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4小時內見效?試試睡眠剝奪療法抗抑鬱

24小時內見效?試試睡眠剝奪療法抗抑鬱

抗抑鬱劑是目前治療抑鬱症的常規手段,過去一段時間內,大量臨床實例已證實抗抑鬱劑在緩解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方面有著顯著收效,抗抑鬱劑的發展已可代表臨床精神醫學的進展。然而,抗抑鬱劑發展至今,仍有其局限性,患者在遵醫囑服用抗抑鬱劑後常需數周乃至更長時間才可取得相應收效,這一缺憾使抗抑鬱劑在治療病情急危重患者時收效往往差強人意。

急性睡眠剝奪(acute sleep deprivation)是一種非藥物抗抑鬱治療策略,包括完全睡眠剝奪(剝奪睡眠時間長達 36 小時)和部分睡眠剝奪(經 20 或 21 個小時持續覺醒狀態後允許睡眠 3 到 4 小時),兩種干預方式均已被證實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尤其是睡眠剝奪療法常可在 24 小時內即可獲得顯著療效的特點使其迅速進入一線醫師的視野。

為了證實和評估睡眠剝奪的抗抑鬱療效,來自美國 Michael J. Crescenz 退伍軍人管理局醫學中心的 Boland 博士團隊做了一項 meta 分析,研究結果發表在 2017 年 9 月的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中。

研究採用關鍵詞「sleep deprivation」和「depression」,使用 PubMed 和 PsyclNFO 兩大主流資料庫檢索自 1974 年至 2016 年的所有相關英文文獻,最終納入 66 項符合標準的文獻,提取數據後進行統計分析。

研究發現,患者對完全睡眠剝奪的總體反應率為 50.4%,對部分睡眠剝奪的總體反應率為 53.1%,對完全睡眠剝奪聯合其他療法(如藥物等)的總體反應率為 37.8%。

本研究中,單相抑鬱患者對睡眠剝奪的總體反映率為 50.6%,但對雙相抑鬱患者來說,總體反映率則降至 37.7%,對研究設置樣本中兼有單相抑鬱和雙相抑鬱的患者,總體反映率則為 53.1%。

睡眠剝奪是一種治療抑鬱症的快速干預手段,研究發現,約 50% 的患者在接受干預後癥狀得到明顯改善。目前,睡眠剝奪並未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推廣,其最大的問題在於睡眠剝奪雖然可以得到快速明顯的收效,但多數患者在恢復一晚睡眠後往往出現癥狀的複發,這使得該法的療效維持性受到巨大質疑。

研究發現,超過 80% 的對睡眠剝奪有良好反應的患者在睡眠恢復一晚後即出現癥狀的複發,這就提示,以後的研究應該靶向在如何維持既有療效上。

一些研究提出,睡眠剝奪聯合生物鐘療法或可維持既有療效,這些療法包括光療法和睡眠時相提前療法,一項 meta 分析提示睡眠剝奪聯合光療法可較好地改善雙相障礙患者的癥狀嚴重程度,但尚無研究證實該類療法在治療單相抑鬱患者的有效性。

該研究提示,睡眠剝奪療法或可快速改善抑鬱症患者癥狀,考慮到其療效維持性不佳,一線醫師在應對病情急性快速進展的抑鬱症患者考慮使用該法時可聯合其他療法共同進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抑鬱 的精彩文章:

TAG:抑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