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少年如梅當清遠(下)

少年如梅當清遠(下)

GIF

少年如梅當清遠(下)

有關梅花的前世今生,我們不得不提到宋,正是宋奠定了梅花的君子之氣。長期生活在內憂外患中的敏感的文化人,便對堅貞不屈、孤傲自潔的梅花產生了日趨濃烈的欽佩感,把她視為抒懷詠志的最佳對象。

如果說生活在南宋中前期的陸遊、陳亮、辛棄疾等人,他們以梅花的標格比擬自己,意在表現抗金圖存的愛國之志的話;那麼到了南宋末年宋亡已成定局的情勢下,大多正直文人的詠梅之作,則是在表達他們學梅花潔身自好,生髮出化不開的梅花情結來。

這一期我們感受下梅花從「春花」到「象徵」的過程。

(一)贈范曄詩

南北朝:陸凱

折花逢驛使,

寄與隴頭人。(折花 一作:折梅)

江南無所有,

聊贈一枝春。

賞析:遇見北去的驛使就去折梅花,托他帶給遠在隴山的友人。江南別沒有更好的禮品相送,姑且把一枝梅花送去報春。

這首詩當是陸凱率兵南征度梅嶺時所作。他在戎馬倥傯中登上梅嶺,正值嶺梅怒放,立馬於梅花叢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隴頭好友范嘩,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驛使,就出現了折梅賦詩贈友人的一幕,於是寫下這首詩。

後兩句則在淡淡致意中透出深深祝福。江南不僅不是一無所有,有的正是詩人的誠摯情懷,而這一切,全凝聚在小小的一枝梅花上。由此可見,詩人的情趣是多麼高雅, 想像是多麼豐富。

(二)上堂開示頌

唐 禪師

塵勞迥脫事非常,

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經一番寒徹骨,

怎得梅花撲鼻香。

賞析:擺脫塵勞事不尋常,須下力氣大幹一場。不經過徹骨寒冷,哪有梅花撲鼻芳香。

這是兩句借梅花傲雪迎霜、凌寒獨放的性格,勉勵人克服困難、立志成就事業的格言詩。關於梅花,宋范成大《梅譜?前序》說:「梅,天下之尤物,無問智愚賢不肖,莫敢有異議。」「尤物」,這裡指特別珍異的花卉,也就是說,梅是一種品質高出群芳的植物。可見,作者用梅花來象徵一種精神,這象徵本身已包含某種哲理;倘再就其經受的「徹骨寒」與最終獲得的「撲鼻香」,予以因果上的提示,則作為喻體的「梅花」,更寄寓著另一層深刻的道理。作者是佛門禪宗的一代高僧,他藉此詩偈,表達對堅志修行得成果的決心,說出了人對待一切困難所應採取的正確態度。這也是這兩句詩極為有名,屢屢被人引用,從禪宗詩偈成為世俗名言的主要原因。

3

(三)紅梅

宋代:王十朋

桃李莫相妒,

夭姿元不同。

猶余雪霜態,

未肯十分紅。

賞析:桃李不要嫉妒我紅梅,紅梅和桃李開花的樣子原來就不同,紅梅經歷了風雪,身上還有雪的痕迹。它卻還是不承認自己的色彩很紅艷。

這首詩寫出了紅梅獨特的姿態和個性。詩人以紅梅的口吻勸說「桃李莫相妒」:紅梅和桃李開花茂盛的樣子原來就是不同的。「猶余雪霜態,未肯十分紅」,前一句用「猶」字轉折,寫出了紅梅經歷寒霜之後現狀,從而點出紅梅謙虛的品質。因為從冬天過來,紅梅身上還留有傲霜鬥雪的痕迹,所以雖然是紅梅,卻不肯「十分紅」。

亳社觀梅

開時似雪。謝時似雪。

花中奇絕。

香非在蕊,香非在萼,

骨中香徹。

占溪風,留溪月。

堪羞損、山桃如血。

直饒更、疏疏淡淡,

終有一般情別。

賞析:花開的時候象雪,凋謝的時候仍然像雪,在百花之中的確是絕無僅有。散發出來的清香不在花蕊,也不在花萼,而是從骨子裡飄蕩出來的,清香透徹。佔盡了從小溪吹來的輕風,留住了小溪中的明月,使那紅得似血的山桃花也羞慚得減損了自己的容顏。即使仍然花影稀疏清香淡淡,終究另有一種非其他媚俗之花可與之相比的情致。

上闕寫梅花如雪的顏色與透骨的清香。「開時似雪,謝時似雪,花中奇絕」三句集中筆墨,用重複疊句而略更數字的方法極寫梅花顏色的奇絕。突出了梅花顏色的與眾不同。「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徹」三句與前三句運用了相同的表現手法,寫出了梅花與眾不同的另一個方面——香,告訴人們,梅花的清香不是從花蕊散發出來的,也不是從花萼散發出來的,而是從骨子裡透出來的,突出描寫了梅花的香徹透骨的特點。

下闕寫以山桃作比襯,刻畫梅花神韻和品格。「占溪風,留溪月,堪羞損、山桃如血」,運用對比的手法,以山桃花襯托梅花非凡的神韻。梅花非但獨佔了小溪的輕風和明月,還將那鮮艷無比的紅紅的山桃花羞怯慚愧得減損了幾分顏色,可見梅花的氣質和神韻的超凡脫俗。「直饒更、疏疏淡淡,終有一般情別」,寫梅花的另一大特點,縱然枝葉花影稀疏,清香淡淡,最終還是別有一番媚俗之花所不能與之媲美的超凡情致,枝疏有疏落橫斜籬落之韻,香淡有清香淡雅之美,這便是梅花高潔的品格。

在這首詠梅詞中,詞人寫的是梅花的非凡的神韻和高潔的品格,實際也是自己所嚮往的人格的寫照,詞人在梅花的高潔的品格中寄託了自己的志趣和情操。

GIF

梅花,因其形、色、味,以及開放的時間,可謂是「天不時——冷,地不利——貧瘠,人不和——遊人少」,反而成就了梅花的一段傳奇。

對於,失意失利之人而言,在蒼茫大地上給予了一份清香。詩人們詠梅絕不只是為了描摹梅的物態,更重要的是借梅怡情,抒懷,表節。詠梅詩之不同於一般的詠物詩,而是由於詩中報詠之梅,已經成為詩人心靈的客觀對應物,一代一代層累凝聚著深刻的含義,體現了中國傳統文人的獨立高潮的心靈境界。

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中,在今後的歲月里,我們也會遇到困難和挫折,願你像梅花一般。

廣告

不如

我送你本書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楓 的精彩文章:

TAG:五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