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從《芳華》到《前任3》,看華誼影業總經理葉寧如何炮製王炸爆款

從《芳華》到《前任3》,看華誼影業總經理葉寧如何炮製王炸爆款

沒人能想到,《芳華》和《前任3:再見前任》會成為2018年賀歲檔的一對「王炸CP」。

數據顯示,《芳華》在上映後的第31天,票房衝破了14億;上映18天的《前任3》,票房即將突破18億,平均每天收割1億,排片佔比仍居高不下。兩部電影攜手闖進「10億級票房俱樂部」,這讓華誼兄弟電影總經理葉寧也直呼「沒想到」。

葉寧 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董事,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總經理

但葉寧始終覺得「這事能成」,能成意味著「至少不賠」。後來,隨著各路數據的飆漲,他笑了。可面對紛繁而至的各種「馬後炮」,他又顯得愈加冷靜,並將爆款的誕生歸結為:市場有需求,宣發很得力,尤其是觀眾很賞臉。

「一個電影公司做成這樣,我覺得太幸福了,這一年沒白過。」放眼未來,葉寧向麻辣魚表示,經過2016年的整體失落,2017年的團隊淬鍊,華誼在2018年會加速快跑,「能跑多快跑多快」,2019年將會是一個超級大年,估計會有四部超級系列電影。

或許,華誼的又一個春天就要來了。

一對王炸燃爆賀歲檔

從歷經波折的《芳華》於2017年12月15日上映,到29日《前任3》開畫,相差不過14天的時間,這種發行的節奏「就像算好了一樣」,而這種「王炸」的效應在2018年元旦小長假期間得以完全釋放。其中,《前任3》還以3.4億的綜合票房成績斬獲元旦檔冠軍。

《芳華》首先為賀歲檔打響頭炮,「芳華熱」席捲全國且長達數周,即使在上映一個月之後,還一度保持著10%的排片。該片不僅是馮小剛執導生涯中票房最高的作品,也創造了中國電影史上文藝片的最高票房記錄,並挺進2017年華語電影票房前十。

1月12日,《芳華》全國密鑰延期,延長放映至2月28日。隨著春運返鄉高峰的到來,新一輪「帶父母看《芳華》」的觀影熱潮或已在路上醞釀。

相比《芳華》,《前任3》的逆襲更具「黑馬本色」。「前任系列」前兩部電影總票房不到4億,《前任3》上映首日排片佔比18.6%,單日票房6213萬,第二天排片佔比下滑至16%,直到第四天,排片佔比才實現反超成為單日第一,且1.1億的票房成績位於第一。

此後,《前任3》的霸氣開始外露,第一個周末兩天2億票房,第二個周末便出現兩天4億的票房成績。在其衝擊下,1月5日上映的好萊塢大片、在北美收穫10億票房的《星球大戰8》,苦熬5天,內地票房才剛剛突破2億。

就此結果,葉寧坦言「沒想到」。「這隻能說《星球大戰》命不好」,他同時分析稱,「如果我們國人自己來拍星戰題材的話,內容可能會更有本土氣息,更符合國人的觀影習慣,也更受觀眾歡迎。」對這種「有意思的現象」,葉寧將其歸結為「文化情結」。

針對《前任3》票房高得不真實甚至「注水論」,葉寧回應說,排片效率是驗證爆款的硬指標之一。《前任3》的高排片率已經展示了其爆款體質,「這個時候你根本不用給影院經理打電話,他自己就著急,誰還願意去拿錢刷?」在他看來,「越好的電影越不用買票房,越差的電影才越著急要這麼做,而且越沒用。」

根據貓眼數據的預測,《前任3》總票房或達22億元。亦有業內人士預計,該片票房能超25億。

撩起觀眾嗨點引發共鳴

那麼,爆款到底怎樣才能煉成呢?

「爆款可遇而不可求,但它一定是取決於觀眾,是『自來水』的力量。」葉寧認為,爆款的票房增量一般會在第二周開始陡增,但爆款不能簡單用票房去衡量,通過情感共鳴,超出預期,形成話題,被人討論,變成一種社會現象或文化現象。

《戰狼》是這樣,《芳華》也是這樣,《前任3》更是這樣。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創作一個好故事、好人物便顯得尤為重要,「觀眾的寬容度其實很高,但他們是沖著電影本體去的,你只要把他的嗨點嗨住了,他就覺得滿足,反過來,你的形式很好,但內容空洞、人物空洞、故事脆弱,觀眾就不會滿足,就會罵娘。」

儘管《芳華》被認為是馮小剛的一部情懷之作,但更多人認為這就是50後、60後的「致青春」,可貴之處還在於,它能觸動幾乎所有年齡層的人內心最柔軟的情感,「帶父母看《芳華》」成為一時之潮流。

有調查數據顯示,《芳華》帶來的中老年觀眾增量拉動影院人次增長近20%,可謂是開闢了電影市場「新大陸」。

「《芳華》的票房中,45歲以上的觀眾貢獻了38%,其中上午場貢獻度高達57%,而西南地區全天場次的中老年觀眾的貢獻度也超過50%,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葉寧向麻辣魚透露,按照正常數據來說,這部分觀眾群體的票房貢獻,僅占電影票房的2%左右。

「不同的時代,同樣的芳華。」《前任3》戳中的則是80、90後的淚點。用戶畫像等數據表明,大部分買票觀眾來自於二三四線城市,一線城市只有12.1%,其中觀影主力軍是女性觀眾,佔到67.8%,年齡大都在30以下,20-24歲的比例高達49%。

「也許在我們電影朋友圈裡,討論最多的是《芳華》,但在這個圈圈之外,還有很多人在討論《前任3》。」葉寧說,他在某天理髮時,就聽到店裡有年輕人在熱議這部影片,這就是主流觀眾的共鳴。

同為爆款,《芳華》和《前任3》卻譜寫了不同的樂章。「每個人的生活語境、年齡階段、審美水平不一樣,有可能喜歡的影片也不一樣。」葉寧認為,這是一種本真,觀眾的厚度不可忽視,與此同時觀眾在快速的分化,也在快速的成熟,此間任何問題出來都不要去批評觀眾。

每次宣發都是一場戰鬥

「沒有誰的電影能全部通吃,也沒有誰的作品,觀眾就一定會買賬,那都是扯淡。」在葉寧看來,中國的電影市場已經從賣方市場轉向了買方市場,所以別再想流量增降這個事啦,而是要想在原來的流量里如何去分蛋糕的問題。因此,一部電影要想立得住,需要有個性,宣發更要精準有效,引領想嗨的觀眾嗨到爆。

如果只是坐在辦公室里分析數據,成效甚微。「團隊的磨合和淬鍊一定要通過戰鬥,好的結果都是通過打仗打出來的,所以我們始終都是保持在戰鬥中的狀態。」葉寧用「戰鬥」這個詞,來形容每次的電影宣發。

華誼兄弟電影營銷團隊(攝影/金亮)

一場宣發戰役打響之前,戰鬥的準備工作尤為重要,首先目標、策略要對頭,而且任何一個動作都不能「脫靶」。「只要能做到,對這個電影該做的,把完整的作品交代出去,我們覺得它就『成了』,不賠錢了。」後期當它展露爆款潛質時,自然要順勢而為,做好維護。

葉寧並不諱言華誼宣發團隊的高光表現,「現在回顧,我們每一個宣發策略,到每一個技術工作,都對而且做得很好」。通過實戰,葉寧得出結論,今天的勝果,和團隊的磨合成熟與戰術素養和戰鬥力的提升不無關係,但更離不開觀眾的厚愛。

以一波十三折的《芳華》為例,從前期「一隻芭蕾舞鞋一隻軍鞋」這樣比較唯美、比較文藝范兒的海報,透露出「青春」概念;奔著國慶檔去的時候,又丟出了「血染風采」的紅色海報;即使在調檔時,「我們始終圍繞電影本體在討論問題,掌握著很好的節奏和分寸」;重新定檔後,「點映開分9.2,我們當時就笑了」。

至於《前任3》,葉寧向麻辣魚表示,一開始並沒有想過要做提前點映,但是根據線報的情況分析,知道的觀眾還不夠,「我們趕忙在12月26號做了提前點映,開分9.2,那這事又成了。儘管上畫當天,排名不是第一,但我們心裡定定的,本想著3天後逆襲,沒想到第二天就來了,只能說觀眾的選擇太快了。

據淘票票專業數據統計,從上映前154天到1月10日,《前任3》的推廣數據著實不容小覷:視頻1.32億播放量、網路新聞1427篇、新浪微博120.8萬篇、微信公眾號文章1.7萬篇。如此助力,也讓《前任3》成為當下社交圈最為熱議的話題之一。

華誼的未來「成功學」

除了《芳華》和《前任3》,華誼在2017年發行的10部影片中,5月份上映的《摔跤吧!爸爸》,同樣是一匹「現象級的黑馬」。該片在貓眼觀眾評分中,一度創紀錄的達到9.8分,上映五天即打破《我的個神啊》保持的1.18億人民幣的印度電影在華記錄,最終收穫票房12.99億,創非好萊塢進口片最高紀錄。

「我們拍不出這樣的故事,只有在印度那種語境下,才能拍出婦女的這種抗爭,又或者說我們也沒想過這樣拍故事。」談及引進《摔跤吧!爸爸》的初衷,葉寧表示這是一個選片人最本能的直覺,「市場嗅覺告訴我觀眾會喜歡,但是後來會這麼喜歡也是沒預料到的。」

除了這種專業,華誼有時候也是「蠻任性的」。據稱,《芳華》開拍時,華誼不是沒有過擔心,但因於馮小剛真想拍,嚴歌苓的故事很感人,加之這類作品沒人拍過,「那我們就干唄,立項的時候大家沒有任何猶豫」。

那這樣的類型會不會成為華誼今後選片的傾向呢?葉寧對此予以了明確否認,「華誼沒有任何的傾向,我們會在市場努力發現有可能好的作品,全線布局。」在他看來,「中國的電影市場上,還沒有人敢說哪個類型一定不做,我們還沒有瀟洒到這一步,任何作品都有著無限的可能性。」

據葉寧介紹,華誼的電影產品體系分為兩種:一種是像《畫皮》、《陰陽師》這種系列的工業化精品;一種是像馮小剛、管虎、程耳為代表的作者風格的產品。「這兩類是我們的拳頭產品,也是我們的的基石,除此之外我們會騎驢找馬,去尋常非常優秀的年輕導演,我覺得他們都是中國導演很重要的新力量,也是中國電影市場的新力量。」

2017年3月,華誼兄弟曾攜手工夫影業共同發布了數部重磅級重工業影片,《狄仁傑之四大天王》、《鬼吹燈摸金校尉》、《畫皮前傳》以及《陰陽師》。其中,《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已經定檔暑期。

「產品有產品的邏輯,創作有創作的邏輯,創作沒有捷徑,而且要有工匠精神,創作完了就要遵從市場的邏輯,這就是戰鬥的邏輯,這個邏輯很殘酷。」對於剛剛開啟的2018年,葉寧表示,中國電影會很精彩,但每個檔期都是血戰,需要拼體力拚智慧拼活力。

「現在的成功,並不是說我們以後就會成功,永遠高歌猛進、永遠都不失敗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必須要付出100%的努力,全力以赴。」葉寧說。

中國電影的工業化路徑

在當下中國這個大消費時代,中國電影作為一個文化消費的核心產品,正面臨一個很好的時代。

來自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1月20日,中國電影年度票房首度突破50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5%。其中,國產影片票房262億元,佔比達到52.4%。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票房過億元的78部影片中,國產片就有39部。

對於衝擊世界第一的中國電影市場,葉寧認為,沒有工業化就不會形成一個生態系統,只有重工業化類型化的產品成功佔領商業市場,才能給一些藝術探討或者其他個性化的作品以生存空間,「你的土地足夠肥沃,有了大樹才能開出小花朵來」。

葉寧同時表示,重工業作品可以系列開發,但一定要當好排頭兵,一個項目會帶動一個類型,帶動一群人,「做完一個對一個公司來說,就可以把方方面面都給激活,然後形成一個非常強大的能力,並以這種能力去創造更多說故事的人」。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葉寧看來,國產電影的工業化水平其實才剛處於初級階段。

在向工業化奮鬥的路上,各大電影公司都要開發自己系列化的重工業化產品或真正的電影IP,不僅要把故事系列化給觀眾,還要保持一定質量和創意。不然,便會承載不起觀眾巨大的娛樂消費需求,而一旦中國電影填補不了,就一定會有外國電影來填充。

此外,中國電影要倚重成熟化的類型手法來訴說現實題材。「我們要拚命把自己的類型化語言、商業化語言做的非常成熟,但一定要說我們自己的故事,說能打動我們自己,能形成我們情感共鳴的故事。」

「中國的電影是靠票房決定生死的,而且平均每周就要上映6到7部,競爭多慘啊。這時候,你一定要給觀眾一個看電影的理由。」葉寧認為,中國觀眾太需要精神慰藉,大家都在追求幸福和尊嚴。

在這種語境下,一張電影票,或許也就一個懂字了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毒藥 的精彩文章:

TAG:毒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