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鳴耳鳴間接引發夜間盜汗、身體乏力是怎麼回事?
張某,男,40歲。2017年6月20日初診。腦鳴2年,盜汗7月余,伴乏力、腰膝酸軟。該患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近半年來漸覺體力下降, 16年底開始出現盜汗,勞作時亦冒大汗,伴乏力、腰膝酸軟,腿抽筋,陰囊潮濕,睡眠不實,飲食二便尚可。觀其舌質紅,苔白,切其脈細無力,此乃煩勞耗氣損精,腎陰虧虛,相火亢盛,熱迫營陰外泄。
張先生
李某,男,31歲。2017年11月3日初診。腦鳴4年,盜汗3年,加重2月。該患有長期飲酒史。3年前開始出現酒後盜汗,以下半身為主,後逐漸加重,全身汗出。2月前癥狀加重,每晚汗出蒸蒸,色黃染衣,不飲酒亦如此,伴口乾苦,耳鳴,五心煩熱,尿黃,陰囊潮濕,大便粘滯不爽。觀其舌紅,苔黃厚膩,切其脈滑數。此乃長期飲酒,生濕助熱,濕熱熏蒸,迫津外泄。力、自信心減少,同時還伴有如慢性頭痛、背痛、四肢疼痛等軀體癥狀,還可有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如胃部不適、腹瀉、便秘、失眠等。
李先生
什麼是夜間盜汗?夜間盜汗有哪些危害?
盜汗是中醫的一個病證名,是以入睡後汗出異常,醒後汗泄即止為特徵的一種病徵。「盜」有偷盜的意思,古代醫家用盜賊每天在夜裡鬼祟活動,來形容該病證,即每當人們入睡、或剛一閉眼而將入睡之時,汗液象盜賊一樣偷偷的泄出來。
中醫對盜汗很早就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在春秋戰國時期成書的《黃帝內經》中稱為「寢汗」。「寢」是指睡覺,有個成語叫「廢寢忘食」,是說顧不得睡覺並忘了吃飯。很顯然「寢汗」就是在睡覺的時候出汗。到了漢代,醫聖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一書中,形象地用「盜汗」來命名人們在睡夢中出汗這種病症。自此以後,歷代醫家均沿用此名,中醫認為盜汗多為腎陰虛所致。
根據盜汗病人的臨床表現,可分為輕型、中型和重型三種。
輕型盜汗
輕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時許或在醒覺前1~2小時時汗液易出,汗出量較少,僅在醒後覺得全身或身體某些部位稍有汗濕,醒後則無汗液再度泄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適的感覺。
中型盜汗
中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入睡後不久汗液即可泄出,甚則可使睡裝濕透,醒後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後,再入睡即不再出汗。這種類型的盜汗,病人常有烘熱感,熱作汗出,醒覺後有時出現口乾咽燥的感覺。
重型盜汗
重型盜汗的病人,汗液極易泄出。入睡後不久或剛閉上眼即將入睡時,即有汗夜大量湧出,汗出後即可驚醒,醒後汗液即可霎時收斂。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帶有淡鹹味,或汗出同時混有汗臭。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濕,一夜非數次替換睡裝則無法安睡,有個別重證病人能使被褥濕透,被褥較薄或用席子時,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跡。這些病人常伴有明顯的烘熱感,心情也表現的煩躁,汗後口乾舌燥,喜歡涼水。平時可伴有低熱或潮熱,五心煩熱,顴紅,頭暈,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乾燥。
輕型與中型盜汗,對身體損傷不會太大,但重型盜汗病人,時間久了常會使病情惡化,向「脫症」發展,嚴重威脅著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
腦鳴為什麼會引發夜間盜汗?
先天之精,補益腦髓,開竅於耳。《靈樞?海論》中也記載:「諸髓者,皆屬於腦,腦為髓聚而成,故稱『髓海』,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肱酸眩冒。」
傳統中醫學認為:腦為髓之海,文中的髓海,就是指人的大腦。平時所說的腦海一詞也因此得來。髓海充盈則耳能聞五音。髓海失充則致耳竅失養,故見腦鳴如蟬、耳鳴如潮等兼症。
因此,腦鳴耳鳴眩暈患者都是脊髓供給逐漸減少,大腦無法得到足夠的營養供給,腦髓血養供給出現缺失,腦部神經損傷所致。
腦鳴不僅僅是嗡鳴難平,失眠頭痛大大影響注意力,讓學習工作的效率降低,嚴重干擾正常的日常生活。
同時腦鳴導致的神經衰弱又會影響人的睡眠,間接讓人體的內分泌失調,使患者身材走形,免疫力降低,心悸胸悶,全身盜汗。
怎麼改善腦鳴引起的夜間盜汗?
治療腦鳴耳鳴重中之重是通過補髓來充盈髓海,應快速修復腦部受損神經元,調節腦神經平衡,打通腦部血液微循環,並改善腦部的血養供給,腦髓充盈,腦部器官得到充分的滋養方可治癒。腦部應保持長期的髓海充盈,方能杜絕腦鳴耳鳴的再次複發,並達到調和五髒的養生功效。
古代醫書《名醫別錄》和《神農本草經》中記述:「鹿茸血乃鹿茸之寶,蓋其力盡在血中,鹿茸血健腦安神、益精養血、生精補髓、養血益陽、乃治元陽不足、精血虧虛之要葯,極罕有。」鹿茸血可以大補虛損,益精養血、生精補髓,且是鹿茸之精髓,用於補充腦髓、治療腦病。
乾隆皇帝由於注重元氣的培補而享年89歲,成為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帝王。後經史學家研究考證,發現一延壽秘方,秘方記載著以鹿茸血為首的多種天然補養極品。
民國期間,老中醫李伯元對該方進一步調整,以原有秘方為基礎,形成一方。此方以補元陽葯濃鹿茸血(西豐梅花鹿)為君葯,輔以東北道地補元氣葯紅參原液、寧夏道地補元陰葯枸杞子原液以及蜂蜜原漿共4大極品藥材。雖組方不大,卻配伍精良,嚴格按照古法炮製再結合現代醫藥提純技術,老葯工監製,遵循醫道融合精製而成,充盈腦髓,以涵養五臟,生精補髓,大補元氣。
關注養生百科,你身邊的養生專家!
關注養生資訊,有你想要的養生知識哦!
你可能會喜歡
TAG:中醫養身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