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去看了個《前任3》就被說成審美有問題?我不是很服氣

去看了個《前任3》就被說成審美有問題?我不是很服氣

眼見電影《前任3:再見前任》的票房一路飄高破了17億,奔著著20億就去了。一些大號和影評人再也坐不住了,終於把諸如「審美低下」「三俗」「不值」一頂頂帽子甩了過來,製片方和觀眾無一倖免。

但凡發文的,口口聲聲為中國電影默哀,就恨不得把自己那雙慧眼借給我們來分辨好壞。

作為一個把《前任3》觀影體驗歸於中上的普通吃瓜群眾,我有幾句話要說

在一些大號的口誅筆伐中,說《前任3》「審美低下」的同時紛紛抬出了豆瓣評分,捎帶手還把前兩部拿出來鞭了鞭屍。當然講真箇人也不是很care第二部。

但是,豆瓣是什麼地方?

所謂的「文藝青年」聚集地,給電影評分的大多都是一些電影發燒友、專業院校學生、影視行業從業人員,甚至一些小有名氣的專家學者。

非讓一群喜愛歐洲文藝電影和現實主義題材的人給《前任3》打高分我覺得不太可能吧。

豆瓣的優勢在於,大部分正常情況下它的電影評分標準能直觀的反映出來一部作品的藝術價值。

而它缺乏,或者說是不屑為之的一點是,跟商業性關係不大。

這一點,貓眼和淘票正好相反。

在貓眼購票app上,《前任3》評分高達9.2,淘票也達到了8.8。

貓眼和淘票等app的評分對我們普通觀眾來說,指導購票的作用性更大一些。

豆瓣比購票平台app普通觀眾評分低這麼多的原因是其更多的是從學術層面對電影進行否定。

對於大部分普通吃瓜觀眾而言,我們不太在乎這些。

我們更關注的是直觀感受。整部電影其實講的就是,當男女雙方的人生髮展沒有同步成長,要不要分手,怎麼分這個手。而沒有同步的表象就是愛和安全感的匱乏。

翻翻你的微信訂閱號,看看就這一主題撰寫文章的佔了多大比例?

所以就用豆瓣評分否定貓眼、淘票評分,進而否定觀影人群審美的這一做法簡直是可以說是「你一個吃蘿蔔的,就不要操我們吃白菜的心了吧「。

說完評分,我來說說內容抨擊。

挑乾貨說

那些說片子拜金的,說裡面都是紙醉金迷糜爛生活不切實際的。

失戀了去趟夜店買個醉不是什麼過分事兒吧?男主角開輛跑車,就不接地氣了?作為一家設計公司老闆,和他公司的公關經理,行業日常應酬就是陪客戶唱k吃飯吹牛逼,難道每天下了班陪老婆逛超市嗎,這現實嗎?勤懇實幹方能成器?那可能是程序猿。

對不起程序猿哥哥,我就事論事,沒有黑你們。

你抨擊你沒有體會不代表不存在,可能就是你缺乏生活體驗。

說台詞打「性」擦邊球的,說低俗的。

打「性」擦邊球就是低俗了?作為一部迎合當下年輕人心理和口味的爆米花電影,其實從另一個角度看,它忠實的捕捉和記錄下了21世紀中國網生代所生活的大語境。

畢竟,誰沒在網上看過幾個搞笑段子,誰身邊沒有幾個靠講葷段子在朋友圈混的風生水起的朋友,人緣簡直不要太好。

那些說矯情的

男主角扮成至尊寶在街頭喊「我愛你」,女主角吃芒果吃到過敏進醫院,作為分手儀式。有人說不真實,我想說,請不要用你的生活經驗限制了你的想像力。情侶山盟海誓起來什麼話不敢說,什麼事兒不敢做。有務實主義的人存在,同樣就有浪漫主義的人存在。

一個朋友看完電影就給我發微信問我看《前任3》了嗎,作為一個戀愛長跑n年分手了人,她跟我報告說,哭的稀里嘩啦。她說看到林佳吃芒果就是能想起自己決定要放手的那一刻,聽見電影里王梓的嚎啕大哭就是能想起自己曾經不被愛。

如果硬要說吾之深情,汝之矯情,那我只能說

每個人的戀愛狀態都不一樣,不能說一個人淚點低就是濫情,不能說跟你不一樣就是矯情。

電影是門藝術但同時也是一種商品,作為七大藝術之一,它的商品性是最高的,為什麼?因為門檻低。甚至不需要你會讀書認字,只要耳聰目明即可。

但電影卻又雅俗之分。

一部票房成功的電影,除去檔期等助力因素,它一定是做到了雅俗共賞。雅俗共賞的一個最直觀體現是什麼?

是票房。

翻看貓眼後台用戶資料,看了《前任3》的用戶多數也為《摔跤吧爸爸》、《戰狼2》等電影買過票。

這些電影的共同點就是高票房+高爭議

比如《戰狼2》,憑藉著高水準的類型電影製作,成為了2017年現象級電影。但是另一方面,又被影評人詬病其煽動民族情緒。

與《前任3》在愛情扎心力作和審美是否低下兩者之間面臨的問題何其相似。

更有甚者抬出了「小鎮青年審美」這種不友好的辭彙來對《前任3》進行抨擊。

我說「小鎮青年審美」這種辭彙不友好,不是說小鎮青年有什麼問題,而是覺得

小鎮青年招誰惹誰了?

難道在你們心裡小鎮青年只配看低分網大么?

打開貓眼後台數據,觀眾觀看佔比排名依次是,二線城市、四線城市、三線城市、一線城市。

20~35歲的年輕觀看群體除了北上廣深之外在全國佔了多大的比例自己心裡沒點數嗎。除了幾個一線城市,剩下都都被歸為小鎮青年了么?

影院建設增加了三四線城市的觀影群體,從而稀釋掉一二線城市的票房佔比。這點基本常識都沒有嗎?

退一步說,三四線城市包括以下縣市級小城市的小鎮青年沒有審美嗎?

「小鎮青年」觀影群體的學歷主要為大學本科/專科學歷,與一二線城市並沒有太大差異,唯一的區別是他們選擇了畢業以後在本地就業生活。

以《前任3》四線城市受眾數據為例,20~30歲本科及以上學歷的觀眾占將近50%,剩下的基本上是20歲以下的高中生和正常範圍內的80年後出生本科學歷以下的群體。

並且隨著三四線城市經濟的發展,銀幕數量的逐年保障,以及小鎮青年們消費能力的提升,小鎮青年對於電影也逐步從認臉,求爽到有追求。

所以,小鎮青年也不等同於壞品味。

最後

我覺得一部電影能引起爭議是好事,有反響有討論總好過石沉水低。但不能因為沒達到少數人的審美預期就對之狂加打壓,如果真的這麼不堪,將近20億的票房難道只是說明了我們觀眾的不智?看個電影用不著這麼上綱上線吧。

你喜歡看藝術電影,百老匯會長線放映。我就喜歡看這種精良的愛情小品,也沒什麼毛病。不要動不動就扣上「審美低下」這種帽子給我們觀眾,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做不到贊同,起碼尊重別人的審美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視口碑榜 的精彩文章:

TAG:影視口碑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