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後退,鷹醬要裝逼了!美駐外使館人員將成為軍售「推銷員」
美
國
軍
售
笨蛋自以為聰明,聰明人才知道自己是笨蛋。
—— 莎士比亞
據報道,特朗普政府即將完成一項名為「買美國貨」(BuyAmerican)的新計劃,2月初將對外宣布。該計劃將放寬美國對外軍售規則,美駐外使館人員也將成為「推銷員」,積極為軍火商服務。
報道稱,知情人士透露,「整個政府」跨部門的努力促成了這個計劃。該計劃將放鬆美國軍事裝備的出口規定,從戰鬥機、無人機到軍艦和大炮。知情人士稱,這一決策長期以來側重「人權」方面的考慮,如今將更加重視美國製造商們的經濟利益。
美國是後冷戰時期全球最大的軍火銷售國,從1991年起,美國一直控制著世界軍售市場,每年出口的武器佔全球軍售總額的50%以上,1993年甚至超過60%。而在冷戰結束前的4年里(1986—1989年),美國共出口了345億美元的武器,但從1991年到1994年的4年時間裡,這一數字增加了140%,達到831億美元。
1999年,美國提供了世界武器市場54%的武器(價值184億美元)。美國在2000年一年向外國出口的武器總額就達到550億美元(這包括不在官方統計數據之內的非法的武器和技術出口額)。
在美國軍界、工業界和政界權力精英的利益訴求中,軍界的目的是為了保持政府能夠持續不斷地增加軍事開支並從中謀利;工業界的壟斷財團則是為了依靠政府的軍事投資獲得源源不斷的軍事訂貨並從中獲取高額利潤;而政界的要員們則是為了獲得政治捐款以及在自己的選區開辦工廠、增加就業,進而擴大和穩固自己在特定選區的政治地位等等。
在1961年1月17日的《告別演說》中,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認為:「強大的軍事組織和巨大的軍火工業的聯姻是美國歷史進程中的一個新現象,在每一個城市、每個州的議事機構、聯邦政府的每個辦公室都能感受到它的總體影響———經濟方面的、政治方面的,甚至是精神方面的。我們認識到這種發展具有不可避免的需求。然而,我們不可以不去理解它的重大影響。……在政府各部門,我們必須防備軍工複合體獲得無法證明是正當的影響力。不管尋求與否。」在這一演說中,艾森豪威爾提出了軍工複合體這一概念,並對這一概念作了歷史的解釋。
美國軍工複合體是美國最強勢的利益集團之一,美國的軍控政策是其重點影響的對象。一方面,它出於巨大的經濟利益驅動積极參与影響美國的軍控政策;另一方面,它所具有的強大經濟實力和政治影響力使它具備了對美國軍控政策產生重要影響的能力。
以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期間美國軍事開支的增長為例,軍工複合體在戰爭中得到的好處很明顯:從1949年到1990年,美國每年的軍費開支平均為2650億美元(以1990年美元價值計算),而朝鮮戰爭期間和越南戰爭期間的年均軍費開支都高於這一數字,分別為3570億美元和2760億美元,這兩個時期的軍事支出在聯邦政府總的支出中的比例,分別達到了75%和45%。
軍界、工業界和政界便由此結成了所謂的「鐵三角」,軍工利益集團的運作方式也主要體現在國防部、國會、軍事承包商三方的互惠互動的關係之上。
從美國國家經濟發展層面看。軍火貿易是國際貿易的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世界上賺錢的買賣之一,是美國獲取經濟利益,賺取外匯,解決就業問題的重要手段。
表現在經濟部門結構上,美國全國經濟活動大約有3/4到1/3是靠軍費來維持的,全國工業企業有1/3在不同程度上參加了軍火生產。機械製造業、航空工業、船舶工業、電子工業、化學工業等部門很大一部分成為專門製造軍械、軍火的企業。
由於發展軍火工業生產,每年大約要耗費全國75%的鎂,50%的鍛鋼、不鏽鋼和鎳,15%—20%的有色金屬,10%的石油和23%的工業用電。表現在產值結構上,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軍火供應商,美國生產了環球60%以上的軍火,產值占其國內工業總產值的23%左右。美國軍火貿易額如此巨大,已經成了美國國民生產總值的一個重要的增長極。
參考資料:
觀察者網
特朗普上任也快滿一年了,也的確兌現了一些競選時的承諾,如今,面對美國經濟,在他第二年任期,他打算憋個出這個大招,對世界是好是壞,我們拭目以待。
TAG:軍武大本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