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六祖慧能的人生智慧 張清義談國學智慧

六祖慧能的人生智慧 張清義談國學智慧

大英博物館裡有十尊為人類文明做出突出貢獻的傑出人物的雕像,中國人有三位:孔子、老子、六祖慧能。這也是我們經常稱頌的東方三聖。

我們現在把筆端移到六祖慧能身上,是因為他對中華文明的傑出貢獻。在這裡我們不得不聯想起一種觀點:中國主要的三大水系,黃河水系孕育出孔子,長江水系孕育出老子,珠江水系孕育出六祖慧能。自佛教從漢朝傳人中國以來,進行教義上革命並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禪宗思想就是六祖慧能創立的。正如陳寅恪評價六祖慧能所說:「特指出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旨,一掃僧徒繁瑣章句之學,摧陷廓清,發聾振聵,固我國佛教史上一大事也。」

關於六祖慧能的身世,《六祖壇經》里講:「慧能幼小,父又早亡,老母孤遺,移來南海,艱辛貧乏,於市買柴。」六祖慧能是偶然聽到有人吟誦《金剛經》,有所領悟後才對佛教產生濃厚興趣。有人告訴他五祖弘忍大師在湖北黃梅東禪寺傳法,於是慧能馬上到黃梅拜弘忍為師求法。

為什麼五祖弘忍把衣缽傳給慧能,我們還得一起回憶那個著名的故事。弘忍大師在東禪寺為了考察弟子,要他們作偈詞。五祖最得意的弟子神秀在廊壁上寫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不識字的慧能聽別人讀了一遍後,自己馬上也做了一首偈詞,讓人代筆也寫在廊壁上: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弘忍大師得知後,對慧能的慧根很是驚訝,決定把衣缽傳給此人。傳法給慧能後又怕神秀等人加害慧能,就讓慧能馬上回到嶺南。

慧能在廣州隱遁五年後,到廣州法性寺學法,見兩位和尚為幡動還是風動進行爭論,慧能說到:「非幡動,非風動,仁者心動。」此語一出,可謂語驚四座,寺內主持印宗法師約慧能深談,談話中得知此人就是名聲遠揚的慧能,也了解到五祖已傳授衣缽給他,便讓慧能馬上剃度在本寺傳法。公元七世紀,慧能真正創立屬於中國大地的禪宗,很快在中唐之後盛行,成了中國佛教的主流和歸結。

要想探究六祖慧能的偉大之處,我們就必須要談談外來宗教文化傳入中國後能否生根發芽的問題。世界各地宗教傳人中國種類繁多,例如伊朗的摩尼教,以色列的猶太教、基督教等等,到最後只有佛教在中華大地上發揚光大,廣泛傳播。

外來宗教文化想在中國生根發芽並做到枝繁葉茂,有一個問題不能迴避,這就是必須中國化,六祖慧能就是把佛教進行了中國化。

佛教從漢朝傳入中國,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抵制。唐朝文壇領袖韓愈,他在《論佛骨表》中說,佛教並非中國產品,是從「夷狄」外邦傳進來的,在傳進來之前,中國的三皇五帝都很長壽,傳進來之後,中國帝王的壽命反而短了。他還說,我這樣攻擊佛,如果佛是靈驗的,那就懲處我吧,我等著。

中國文化對佛教的抵制主要有以下觀點:

1、 儒家提倡忠和孝,佛家講「出世」,就是不忠,講「出家」,就是不孝。

2、 佛家給每一個出家人起個法名,丟掉自己的祖父的姓氏,就是「無父」,出家人見了皇上不行跪拜禮,而是雙手合十來施禮,就是「無君」,一個「無父無君」之人無異於禽獸。

3、佛教廣建眾多寺廟,靡費過巨,佔地過廣,形成了大量的非生產人口。

以上這些觀點雖然有點偏激,但一些人頗為贊同。慧能用大智慧和自己對佛教的獨特感悟解決了人們很多疑惑,化解了人們對佛教的誤解。使世人感到:對於儒家的忠孝,佛教恰恰是要審察這類社會責任之上的人生奧秘。佛教的目的不是讓很多人「出家」,最終目的是讓更多的人更好地「在家」。

接下來我們談談慧能如何用人生的大智慧把佛教中國化,使佛教在中華大地上不僅廣泛傳播,而且與道家和儒家有了等同的社會地位。

1、慧能提倡在修佛過程中「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慧能創立的禪宗認為凈土是不存在的,隨其心靜,即佛土凈。他認為拯救的道路是自己內心的清凈,而不是呼喚佛的拯救。毛澤東經常閱讀《六祖壇經》,他稱讚六祖慧能的佛學思想非常重視人的主觀能動性。

慧能創立的禪宗表現出對人的天性和本性的高度信賴。他說:「萬法盡在自心,何不從心中頓見真如?」這裡談的真如就是佛心。

2、慧能不提倡打坐。

有人問他對打坐的看法,他說:「道由心悟,豈在坐也?」一次,他的弟子七祖懷讓拿了一塊磚,在一個打坐的和尚面前磨了起來,打坐的和尚不解地問:「你這是在做什麼?」懷讓回答:「我準備把這塊磚磨成一面鏡子。」打坐的和尚笑了,說:「這怎麼可能?」懷讓說:「總是坐著怎麼能成佛?」

3、慧能認為「頓悟」在修佛中是重中之重。

「頓悟」,就是思想的陡然貫通,如瞬間雲開。通俗一點講,「頓悟」後你會明白,你要的東西就在你身上,不必繞個大圈到別處尋覓。「頓悟」後內心會更加空寂和潔凈。慧能認為對心也不要執著,應該「直下無心」。他認為的無心就是「無念」、「無相」、「無往」 ,也就是心念不陷落在任何事物或地方上。

「頓悟」是指精神層面,讓自己進入「一無所有、一無所得、一無所求」的世界。在這裡切忌陷入誤區,它不是否定世俗生活。大千世界,有自然之態,日出日落,雲捲雲舒,風風雨雨,生命繁衍不息。通過「頓悟」,你的高度有了,世俗生態就成了你幽默笑看的對象。

4、慧能認為讀經不重要。

洪州法達禪師,七歲出家,誦《法華經》,心中驕狂,在禮拜慧能時,頭不著地。慧能呵斥道:「禮不投地,不如不禮。你心中有個東西。」法達禪師說:「我念《法華經》已有三千部了。」慧能告訴他,「有我」念,就是有執,離佛就遠。無功就會無心,距佛就近。法達禪師說:「是不是不用讀經,只了解經義就行。」慧能說:「經並沒有錯,它不會阻礙你。迷悟在人,損益由你。」因為法達禪師在漕溪拜見慧能,頓悟後,做偈贊曰:「頌經三千部,漕溪一句亡。」

5、慧能提倡打破偶像崇拜。

慧能的弟子丹霞天然在慧林寺遇天大寒,取木佛燒火取暖。院主大罵:「何得燒我木佛?」丹霞天然以杖子撥灰曰:「吾燒取捨利。」院主曰:「木佛何有舍利?」丹霞曰:「若無舍利,更取兩尊燒。」

6、慧能主張入世、在崗、在塵世、在家修佛,這是他把佛教中國化的典型特點。他認為不管何時何地都可「頓悟」,他弘揚「頓悟」,並以傳統文化的精髓去結合禪宗教義的秘笈,形成中國佛教禪宗的「南宗」。

佛門即是山門,六祖慧能用他的睿智把我們眾生領進此門,使我們的心靈沐浴佛教的光輝。使我們身,日見輕;步,日見穩;心,日見明;氣,日見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玄學智慧 的精彩文章:

中國人的最高智慧是什麼?張清義談國學智慧

TAG:玄學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