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電流的本質在這,西方科學全錯了!
自從西方科學把科學的前提假設建立在原子說之上,整個物理學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還原論道路,即用機械運動來描述整個世界。電磁學也是這樣,當愛因斯坦否定了以太觀,光的傳遞只可能是粒子的線性運動了。當然也包括電流,它只可能被視為電子的定向移動,這裡的電子就是想當然的粒子。
電子的概念出現得很早,它與科學家們對陰極射線的認識有著密切的關係。陰極射線是德國物理學家尤利烏斯·普呂克在1858年進行低壓氣體放電研究的過程中發現的。稍後,英國物理學家克魯克斯在實驗室里研究閃電現象時,也發現了這種射線。這種現象引起許多科學家的濃厚興趣,進行了很多實驗研究。當在陰極和對面玻璃壁之間放置障礙物時,玻璃壁上就會出現障礙物的陰影;若在它們之間放一個可以轉動的小葉輪,小葉輪就會轉動起來。看來確實從陰極發出一種看不見的射線,而且很像一種粒子流。在人們還沒有弄清楚這種射線的廬山真面目之前,只好將它稱為「陰極射線」。
關於陰極射線的本質,當時在國際上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大多數英國物理學家(如約瑟夫·約翰·湯姆遜)認為陰極射線是一種帶電的粒子流,因為它可以被電場或磁場偏轉。湯姆孫等英國物理學家由實驗中還測得陰極射線速度比光速小2個數量級。19世紀90年代初,德國物理學家由實驗中得知,陰極射線甚至可以穿透薄金屬箔,據此他們認為陰極射線不可能是粒子流。不過,在湯姆孫完成了他那聞名於世的測定出電子比荷的實驗之後,陰極射線終於被科學家們公認是一種粒子流,這種粒子叫電子,電流也被定義為電子的定向移動。
現在的問題是,電子真的是穩定的粒子嗎?如果是的話,很多現象都得不到合理的解釋。如超導,電子在空間中的勻速運動,電子在原子空間的行為,電流也在很多情況下呈現出遞進波動的性質。或許我們可以用電子的波粒二象性來解釋,但這種解釋是機械的,因為波動性和粒子性是兩種格格不入的性質,至今也沒有有機地統一起來。
讓我們來看看從東方科學的角度如何來解釋電子和電流吧!
東方科學的根基是氣一元論,它認為空間中連續著統一的物質,這些物質並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在不斷地有序和無序變換中存在的,我們觀察到的一切都是由統一物質組織起來的暫態有序結構,而看起來空無一物的空間則是統一物質的無序狀態。
站在氣一元論基礎上看電子,電子就一定不是粒子,因為如果是粒子,那麼它就會在空間中運動時受到阻力,自然不可能勻速運動。既然電子不是粒子,它又是怎樣表現出粒子的性質呢?
何為粒子?從氣一元論的角度,它不過是由統一物質組織起來的暫態有序結構。何為波?從氣一元論的角度,它不過是由連續在空間中的統一物質有序和無序周期變換的能量包運動。如果把這種粒子性看成是由統一物質組織起來的暫態有序結構,電子的本質就顯現在我們面前了。電子不是穩定的粒子,而只可能是一個依賴粒子的生(有序)死(無序)變換傳遞的能量包。
一旦理解了電子的本質,西方科學中大量難以理解的現象都可以上升到科學高度進行理解了。
第一,對電流的認識。過去視電流為電子的定向移動,其實,電流只可能是依賴連續在空間或者說原子空間統一物質有序和無序周期變換來傳遞的,它是一種能量包運動,而不是不變的粒子穿過虛空而運動。
第二,對原子空間的認識。過去視電子圍繞著原子核在做圓周運動,可如果真的是這樣,一是電子必然會向外釋放電磁波,二是這種變周期運動需要能量,可沒有這樣的能量輸入。如果我們把電子視為原子某一層次物質的有序和無序周期變換,就很容易理解了。
第三,對電流的正確認識,可以幫助我們正確認識超導現象。當這種周期運動得到了引力波的激勵,就會對外表現出超導現象,如果受空間干擾較大,電阻就較大。這有利於幫助我們實現常溫超導。
第四,如果電流是連續媒介的周期運動,那麼空間中連續著物質,它們必然也可以實現電流的傳導,即無線電力傳輸。只是阻力較大,需要超高電壓才行。但是,還有另一種情況,即受到了引力波的激勵,就可以克服阻力,實現無線電力傳輸,損耗很小。
推薦舊書:《哲學家眼中的人體科學》
……以下是廣告時間……
給大家推薦《哲學家眼中的人體科學》,下面微信支付30元,留言地址即送書上門。(個別匯錢的還沒有收到書的,請重新在右下留言,也可直接加微信號zhaolao126聯繫)
內容推薦
《哲學家眼中的人體科學》是第一本從系統科學角度來認識中醫、氣功以及特異功能的專著。此系統科學非西方的系統科學,而是在中國氣一元論基礎上重建的系統科學,用它不僅能夠解釋自然界的一切現象,也可以使中醫走向科學化,如果你想學好中醫,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此書就是你最好的選擇之一。
TAG:中西匯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