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奔跑在每一個冬與夏,追尋著自由而無用的靈魂

奔跑在每一個冬與夏,追尋著自由而無用的靈魂

「數年之後再回首,曾年少,血氣剛!」

11月一過,內心就莫名的變得緊張且謹慎。幾乎身邊的每一樣事物都在提醒,2017年沒剩下幾天了,而且時間正在冬日的冷暖之間快速地溜走。

早上8點25分,我拖著依舊疲倦的身體擁擠在早高峰的地鐵里,隱約間手機連續震動了2次,第一反應是臨近年底的廣告推送。「記得抽空寫寫總結哈」,「可以把這麼多年的跑步經歷寫一寫」。

是啊,面對逝去的2017,似乎有很多要對自己說的,畢竟這一年有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刷了一波存在感——「全馬破三」、「全國高校接力總冠軍」,就像期末考試考了98分那樣,不盡完美但也算是給自己的一個交代。然而,我寫寫又刪刪,寫寫再刪刪,還是不知道怎麼下手比較好。

每每一個人奔跑的時候,伴隨著腳步聲、呼吸聲、偶爾汗滴落地的聲音,有那麼些時刻感覺自己是詩人、哲學家,對於自己對於生活,總有說不完的理由、道不完的借口、喝不完的勵志雞湯。然而真正要坐下來,寫出來,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事情。

主要是這麼些年活得也太過粗糙,工作就是兩點一線、忙忙碌碌、平平淡淡的周而復始,生活太缺乏火星救援里那種沒日沒夜、分秒必爭而取得成功的成就感;再者表達能力太差,也不是總結經驗的年紀。

忙碌的11月

2017年的11月,我想記憶里的片段應該是這樣的:11月11日,我在潛意識裡暗示自己「Don』t die, Man」,是對自己的安慰,某種意義上也是對自己的宣誓,那就好像「請開始你的表演」。

11月12日,上海灘上演了一部大片,主角有3.8萬之多,現場志願者、工作人員以及觀眾數以千計,場面壯觀、震撼。更確切地說,那是一場狂歡。在那1/28000(全程)之中,有一位少年用雙腳征服了上馬,並成功地創造了02:57:40的個人歷史最好成績,將自己塵封了整整8年的PB(Personal Best)刷新了10分21秒。

18日,江灣接力賽上,還是那位少年,這次似乎狀態不佳,但是終點前的1公里他憑著隊友的信任和期待,以11秒的優勢絕殺了對手以及他們強大的拉拉隊。

19日,滴水湖畔「百團爭鋒」,還是他,隊友們非常信任地給他安排在了最後一棒,然而這次卻沒那麼幸運,出發1公里以內就被強大的對手秒殺,成績因此也下滑了一名,「靠雙腿賺錢」這條路,殘酷且極艱辛。但我們約定,明年再戰,我們要把輸掉的那1000塊拿回來。

11月26日,黃埔江畔,硝煙再起,中國高校百英里接力賽總決賽,來自全國晉級的16所高校的精英選手們集結於此,誓為致敬母校拼盡全力。那種熱血沸騰的加油聲、歡呼聲,還有接過接力棒那一刻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凝聚成一個字——「燃」。

又是那位少年,復旦大學——日月光華隊主力隊員B01-03號,個人成績01:00:56/16k,為母校榮譽拼搏助力、揮灑汗水。沒錯,是他,那個舉起總冠軍獎盃的黝黑的老鮮肉。

那些被冠以跑步之名的歲月

這是值得紀念的一年,因為曾經年少輕狂時許下的3小時願望實現了;這也是歷史性的時刻,上馬創造了單場馬拉松全程破三人數402的記錄。記得跑完上馬的那幾天,有人說過一句「曾經一起跑步的終於都進三了」記憶深刻。我再一次深深地感受到了這個時代的變遷,以及那種不進步就等於退步的壓迫感。

起初接觸跑步,僅僅是因為在周圍卧虎藏龍的校園,我並沒有什麼擅長的,我甚至把唯一曾經驕傲過的學業也搞得一塌糊塗、一臉懵逼甚至不知所措,智商的巔峰似乎已經過去了。每天苦大仇深似的面對各種撲面而來的課程,幾乎要窒息在疲憊而無奈的loser的世界裡,而身後卻是親人和朋友們期盼的眼神。

很贊成98跑老大哥康凱說的,「人這輩子吧總該有點兒愛好」,說得再文藝一點,我那時候需要的是一點點成就感來寄託我那無處安放的幾近奔潰的靈魂。

參加田徑隊訓練對我來說其實就單純地是一件很酷很開心的事情。於己,我可以暫時地把自己從每天疲憊而無助的學業中暫時解脫出來,跑步的同時還能釋放壓力、甩掉煩惱,風雨無阻的訓練還能引導我規律作息、甚至提高效率,這裡還有純粹的隊友、教練和朋友;之於別人,我是田徑隊的一員,無上光榮的事情,至少那一點點虛榮心得到了大大的滿足,也找回了些許自信。

08年,那時候跑步純粹得就像是一種習慣,下午三點下課飛奔南區田徑場,勉強地跟著女生的訓練計劃,整齊的隊伍、一致的步伐刷著圈,甚是英姿颯爽、威風凌凌。每次訓練10K到14K,也不算太累,也沒有比賽的概念,也不為什麼特別的專項。年底了,跟著隊伍跟著學校參加上海市大學生冬季長跑,作為一個新手,還能取得個人名次「第六名」,開心地像個200斤的孩子。

09年開始有了更多的參賽機會,也開始漸漸地接觸了馬拉松。直到11年大學順利畢業以前,每年的「校運會」,冬季環校園跑,上海市大學生運動會都會參加,但因為沒有特別的專項,也缺乏比賽經驗,並沒有什麼突出的成績。

倒是校運會能代表院系出戰,也算是無上光榮的事情,1500m、 5000m最好名次到過「第二名」,1500m的PB接近4』40,這也是個人唯一一項中長距離離三級運動員(4』40』00)最近的項目;5000m最好成績逼近18』00。其次就是各跑步俱樂部之間舉行的一些交流賽,比如「Dolphi系列賽」因為比賽周期持久最為印象深刻,而且獎品也頗為豐厚。

馬拉松方面,09年在大哥大徐的引導下,「偷偷地」報名了4月的揚州半程馬拉松,第一次長距離拉練雖然過程略顯艱辛,但首馬01:23:40的成績還是非常興奮的,況且那時候還能領到一套「特步」的跑步T恤,心裏面美滋滋。有了半馬的經驗,並且聽說全馬更刺激、更有成就感,而且那時候上馬前200名能領到一雙美津濃的跑鞋,相當誘惑,再加上大徐的「忽悠」,於是報了09年的上馬全程。

對於日常只有10K左右訓練量的菜鳥來說,這無疑又是一次大膽而又後怕的嘗試。一路上一邊跑著,一邊激動而自豪地思考和感受著「馬拉松」這個曾經是那麼遙遠而偉大的運動,路邊熱心觀眾的加油聲更是讓人熱血沸騰,有時候還真感覺腳下生風。

憑著年輕和不服輸,以及接近2年的訓練基礎和對馬拉松的新鮮感,並且最後8K左右還能跟上掉隊下來的女子專業選手,最終創造了03:08:01的PB並達到國標二級運動員。

10年到13年,跑步不再是前兩年那樣單純而開心的事情了,雖然幾十塊的多威鞋依舊還是能穿到鞋幫破損、鞋底嚴重變形。隨著訓練投入的減少,跑步成績越來越難突破,甚至越來越差,而對於跑步裝備的追求卻越來越精良了,我們開始穿亞瑟士,開始帶心率表甚至有了更專業的統計指標。

借著跑步之名,借著馬拉松,雖然去過更多的城市,北至大連、北京,南至廈門,上海周邊的杭州、蘇州,以及鄭開馬拉松等。

但因為沒有長距離拉練的概念,加之訓練不系統,半馬成績搖擺於1:25:00~1:30:00,全馬成績也徘徊在3:10:00附近,差的時候接近3:40:00。14年及15年上半年,隨著個人成績的退步,以及工作繁忙缺乏系統訓練,出於對全馬的痛和半馬的激烈競技的後怕,馬拉松漸漸地淡出了生活。

15年秋天接觸到了「98跑」,這裡有曾經的隊友也是現在的教練,老於,國家運動健將、98跑創始人,一個從25年的跑步中悟出了人生的老大哥;還有大師兄老謝,二師兄老韓,神一樣存在的蟲姐,老顧,常雄等等,一群以廈大老戈為基礎、一群可以純粹跑步大口喝酒的人。

還記得剛來時,每次在南區跟在老謝和老韓後面,聽他們侃大山、聊人生,字裡行間透露著各種我自己無法企及的眼界和智慧;也還記得老韓的諄諄教誨,叮囑我要好好利用眼下的這個時代和身邊的各種資源。自此,我開始很滿足地賴在這裡不走了,因為這裡有歸屬感、有家一樣的感覺。

15年最為刻骨銘心的應當是8月底的崇明K12追月接力賽。雖然那時候訓練剛剛恢復,競技水平極低,出於好奇而又不敢嘗試24小時接力那樣刺激而又殘暴的比賽,加之隊友們都非常強大和給力,我就這樣濫竽充數地體驗了一把夜跑接力。

初秋的白天,陽光非常溫暖,各地的兄弟姐妹們陸續集結,安營紮寨,教練老於還有熱情的玉增、Mary等一邊給我們分析形勢制定戰術,一邊傳授他們24小時滴水湖接力的冠軍經驗以及怎麼享受這一場盛宴。

傍晚6點,賽事打響後,整個公園都籠罩在緊張的賽事氛圍中,5K的接力,6人來回輪換、按摩、補給、休息,有條不紊。那一夜,月圓如盤,格外的皎潔,甚至有些晃眼;營地周圍,蛐蛐兒不知疲倦地叫著,像搖籃曲在催促萬物早點兒睡;帳篷外面露水漸漸地開始凝結,脫下來的T恤根本來不及風乾。

為了保持體力和狀態,我們都努力地逼自己睡著;而帳篷外老於、玉增、Mary、徐龍等,一邊是焦急,一邊是來回的忙碌,就這樣一夜沒睡。早晨6點,整個大地都還依戀地處於熟睡中,而隨著蟲姐最後一棒衛冕歸來,整個公園剎那間蘇醒並重新熱鬧起來。

早上八點,當陽光再次灑滿整個公園,我們此刻也已經酒店洗漱完畢準備最後的頒獎典禮,而忙碌了一整晚的教練、隊員和志願者們都正做著凳子上安心地開始熟睡。那一幕幕如在昨日,心底里暖暖的,是感動,是知足。

15年崇明東灘 K12—12小時接力賽

這幾年,國內馬拉松熱潮迅速崛起,也可以說是狂熱,每周末大大小小的賽事多得想趕場一樣,然而自己對於比賽卻沒有那麼高漲的熱情。和大多數身邊的朋友一樣,我們就像赴約一樣的選擇了每年的上馬作為年終總結,而體驗極好的無錫馬作為冬訓小考。

從15年上馬03:13:00到16年上馬03:09:45,說實話這是一個尷尬而又無奈的成績,平時訓練,確實有偷懶,但大部分時候還是認真地付出過。16年上馬前半程,甚至感覺自己能PB。然而,有一種無奈是,眼看著時間一秒一秒地溜走,而兩條腿卻感覺不是自己的,最讓人灰心的是明明自己有PB的能力就是做不到。

17年夏訓開始,有幾件事情深深地影響和激勵著我。首先,大師兄老謝跟腱受傷,雖然從他的眼神里能讀出來各種無奈,但訓練計劃他一次也沒落下。有時候我在想,像他這樣也算是小有成就的成功人士了,還那麼拼,我有什麼理由退縮。

當然,98跑裡面還有許許多多的模範值得我們思考和鞭笞自己,比如金班長、蟲姐、「勵志男神」喬磊等。其次,我從大哥大徐那裡取到了經,同時我也很好奇,他跟我一樣加班那麼多,是如何做到2:59:00和2:55:00的。

第一,工作日沒法做到高質量訓練不要緊,只要平時能夠保持運動狀態,每周末有一次高質量的訓練也是可以的;

第二,比賽前三個月的系統訓練尤其是最後一個月很重要,前兩個月保證長距離拉練和間歇訓練,提高耐力和速度,最後一個月主要保持和提升運動狀態。

最後,有身邊的朋友開始推薦和諮詢我關於跑馬拉松的經驗,那我總不能光嘴上說說,而自己卻做不到,還是需要以身作則。總之,就是不服氣。

八九月份的訓練頗有成效,至少拉間歇的時候感覺腳下還是挺有勁的。記得9月24日小雨,1000x10居然能跑到3』22,而且完成了10組,信心大增。十一國慶,一個人默默地跑到了世界公園磨刀,35K花了2:29:45,而且腳和腿並沒太大異樣。按這個配速雖然心裡還是沒底,但也淡定了許多。

回想整個上馬,還是有幾分幸運和後怕。半程剛過,腳掌就開始不對勁;軟磨硬磨終於上了濱江綠道,可前面是連綿不斷的急彎和緩坡;一邊咬著牙,一邊機械地交替抬腿,一看錶怎麼偏偏差1K,真是邪門兒,幸好馬上反應過來是誤算。

就像老顧說的,你真要問這一路怎麼下來的,無非就是TMD不停地跟自己商量,再堅持5K、再堅持一下、馬上就到了。實在不行,就想想終點處那一頓飯要怎麼吃,想想上次跟領導立下的flag。上帝似乎聽懂了這一切,很是眷顧我沒有再發生什麼意外。

跑進體育場的那一剎那,整個人都踏實了,雖然整個右腳腳掌都交代了,還是水泡套水泡,甚至附贈一顆指甲,但一切也都值了,9年的PB,這一刻來的有些遲。

「為何像瘋子一樣沉醉其中」

「你喜歡跑步嗎?」這可能是印象中常被問到或者自問的問題。

捫心自問,非常遲疑,真的說不上有多喜歡。毋庸置疑地,跑步本身確實是枯燥而又孤獨的,有時候內心甚至是抵觸的,甚至還會有傷和痛。炎炎的夏日,亦或寒冷的冬季,膝蓋嘎嘎作響,肺部幾欲炸裂,渾身大汗淋漓,更別說腳上的水泡、甚至雞眼。

說實話,在這個物慾橫流、空調肆虐的年代,跑步本身就是花錢買罪受的苦差,我們完全可以有更多更好的選擇。

那麼,這麼多年,究竟是什麼讓自己像瘋子一樣沉醉其中呢?

首先,對於這個時間被碎片化的時代,跑步可以作為一種「個人」活動(不是必須需要隊友),像我我這樣的上班時間比較飄逸,又喜歡時間自由的人來說,再適合不過的運動了。

對於一個工作被形容成doggy style的技術工程師來說,每天對著電腦伏案遠遠超過8小時,且不說肥胖是一種工傷,腰背肩頸勞損也算是一種職業病;若是腸胃還算正常,那說明此人要麼入坑尚淺,或者就是自控自律能力超常。

下班後找一處田徑場或者公園跑跑步,不但能親近大自然的空氣和霧霾,還能活動筋骨,釋放壓力,體驗生活的真實,甚至改善睡眠,完美實現充電。有時候,糾結一整天的事情,田徑場上什麼都放下的時候,便突然豁然開朗起來,甚至會有更多更好的創意和想法。

再者,在這個信息爆炸、誘惑環繞的社會,我們通常都很無奈地忙碌於工作和生活,壓力巨大,人們似乎一逮空兒就忍不住要去掏手機,上廁所、等公交、擠地鐵、排隊買最愛咖啡的時間全給利用上了,我們很難找到時間一個人待著,或思考、或冥想。

而跑步,通常就是一雙鞋、一條短褲、一件T恤、一塊計時手錶,輕裝上陣,無郵件提醒、無電話擾耳、無微信分神、無煩事纏身,這是一個完完全全的「自我」時間、閑人免進。

陪伴我們的是雙腳交替敲打地面的聲音、呼吸聲、熱血沸騰的心跳聲、各種可能的城市的喧囂,或者是天空的日月星辰。我們或數圈計時、或回放思考白天來不及解決的問題、或乾脆放空心靈感受周圍的喧鬧與寧靜。跑步,不再那麼枯燥,反而變成了一種釋放、一種回歸本我,不經意間,步伐也變得輕快起來。

當然,這些理由還不足以說服我們堅持一三五跑步、二四六打卡,甚至非得自己懟自己整個30K還不是為了發朋友圈。看看周圍的每一位隊友,哪一個不是步伐堅定、跑量嚇人,淡定的表情之外,眼裡卻有光。他們最初或者是為了能夠參加戈壁A隊,或者為了減肥,或者為了排酒精,或者為了能更安心地吃和喝,然而最終我們都會走向一個共同的目標和話題,那就是馬拉松。

說白了,每一個人平日里義無反顧的訓練,都是為了特定的馬拉松,只是各自用著不一樣的方式努力著而已。每一次訓練,哪一個不是一邊說著慣用的的煙霧彈,一邊幹得比誰都拚命;每一次強度或者長距離,總感覺完成不了計劃都不能安心地、理所當然地胡吃海喝。馬拉松作為定期小測,有誰不想創個PB哪怕是一秒自己樂一下呢。

另外,跑步其實也是一個江湖,我們在這裡結識夥伴,也在這裡找到對手;我們在這裡書寫個人傳奇、得到認可,也在給自己堆砌台階。98跑哲學大師呂光策總結的很有道理,「跑步其實不全是為健康,如果為了健康,誰會去刷42.195,誰又會霧霾穿上跑鞋衝出家門,這些都是短命的事情和健康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復旦有二徐,跑的蠻快」,「三杯過後,看到了幾個真性情男人的另一面」,公司里有一個跑不死的小伙,這些都是江湖好友抬舉,我沒有理由不為這些 「虛名」繼續努力和堅持。得到認可、證明自己,這不就是我們很多時候追求的心愿嗎。

感恩,感動和期望

人生不在初相逢,洗盡鉛華也從容。年少都有凌雲志,平凡一生也英雄!

時光荏苒,不經意間來這座城市已經10年。十年的磨鍊與成長,洗去了當初的傲氣與稚嫩,卻換來了幾分沉著與堅定。和大多數追夢的人兒一樣,我在這裡用青春賭夢想。

我迷戀這座城市,迷戀這裡的現代化和快節奏,迷戀這裡的車水馬龍和霓虹交錯,迷戀這裡目不暇接的時髦與潮流。對於現實、對於壓力,我們甚至漸漸地變得習以為常,我們習慣了這裡的人山人海,習慣了出門不帶錢包、花錢不過大腦。更重要的是,我們不再把夢想掛在嘴上,而是開始透過浮躁的生活去思考做事情,我們開始關注身心健康,堅持鍛煉,堅持跑步,我們卸下孤傲開始回歸簡單。

此時此刻,我想說,現在的自己一切都挺好,無論成功或失敗,至少我每天醒來不用反覆思考: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幹什麼。很感激過去的自己,也很感恩遇到的人和事,感謝跑步帶給我的快樂、滿足和真實。

曾經我自詡「跑者」、「運動員」,到了美國才發現他們叫jog而不是running。回味被冠以跑步之名的這九年,感謝最初引領和指導我走進跑步的王國華老師;感謝學校時的田徑隊教練和隊友們,這將是我一生最寶貴的財富之一;感謝98跑,感恩這裡每一位勵志而又純粹的夥伴,遇上你們是我莫大的榮幸;最後感謝一下堅持了這麼多年自己,未來可期,這裡一切都值得,繼續努力。

關於未來,我想我不算是一個悲觀的人,跑步的漢子甚至還沒有油膩之說,看看身邊的50、60、70後,3小時都破了,還怕什麼,惟願「數年之後再回首,曾年少,血氣剛」。

我想最現實的莫過於,每天多一點點努力,不為別的,只為日後能夠多一些選擇、多一些嘚瑟的資本。亦或者是閑煮歲月,細品時光,於卑微中活出健康,活出精彩,1萬天之後依舊矯健、心安。

本文為98跑原創

文章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98跑 的精彩文章:

TAG:98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