惟忠、楊可世等一方大員,折可存、姚平仲、韓世忠、劉光世等未來名將。劉延慶、楊可世等人都來自當時最精銳的西軍,跟魯智深早年的老闆「小種經略相公」种師中是戰友同僚。此外童貫還徵調了東南諸路的數十萬部隊。為了對付一個方臘,宋廷可謂是動用了傾國之力。
方臘的隊伍鬧得再凶,畢竟跟前線調來的邊防軍不在一個段位,義軍先後打下的六州五十二縣逐一失陷。宣和四年四月二十四日,決戰在幫源洞展開,起義軍失利,兩天後,方臘被俘,後送往東京斬首。
方臘起義就這樣被擺平,值得注意的是,《三朝北盟會編》等史料里,征討方臘的宋軍將領名單上,出現了「宋江」的名字。
這麼看來,《水滸傳》的故事還是有所本的,宋江在投降之後,可能確實參加了征剿方臘,不過只是行動中的一個小配角,並不像小說里寫的那樣擔綱主力。而根據成書於南宋孝宗年間的史書《東都事略》記載,方臘被平定後,宋江也很快「就擒」,而且是「奉御筆」,也就是趙官家直接下令辦他。這似乎也對應了《水滸傳》里宋江等人兔死狗烹的命運。
《東都事略》的史料價值,歷來很受認可,所以這條記載,被認為是宋江參與征方臘的鐵證。但書中對宋江「被擒」的原委,則沒有多交代,讓人一頭霧水,似乎內情有點見不得光。我們開篇說過,宋代關於宋江的記載,無論官史還是私家檔案都寥寥無幾,這在史料車載斗量的宋代,極為反常,尤其是對照從《宣和遺事》到《水滸傳》關於宋江起義經久不息的傳說,更顯得不成比例,不免也讓人懷疑,有些原始材料是不是被故意抹去了,這也從側面印證了陰謀論的觀點。
那這個陰謀論為什麼還是不能坐實?因為仍有一個問題待解決——此宋江是否就是彼宋江?
其實,這個還真不好確定,因為按照前述的宋江起義規模,他似乎還不夠資格,一投降就獲得朝廷的信任去帶兵打仗;而宋江投降和方臘被鎮壓,時間上離得太近,也不大對得上;更有民間傳說,宋江投降之後,就被張叔夜殺了。因此有人提出另一種可能:《三朝北盟會編》里記載的宋江,跟造反的宋江,其實是兩個人。只不過這樣一來,同一時代就有了兩個事迹相近的宋江,這也太巧了,不免讓人覺得這個推斷有點偷懶。所以究竟是不是,也是各執一詞,沒有定論。
所以,謹慎起見,所謂「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臘」,還是姑妄聽之吧。
TAG:搜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