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事茫茫誰可料

世事茫茫誰可料

世事茫茫誰可料

文 孤篷聽雪

觀點摘要

1.預測就是籌劃,在滾滾流逝的時間之河裡,抬望眼皆是預測。

2.責任感越強的人越要作預測,甚至不惜用生命捍衛自己的預言。

3.預測一個人先要看他的大德,再看他的小行。

4.自我預測最有把握。

5.科學預測在一定條件下是真理,但超過條件,就是胡說。

6.「趨善」預言顯示人類理性的自由精神,這很曲折,不大可能立即實現,但是絕對真理。

預測的目的

丹麥哲人克爾凱格爾說:「生活只有在回首時才能被理解,但它必須為未來而存在。」每個人都活在未來里,身在當下,總在籌劃未來。預測就是籌劃,在滾滾流逝的時間之河裡,抬望眼皆是預測。

東漢末年,太尉橋玄對曹操說:「天下大亂,群雄紛爭,能撥亂反正的人當然是你。你是亂世中的英雄,盛世中的奸雄。可惜我老了,看不到你富貴那一天,我的子孫就託付給你了。」橋玄預料到國家必將大亂,黎民將要遭受倒懸之苦。橋玄本人無力匡扶漢室,他知道他的子孫們也沒有這個能力,他預測能扭轉乾坤的人一定是曹操。橋玄的預測,一是為國家社稷,二是為他的子孫們。橋玄自信地把一族生命託付給曹操,歷史證明橋玄的預測非常準確,他的子孫們受到了曹氏家族的庇佑。

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實際上人人都在為未來作考慮,責任感越強的人越要作預測,甚至不惜用生命撼衛自己的預測。戰國時,秦國攻佔了楚國多座城池,秦昭王突來其想,他願意與楚國結成兒女親家,然後把侵佔的城池如數奉還,相約楚懷王在武關會面商談。楚國大臣屈原預測秦王居心叵測,苦苦勸諫楚懷王不要成行,預言懷王若去必然無回。懷王不聽勸阻,執意前去。結果如屈原所料,懷王被扣秦國,終老他鄉。屈原是楚王的同姓貴族,國即是他的家,他對楚國赤誠忠心。他看清秦國的吞併天下之心,認定楚國只有聯齊搞秦才保存楚國。屈原的預言實為楚國存亡考慮。

吳王夫差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投降,伍子胥認為應一舉消滅越國,但是夫差為伯嚭所讒,不聽「聯齊滅越」的主張,反派伍子胥出使齊國。伍子胥對他的兒子說:「我多次規勸大王,大王不採納我的意見,我現在已看到吳國的末日了。」他把兒子託付給齊國的鮑牧,就返回吳國向夫差彙報。伯嚭乘機進讒言,誣陷伍子胥有謀反之心。吳王夫差聽信讒言,賜死伍子婿。伍子婿在自殺前要求門人在他死後將他的眼睛挖下掛在吳國東門之上,他要看著越國進兵吳國情景。這是歷史上最為壯烈的預言。子胥像屈原一樣在國與家發展的歷史關口,準確預料未來走向,他想用自己的預言警醒吳王。可吳王只到敗亡後才明白過來,羞於見到黃泉下的伍子胥,在自殺前用白布蒙著自己的雙眼。

預測的標準

預測必有標準,一個人的才智、膽識、言行、相貌,甚至一個人所作的詩文,均是依據,以此預測他的未來。東晉太子洗馬潘陽仲一瞧外貌就能預測一個人的一生。他一次看到了出身豪門望族的小王敦,說:「你的眼睛好像蜜蜂的眼睛突露出來,說話的聲音像豺狼那樣的尖利。將來你一定能夠吞噬別人,但也將被他人吞噬掉。」後來,王敦做了大將軍,果真起兵篡奪朝廷政權,但最終失敗,頭懸城門,死無藏身之地。王敦怪異的相貌是潘陽仲判斷他的標準,外貌、語音好似殘暴動物之人缺少人性,就會做出大逆不道之事。

唐太宗貞觀年間,王師旦做員外郎。冀州進士張昌齡、王公瑾都有文才,京城皆聞。可是王師旦評定他們的策文為下等,全朝官員都疑惑不解。王師旦向皇帝彙報進士及第名次時,唐太宗也奇怪地問為什麼沒有張、王二人。王師旦回答說:「這些人確實有文才,然而他們態度輕薄,文章浮艷,一定成不了有用的人才。我提拔他們,恐怕年輕人都向他們學習,就有可能改變社會風氣。」後來,張昌齡做長安尉果然因為貪臟違法而被解職,王公瑾最終無所作為。詩言志,言為心聲,一個人創作的詩詞歌賦昭示了他的個性、靈魂以及人生追求。言辭浮艷的,不會是敦厚、篤定的人。

生活細節,是預測一個人未來的最可靠標準。十三年春天,楚國的大司馬屈瑕率軍侵伐羅國,大夫斗伯比送他出行。斗伯比在返回來的路上,對他的車官說:「大司馬一定會失敗。看他那樣子,腳步高抬,心飄浮起來了。」一軍之帥的腳步抬得太高,決定了一支軍隊的失敗,十指連心,腳步的高低張顯著一個人的心態浮沉,將帥的心態是作戰的關鍵。一個小小外在細節,可以擴大為一個軍隊的整體氣勢。看一個人未來,看他的心態。

但世上沒有一片相同的樹葉,一千個人就是一千個哈姆雷特,判斷一個人不易,預測更不易。曹操的祖父與父親都是朝廷官員,他年少時沒有什麼出眾之處,他整天遊手好閒,喜好飛鷹走狗,不務正業。他的叔父很討厭他,提醒他的父親對曹操嚴加管教。一次,曹操見到叔父時,就倒地做抽風吐沫的樣子,他的叔父立即告知他的父親。他的父親跑來時,曹操很正常,他的父親非常奇怪。曹操對父親:「根本沒有這回事,完全是叔父不喜歡我,故意說的壞話。」曹操不算個誠實的人,人品低劣,詭計多端。他的叔父從一個常人道德標準來衡量曹操,而橋玄在意曹操讀兵書、慮國事的行為。可見,預測一個人先看他的大德,再看他的小行。「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如果不能分清一個人的大德與小行,最親近的人也會被曲解。德國哲學家叔本華的母親是小說家,一次,歌德來叔本華家作客,與小叔本華交流之後,就對叔本華的母親說:「您的兒子日後會有驚人的成就!」他的母親聽後沒有表現一位母親的激動與自豪,卻冷冷地說:「沒有見過一個家庭中出現兩個天才。」叔本華生氣地對母親說:「將來沒有多少人記起您的小說,但您會因為您的兒子而被人想起。」叔本華與母親常有爭吵,他把自己博士論文給母親看,母親說:「這肯定只是給藥劑師作包裝之用。」叔本華非常絕望,他生氣地回答母親說:「甚至在破爛收藏室里也找不到一部您寫的那些書時,仍然會有人讀這些著作。」母親也生氣地說:「你的那些書,印出來以後也將堆放在倉庫里。」

從個人品行上來看,叔本華確實不是一個品行高尚的人。他自負、粗暴,因為女鄰居說話吵了他的休息,他就把女鄰居摔下樓,而不承認過錯,結果被法院強行判決付女鄰居每個月的生活費。女鄰居死了,他寫下「老婦死,如釋負」的話。

在母親眼中,叔本華行動怪異,語言荒謬,不合時宜,不尊重他人,據此料他將來不會有所作為。歌德從叔本華言談與行動,發現他思想奇特,思考專註。以他一位思想家與文學巨人的智慧預測叔本華不同凡響的未來。預測需要智慧,面對一個人的複雜行為,更要有一定洞察力。

自我預測最有把握

叔本華心中只有他的哲學問題,不會從一個平常角度去修行自己。他預測自己的哲學將是哲學史上最偉大的,因而一生自信。他在三十歲時,寫《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書,書稿交給出版商後,他就到去義大利旅行,他準備回來後,接受潮水般的鮮花與贊語。可他回來後,他的這本書無人問津。叔本華沒說:「如果不是我配不上這個時代,那就是這個時代配不上我。」作自我預測最有把握,他知悉自己的自由意志,他把自己的自由意志當作目的,也當作動力。

叔本華在柏林大學做編外教授,他看不上黑格爾,認為黑格爾的哲學是書齋中沒用的騙人的思辨哲學。他選擇與黑格爾同一時間授課,可他的教室內只有兩三個學生,最後一個學生也沒有了。他凄涼地離開柏林大學,但他仍然說:「真正智慧的人得不到讚賞」。叔本華一直活在對自己的預言中,慶幸的是到晚年他等到了他的預言。他的書引起轟動,他滿意地說:「誰要是走了一整天,傍晚走到了,那也該滿足了。」

在橋玄預測曹操美好未來時,曹操心懷感激地笑了。橋玄的預言正切合他的自由意志,這真是他所想所為。後來在青梅煮酒時,他對劉備說:「天下豪傑唯劉使君和我。」劉備假意嚇破膽,掩飾住內心的自我預言。如果生命有足夠的長度,自我預測總會實現,就像愚公能移走一座山,因為他有子子孫孫,有著無窮的生命在堅守他的自由意志。康德說:「人之為人,就在於他的不可規定性和無限可能性。人是無限可能的,人是能創造奇蹟的」

而更多預測是旁觀者作出的,如伍子胥、屈原、橋玄、歌德等人,參照歷史規則,根據知識、道德、修養,判斷一個人生命力。

魏國大將龐涓曾向谷鬼子學習兵法,學成下山前,谷鬼子讓龐涓尋取一朵山花來占卜他的將來,他摘來一朵弱小枯萎的草花。谷鬼子說:「此乃馬兜鈴也,一開十二朵,為汝榮盛之年數。采於鬼谷,見日而萎。鬼傍著委,汝之出身,必於魏國。吾有八字,汝當記取:『遇羊而榮,遇馬而瘁』。」

龐涓師弟孫臏下山,谷鬼子同樣要求他下山尋取一朵山花。孫臏圖個方便,看到老師桌上的花瓶里有一枝菊花,就拿下來遞給老師。谷鬼子說:「此花見被殘折,不為完好;但性耐歲寒,經霜不壞,雖有殘害,不為大凶,且喜供養瓶中,為人愛重。瓶乃範金而成,鐘鼎之屬。但此花再經提拔,恐一時未能得意,仍舊歸瓶,汝之功名,終在故土。」

鬼谷子對兩個弟子作了一個毀滅,一個成功的預測,結果一一言中。兩種取向的預測,卻遵循著同一原則:「道德至善」。龐涓心浮氣燥,學業未精,卻要急著建功立業,好大喜功,摘了一朵花,覺得弱小,丟棄路旁,可無花可摘,又不得不拾起來,不過被太陽暴晒,又枯萎。鬼谷子斷定他,終將敗亡。可鬼谷子作為老師為什麼不能教訓龐涓?因為鬼谷子懂得人人都有自由意志,別人是阻止不了的。當孫臏只是取來老師花瓶中的菊花,他的篤誠、踏實的心性呈現出來。向善之人,終將取得勝利。

向善的預測絕對正確

能作最精準而最體面的預測當屬古希臘哲學之父泰勒斯。那時人們都嘲笑哲學家是些沒用的人,賺不到錢,都是窮鬼。泰勒斯預測當年橄欖會豐收,提前租下了全村所有榨橄欖的機器。果然橄欖豐收了,他乘機高價出租榨油機,結果賺了一大把錢。不過,他說:「有智慧的人,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橄欖豐收,是種科學預言。泰勒斯根據他的天文學知識,像計算日食一樣,推算出當年一定風調雨順,再結合他的經驗觀察,他作出了準確預言。

列寧說:「神奇的預言是神話,科學的預言卻是事實。」科學預言一定條件下是真理,就像「太陽一定會從東方升起」「蘋果熟了一定會落到地上」。依靠數學計算的預言,一定準確。科學預言都遵循著歸納、演繹的程序,對眾多現象進行歸納,形成原命題,再對其他現象進行推理,最終得出判斷。但歸納只是一種經驗總結,永遠不會周嚴。我們觀察一千隻甚至一萬隻天鵝是白色的,也不敢斷言天鵝就是白色的,因為可能會在一千零一隻或一萬零一隻時出現一隻黑色的天鵝。偉大的科學家牛頓在晚年用他超凡的數學和物理知識,進行詳細的推理,預測到世界末日將在2000年發生。不過,牛頓說:「我的目的不在於結果,而是在於不讓別人胡說。」科學預測在一定條件下是真理,但超過條件,就是胡說。

存在主義觀點認為,未來本不可預測。薩特說:「存在先於本質。」我們一出生,就存在著,在存在中面臨著無數個選擇,我們在選擇中,不斷地發展自身、更新自身。正如黑格爾所說的「人非其所是,是其所非。」環境與個體在不斷變化,就連預測時所運用的諸多條件也在不斷變化。因而,計劃不如變化快,任何預測也皆是謊言了。曹操率領百萬雄師,駐紮長江,準備一舉蕩平江南孫氏與劉氏集團,但沒料到兵士水土不服。

康德認為,人無法接近物自體,我們看到只是物的現象。因而,可以說任何人的預言不會是百分之百的有把握。三國時,最大的預言家是司馬徽。劉備避難借宿他的山莊,他對劉備說:「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共創大業。從赤壁一戰開始,諸葛亮幫著劉備扭轉乾坤,由弱至強,奪得三分天下。

司馬徽如此妙算,神奇倍至,但也有他沒有料到的事情。他先推薦了徐庶去輔助劉備,徐庶出手不凡,一用兵,連勝兩戰,可曹操派人仿徐庶母親的家書,誑去徐庶。司馬徽得知徐庶進了曹營,預言徐母必死。司馬徽能預知徐庶的才能一定能幫劉備成功,他能料到剛烈的徐母一定會死在愚蠢的兒子面前,可他不能料到曹操利用徐庶的孝心兼做徐庶。

這顯示出一種悖論,人是自由的。因無數的自由創造而呈現出千變萬化的情境,給每一個別事件帶來發展的不可預料性。

也正是因為自由,任務時空條件也不能限制人的「趨善」的歷史潮流。康德認為人由現象界與本體界組成。因而人的本性是有限的理性存在者或超越性的感性存在者。理性是人的真正本質,彰顯理性才能呈現人的強大的生命力。而人是自由行動者,在行動中,要麼遵守自愛法則,要麼遵守道德法則,道德法則是主,自愛法則是從。康德說:「這個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心靈感到深深的震撼: 一是我們頭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遵守道德法則,符合人的理性本性,有著無窮的生命力。反之,顛倒主從法則,抹殺道德法則,背離人的本性,必然走向毀滅。

因而,「趨善」預言顯示人類理性的自由精神,這很曲折,不大可能立即實現,但是絕對真理。蘇格拉底在審判他的法庭上忠懇地說:「你們這些給定罪的人啊,我願意向你們預言;因為我就要死去,而人臨死時的時候賦有預言能力的。因而我要向你們這些殺害我的兇手們預言;我死去之後,立即就有比你們加之於我的更重得多的懲罰在等待你們。」在蘇格拉底被處死後不久,雅典人民發現蘇格拉底是個無辜的老人,他們立即處死了起訴蘇格拉底的三個人。蘇格拉底洞見了善的力量。

在《紅樓夢》中,秦可卿託夢給王熙鳳,「嬸嬸,你是個脂粉隊里的英雄,連那些束帶頂冠的男子也不能過你,你如何連兩句俗語也不曉得?常言『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們家赫赫揚揚,已將百載,一日倘或樂極悲生,若應了那句『樹倒猢猻散』的俗語,豈不虛稱了一世的詩書舊族了!」賈府結果「落得白茫茫一片真乾淨」,這是因為賈府群體「向惡」的結果。

康德說:「自由之所以為自由,恰恰在於它擺脫了一切因果關係。因此,如果要為這種自由再尋求什麼根據或起源,必然是一件不可能有結果的工作」,一切預言源於人類的自由精神。但是,維特根斯坦說:「凡是不可言說之物,必須保持沉默。如果你使用邏輯的騙術,除了你自己你還能騙誰呢?」他否定了一切預言。關於「預言」,永遠在思考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眠者的太陽 的精彩文章:

TAG:不眠者的太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