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被晉國壓制幾百年,是什麼原因呢?
公元前621年的春天,老天哭喪著臉,陰雨綿綿不絕。
很多年了,關中一直都沒有這種壞天氣,或許是蒼天對人間的感應,雄才偉略一生的秦穆公,此刻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秦穆公去世,陪葬的人達到一百七十七個,這比秦武公的六十六個陪葬者,提升了一個數量級。
回顧秦穆公的一生,功績頗多,其中最值得稱道的有兩點。
一是將河西納入秦國版圖,後來晉國和魏國再攻佔河西領土,秦國可以理直氣壯地指責對方入侵,因為秦穆公比對手更早入主河西。
二是稱霸西戎,將領土向西大幅拓展,一直到達狄道(今甘肅臨洮)。
雖然秦穆公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以上兩點偉大功績,足以讓他載入史冊,供後人膜拜。
秦穆公走了,他有四十多個兒子,子女共八十餘人,即使是在帝王之家,這種數量的子嗣仍是罕見的。
已過而立之年的太子秦罃,送別自己的父親,從秦穆公身上,這位接班人學到了很多。秦罃告訴自己,要繼續父親未完的事業,將秦國帶向中原。
秦穆公去世後,陰雨繼續下,烏雲像感冒一樣,向東越過洛水和黃河,抵達晉國的河東。
河東的天氣也開始變壞,天灰濛濛的,烏雲遮住太陽,連一絲光線都吝嗇給予大地。這是怎麼了,陰沉沉的公元前621年,晉襄公也步秦穆公後塵,去追隨他的父親晉文公了。
圖-秦穆公後期秦國疆域
我們來看看秦國的疆域,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解讀,秦國的戰略應該如何部署。
東面,秦國面臨的是晉國,如果要進入中原,必須通過晉國掌控的「1崤函通道」,由於崤之戰的慘痛教訓,直到三家分晉前,秦國都不敢令軍隊進入這個地方。
秦國向晉國發起進攻,另一個可行的路線,是渡過黃河,攻入河東。
黃河這座天險,給秦人出了難題。冬天渡河,倒是可以直接從冰面上踏過,但如果不能速戰速決,也一定要趁冰雪融化之前退兵,不然就會陷入死局。
其他季節渡過黃河,就必須要有足夠的船隻,還要謹慎小心,不能被晉軍打半渡而擊,況且糧草補給也是大問題。
從秦、晉的地緣關係來看,雙方以黃河為界,黃河與晉國都城絳都的距離,大概是距離秦國都城雍都的三分之一。這種地理環境,導致秦軍動兵的距離,是晉軍的三倍,要做到保密很難,更不用說出其不意。反過來晉國要突襲秦國河西,則容易辦得多。
從地緣上看,兵馬未動,秦國就已經輸了地利。當後來晉國和魏國佔領河西,秦晉或秦魏以洛水為界,雙方才達成地緣上的戰略平衡,誰也偷襲不了誰,也奈何不了誰。
解決東部這個困局,有一個好辦法,就是將都城遷往關中中部,即西周的國都鎬京附近,這樣秦國到達黃河的距離就會大大縮短,地緣劣勢將大為改觀。兩百多年後,秦獻公將都城遷到櫟陽,秦國與魏國(當時已經從晉國分裂出來)的地緣關係才對等起來,秦國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東進擴張步伐的。
在晉強秦弱的春秋時期,秦國雖然意識到遷都勢在必行,卻下不了這個決心,擔心都城遭到晉國攻打。
晉國不僅強大,還隨時能召集其他諸侯,兵力是秦軍的數倍,兩軍對壘秦軍無論從人數還是人才儲備,都要吃大虧。
秦國的東線,基本是一個無解的死局,要等到三家分晉之後,魏國繼承晉國河東的領土,秦國才有機會與之一較高下。
再看秦國的西面,隨著秦穆公霸西戎,幾乎擴無可擴,所有能拿下的領土都已在秦國囊中。
隴西高原上領土雖然非常廣闊,有著綿長的戰略縱深,也能提供數量不菲的駿馬,無奈人口不多,貢獻也是有限的。
秦國的南面,受秦嶺阻隔,南下漢中雖然不是痴人說夢,但難度太高。
漢中此時被蜀國控制,這一時期的蜀國是開明王朝的鼎盛時期,實力非常強勁,秦國的軍力未必比蜀國強。秦國若南下漢中,必然要翻越無比險峻的秦嶺。
秦嶺這座山脈,是中國最為險峻的山脈,沒有之一,只有唯一。中國的大山,如天山、太行山、燕山等都叫山,秦山卻稱為秦嶺,以突出這座山脈的險峻和地位。
幾百年後蜀王杜尚封其弟為漢中侯,將蜀國本土和漢中割裂為兩個政治體,秦國才利用漢中這個弱點下手。目前秦國南下漢中,絕對是時機不成熟的。
秦國北部,隴東高原上,由犬戎分裂出來的義渠戎所控制,秦國在這個方向,倒是可以有所圖。但自秦穆公霸西戎後,義渠就完全臣服,秦國也沒有多少理由上高原去攻打義渠,為自己找麻煩。
這樣一來,秦國唯一能夠戰略突破的方向,還是東線。繞了一圈,目標還是東線,而東線的敵人又無比強大,這個困局如何能破?
秦穆公去世,太子秦罃即位,是為秦康公。很快秦國迎來一次機會,一次牽制晉國的機會,或是一次壓倒晉國的機會。
晉襄公去世之後,晉國的繼嗣並未平穩過渡,六卿當中的頭兩把交椅,趙盾和狐射姑,都不支持年幼的太子夷皋即位。趙盾支持身在秦國的公子雍,狐射姑支持在陳國的公子樂。
公子雍,原名不是雍,因晉文公令他在秦國任職,就給自己命名為秦國國都雍都。此君深得秦穆公喜愛,在秦國職位頗高。如果秦國能夠幫助公子雍即位,晉國無疑將會出現一個親秦的國君,絕對是好事。
正當秦康公整頓兵馬,即將出兵之時,晉國傳來消息,公子樂在歸國途中,被趙盾派出的軍隊擊殺!
好消息!不出意外的話,繼秦穆公幫助晉惠公和晉文公即位之後,秦康公也有望扶持公子雍登上晉國國君之位。
可惜天有不測風雲,晉國風雲突變,沒有了公子樂這個競爭對手,趙盾認為公子雍很有能力,又有秦國這個大靠山,不利於自己在晉國掌控大權,於是重新立太子夷皋為晉國國君,將秦康公和公子雍束之高閣。
當秦軍渡過黃河,進入晉國本土河東,迎接他們的不是美酒和財物,而是埋伏的晉軍。
秦晉兩軍,在河東令狐大戰一場,結果準備不足的秦軍被擊敗,秦康公即位後第一戰,以失敗而告終。當時誰也沒料到,這次失敗對秦國將產生多麼深遠的影響。
三年之後,趙盾引領晉國三軍,渡過黃河,突入秦國河西地區,攻佔少梁等重鎮。
秦康公舊仇未報,又增新恨。並非秦康公沒有能力,這個時期的秦國,碰上晉國的黃金時期,再加上一個很有能力,又毫不講信義的中軍將趙盾。
隨後的幾年,晉國多次在河西發起戰爭,由於秦國雍都距河西太遠,秦國在地緣上的硬傷,以及本身不如晉國的軍力,導致半個河西淪為晉國領土。
圖-晉秦河西爭奪後形勢
秦晉之間的河西,由秦國獨佔,變成秦晉各佔一半。此後的一百年,秦晉圍繞河西,進行了大量戰爭,誰也奈何不了誰。
秦國本身人口較少,人才儲備和軍力都不如晉國,而晉國也將主要精力,投入到中原與楚國的爭霸戰中,無力對秦國發起滅國之戰。
秦國東進的戰略,成為一個難解的死局,整整一百年沒有辦法破局。
秦國這個一百年的蟄伏,楚國也曾發生過,西周末年,周宣王謀劃的漢陽諸姬,曾封鎖楚國一百多年不能北進。後來西周變東周,楚國利用申國失去漢陽諸姬的信任,以申國作為突破口,才破解漢陽諸姬的死局。
現在秦國也面臨晉國的封鎖,一百年後秦國突破這個死局,也與楚國密切相關。
TAG:地圖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