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先有雞還是先有蛋說起

從先有雞還是先有蛋說起

前段時間就想寫來著,之前還在QQ空間里問過,心裡其實也沒有個明確的答案,本來以為這是一個哲學問題,結果估計是因為大家專業知識比較強,硬是討論成了一個生物問題(尷尬),不過這也恰恰說明個人的思維總是有限的,還是要多跟別人討論討論。這裡我也只說說我個人的觀點和想法。

GIF

雞生蛋,蛋生雞,我們把二者慢慢抽象化,先推廣成細胞和個體,再變成基因和性狀,最後抽象成事物本身,和蘊含事物產生的條件這兩部分。換言之就是蘊含事物的條件先產生,還是事物本身先產生。當然這裡注意一點,蘊含事物的條件也是由之前的事物所產生的。由此我想到了「所有細胞都源自於先前的細胞」這一理論,至今這一理論仍然未被推翻。而再往前推,到生命的起源,好像這一論斷站不太住腳,畢竟我們的前提假設就是在細胞還沒有存在之前發生了些什麼。另一個有趣的例子就是一個著名的哲學問題,好像是中學教材里的:「是先有石頭,還是先有石頭的概念?」「是先有電腦,還是先有電腦的概念呢?」

好,這樣繞來繞去,終於把問題繞回來了:物質與意識,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

剛剛考研學過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只有在物質與意識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上,二者才存在絕對的界限,超出了這個範圍,二者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馬克思相信,世界是物質的,但是也不否認意識具有強大的能動作用。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要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呢?

可能是因為馬克思出生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的社會對物質的追求以及工業革命帶來的成果對其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其理論本身就帶有一定主觀印象。

這麼說的原因是因為最近開始讀王陽明的心學理論,雖然只是開了一個小頭,也覺得受益匪淺。王陽明是明朝心學的集大成者,而他之所以把心學作為自己立身於世的準則,從一定程度上也是由於他在尋求世間至理的道路上的經歷所致,當初受到朱熹理學「格物窮理」的影響,經過幾天的「格竹子」最終生了一場大病,而開始自己理論的探索,相對而言,那個年代對物質的要求不高,而且在中國德義禮智信的觀點深入人心,從而造就了其心學理論。

畢竟無論對馬克思或是心學,我都只是讀了讀皮毛,也沒有特別系統而認真地鑽研,因而也只能給出自己一些粗鄙的觀點。在我看來,所謂唯心或者唯物,只不過是人看待問題的一種方法,之所以說你犯了什麼機械唯物主義的錯誤,並不是說你的觀點就是錯的,而是以你的觀點去看問題,容易陷入消極,變得宿命論;而相對的,說你唯心主義,並不是說你的觀點有什麼問題,而是以你的角度看問題,凡事以自己的意志出發,不利於維護社會的穩定和諧。換言之,我們把馬克思主義當成正確的理論並不是因為其理論本身無可挑剔,而是在這個理論的指導下社會能有最好的發展效率。

那麼有人會問了,社會的發展跟我有什麼關係呢?這就是另一個問題了,我們下次再說。

另外,我希望給王陽明的心學正名一下,所謂唯心主義和他的心學,並不完全等同。其理論中心是知行合一,的確是合二為一,然而這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等同的意思,而是只有行了,才算真知,只有知道,才能從行為中體現。極端的例子是,亂臣賊子也明白忠義的道理卻不去做,這不能算是真知,而表面上孝敬父母,實際上只是為了獲得孝子美名的兒女,儘管做到了,卻不是發自內心,也不能算是孝順。

換句話說,不管是馬克思主義,還是王陽明的心學,即使你學得再好,背的再熟,如果你不願意從內心深處去認可它,不願意把它應用與你的生活中,那麼也毫無意義。

我一直認為比喻是讓人理解事物最好的辦法,那麼我試著寫寫看。

唯心與唯物的區別,好比站在歷史長河兩岸的賢者,一位說:「這是從我右手邊流過來的。」,另一位說:「這是從我左手邊留過來的。」庸人往往左顧右盼,在水中掙扎,而才人往往能領會其深意,順流而行,而聖人爬上岸,看著源頭,笑著拍拍腦袋:「噢,原來在那裡。」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想過很多,那這麼多年的糾結並非毫無意義,思維就是在這種過程中得到鍛煉的。不過下次,如果有人再問你,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時,你可以笑笑說:「管他呢,都挺有營養。」

哲人從世界中探尋規律,凡人拿著規律去看世界,不僅沾沾自喜,還好輕視哲人。而我呢,暫且就當一當這凡人,做一些自以為是的評論。若能對人有所啟發自是最好,若無大用,博君一笑,倒也無妨。

歡迎大家來討論。

那下次再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