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對中華文化崇拜得五體投地,拿來就用,但有兩樣東西堅決不學

日本對中華文化崇拜得五體投地,拿來就用,但有兩樣東西堅決不學

如果換一種眼光看日本,我們會發現日本是一個善於學習的國度,這可能與他們所處的地理位置與歷史發展有關。日本作為一個島國,生存與發展空間有限,開化較晚,這就使得他們本身的歷史文化底蘊積蓄不足。

日本地圖

曾幾何時,與之隔海相鄰的中華大國,則一直行走在世界前列,引領世界潮流幾千年,這無形中就吸引了日本人的目光,所以,自漢以來,日本對中華大邦一直保持仰視,不斷派遣使者來朝。

光武帝劉秀劇照

最早見諸我國有史料記載的日本,當數《漢書》。《漢書·地理志》稱其國為:「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那時的日本,還不能算是國家,而是由百餘小國,也就是處於上百個封建地主勢力組成的鬆散形態。他們以漢為宗主國,常常派人送禮結好。為了表明自己是大漢名正言順的蕃屬,還專門請求漢光武帝劉秀為其賜名。

「漢委奴國王」金印

劉秀給日本國的賜名有點奇葩,叫「委奴國」。委是倭的通假字,就是矮小的意思,奴者,通俗地講,就是臣服的異域小邦。當時的日本還沒怎麼開化,受到大漢天子策封的日本人,樂巔樂巔地抱著「漢委奴國王」金印就回島了。當時,日本想借著臣屬於漢王朝樹立自己權位和王位,能夠獲得漢王朝的認可,是件舉國歡慶的大喜事。

武則天劇照

只是,慢慢醒悟的日本人,覺得委國的名稱產值太低,後來才改稱為日本的。有人說,當初是日本派使者覲見登基不久的女皇武則天,懇請給委奴國改個高大上的名字,武則天一高興,才給他們賞賜了「日本」這個名字。如今,當初漢王朝頒發給日本國的「漢倭奴國王」金印,被日本人收藏在日本福岡市博物館,秘不示人。

日本島國的領主

到了隋唐時代,日本對中華的文化崇拜達到了頂峰,向唐朝派遣了大量的留學生(遣唐使)。從公元630年舒明天皇向大唐派出第一批遣唐使起,到公元895年的260多年間,日本朝廷一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中國的許多律令制度、文化藝術、科學技術以及風俗習慣等,通過他們傳入日本,對日本的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日本遣唐使

但是,日本人雖然對中華文化崇拜得五體投地,但是,有兩樣東西卻堅決不學,一個是宦官制度,一個是科舉制度。日本皇室的規模一直都不是太大,宮內事務多由近親貴族親力親為,並不需要太監參與其中。而日本的官吏選擇,又多是制貴族世襲,且大和民族是個尚武的族群,所以,對隋唐的科舉先吏也並不感興趣。

太監影視形象

1868年,日本又向歐美列強學習,進行明治維新,從而迅速躋身資本主義列強行列,並逐步走上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從前的學生,竟然超越師傅,在師傅門前耀武揚威,這才是最讓人應該警惕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聊不急 的精彩文章:

趙忠堯:世界欠他一個諾貝爾獎,時代欠他一枚「兩彈一星」勳章

TAG:史聊不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