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內心有一片星空

內心有一片星空

2017年末全球轟動的油畫電影《至愛梵高》在中國上映,以梵高畫作解讀梵高本人的,這還是第一部,在中國也掀起不小的「梵高熱」。

電影不僅在法國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榮獲了觀眾選擇獎,還斬獲了上海電影節金爵獎。電影把鏡頭聚焦在梵高去世前的六周,是為紀念梵高誕辰125周年的油畫電影。導演從全世界找來了15個國家的125位畫家,畫家把靜態畫面轉變為動態來適應電影,這部每秒鐘12幅油畫,共有超過65000幅作品組成的世界首部油畫電影。也就是說,在《至愛梵高》里,我們看到的每一幀,都是一幅美到炸裂的「梵高式」油畫。更難得一見的,是梵高最知名的《星夜》,也在銀幕上流動起來,那種夢境的華美與繁盛,足以讓我們窺見梵高靈魂深處的高貴與熾烈。這是《至愛梵高》在讓觀眾領悟「天才的悲劇性」之外的又一個主題:即讓每一個孤獨的靈魂,感受梵高跨越時代的生命激情。

梵高通過畫作,帶給我們的生命體驗。仔細看梵高筆下的作品,其實壓根看不到頹廢與失望,它們反而充滿了生命的張力,彰顯著梵高努力在痛苦中掙扎和奮鬥的激情。也就是說,這部以油畫、梵高色彩及形式向梵高致敬的作品,重點不再搞清楚梵高為什麼死。而是要用絢爛的色彩和濃郁的筆觸,為一個被全世界拒之門外的天才叫一聲悲慟。它讓我們有機會,以電影的方式走進一個天才的內心,並讓我們知道:每個孤獨的人,內心都有一片星空。

《星夜》是梵高於1889年在法國聖雷米的一家精神病院里創作的一幅著名油畫,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現藏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有種普遍的說法,由於這是梵高在精神病時期所作,是梵高想像出來的美妙情景。而這時期的梵高,事實上卻創作了150多幅作品,所以有人卻認為,精神病人真的有這樣的能力和心情嗎?

這幅畫中呈現兩種線條風格,一是彎曲的長線,二是破碎的短線。二者交互運用,使畫面呈現出眩目的奇幻景象。在構圖上,騷動的天空與平靜的村落形成對比。柏樹則與橫向的山脈、天空達成視覺上的平衡。全畫的色調呈藍綠色,畫家用充滿運動感的、連續不斷的、波浪般急速流動的筆觸表現星雲和樹木。在梵高的畫筆下,一個個呈旋渦流動的星辰,敏感而不穩定。幾近騷動的線條,刺目的黃色或耀眼的紅色在激情的指揮下恣意舞動,就連生長於大地的扁柏也在儘力掙脫地心引力,直刺向急流涌動的藍天,這簡直是一篇激情的汪洋。這幅畫中,一些入睡的小屋,絲柏從下面伸向深藍色的天空;一些黃色的星與閃光的橘黃色的月亮形成旋渦,天空變得活躍起來。這是體現內心的、最緊張的幻想,是發泄無法抑制的強烈感情。月亮從月蝕中走出來,星星閃耀、洶湧,柏樹隨著它們搖動。星雲和樹木像一團正在熾熱燃燒的火球,正在奮發向上,具有極強的表現力。

油畫中的主色調藍色代表不開心、陰沉的感覺,很粗的筆觸代表憂愁。畫中的樹是柏樹,但畫得像黑色火舌一般,直上雲端,令人有不安之感。天空的紋理像渦狀星系,並伴隨眾多星點,而月亮則是以昏黃的月蝕形式出現。整幅畫中,底部的村落是以平直、粗短的線條繪畫,表現出一種寧靜;但與上部粗獷彎曲的線條卻產生強烈的對比,在這種高度誇張變形和強烈視覺對比中體現出了畫家躁動不安的情感和迷幻的意象世界。

《星夜》油畫達到了藝術成就的巔峰,是被複制最多,印刷最多的油畫。有人會問這幅油畫里有什麼特徵使它深受越來越多人的喜愛?應當說它的如下特點激起觀賞此畫人的興趣:

1.碧藍的天空充滿了旋渦的雲,閃耀的星星和明亮的月亮。這些特徵雖然是誇張的,但它使我們產生聯想,也使每個人感覺舒適和放鬆。星夜吸引我們的視線,跟隨畫里那捲曲旋轉的星雲和那一團團誇大了的星星,畫裡面的迴旋的曲線和旋轉的動律帶給我們靈魂深處的震撼。

2.星光下沸騰的小山邊上靜卧著一個小村落。結構上帶給我們一種與騷動相制衡的寧靜。也許那冷暗的色彩和火焰式的視覺觸發我們童年時對夜晚,天空和星星的幻想。

3.畫的左邊有大塊暗色結構,它表現了尺寸大小與孤立的完美一致。與畫里的其它物體的尺寸相比,該結構是宏偉的。用旋渦式的曲線描述洶湧、動蕩的天空,帶給人們一種深刻的意境。

(左為唯一張13歲的梵高照片,右為梵高自畫像)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世界著名的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是後印象主義的先驅,並深深地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表現主義。他的作品《星夜》、《向日葵》與《麥田烏鴉 》等,已躋身於全球最著名最珍貴的藝術作品的行列。他的作品目前主要收藏在阿姆斯特丹的梵高美術館和奧特洛的國立克羅-米勒美術館。一生中有864張油畫,1037張素描,150張水彩畫。

梵·高1853年3月30日生於荷蘭南部布拉邦特的津德爾特市集中心的牧師公館,1859年中旬進津德爾特的公立學校,於1861年10月底退學。後來父母在家請家教各種培訓待了三年,1864年他入普羅維利寄宿學校兩年,1866年入蒂爾堡學校,1868年大半年裡他在家中度過。1869年他得到第一份工作,在海牙古皮爾總店的學徒。1873年1月底,上司臨時通知文森特會被調入古皮爾倫敦分行。 1874年底開始研究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的油畫。1875年10月26日被調往法國,1876年在英國拉姆斯蓋特當教師。1877年月赴阿姆斯特丹, 1878年去了布魯塞爾,入布魯賽爾為期三個月的福音傳道學校。

1880年,春遊奎姆,開始走上創作的道路,臨摹米勒作品。10月,赴布魯賽爾,學習透視學和解剖學。1882年跟表姐夫安東尼·莫夫學油畫。 1883年9月,與西恩赴荷蘭北部德倫特作畫。開始畫油畫。 1884年,畫水彩習作; 1886年在安特衛普美術學院學畫; 1888年2月赴普羅旺斯阿爾勒,住在卡萊爾咖啡館,5月租下拉馬丁廣場上2號的「黃房子」, 12月23日因失望與自責,將所有不屬於自己的錯誤攬到自己身上,割下了一小塊耳朵; 1889年初被眾人認為是精神病,被警察抓進了主宮醫院,後入住聖雷米療養院,1889年5月16日,文森特治癒出院;

1890年7月27日,在奧維爾小城附近中了槍, 關於他是如何中槍後來所有的記述都採用的故事是:他從所住的旅店老闆那裡借了一隻左輪手槍,並在那天下午外出作畫的時候帶上了這把手槍。隨後,他爬上了河岸,步行了一段路程之後,來到了位於鎮外上方的那片麥田。就在這片麥田,他放下他所帶的畫具,開槍自殺。這一槍未能致死(子彈沒有射中心臟),但卻使他失去了意識。等到他重新蘇醒的時候,已是夜幕降臨,所以他無法找到那把槍。他只好從陡峭的河岸上蹣跚而下,回到旅店去尋求醫療救護,後不治身亡,年僅37歲。

註:1.後印象派---後印象派的根本觀點是反對真實的表現自然界的光和色,主張真實地表現藝術家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感受。強調繪畫作品要抒發藝術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觀感情。

2.野獸派與表現主義---野獸派指熱衷於運用鮮艷、濃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從顏料管中擠出的顏料,以直率、粗放的筆法,創造強烈的畫面效果,充分顯示出追求情感表達的表現主義傾向。表現主義,是指藝術中強調錶現藝術家的主觀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導致對客觀形態的誇張、變形乃至怪誕處理的一種思潮,用以發泄內心的苦悶,認為主觀是唯一真實,否定現實世界的客觀性,反對藝術的目的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書為自己 的精彩文章:

TAG:讀書為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