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在中國呆久了的老外們有啥變化?有的直言學會中國人的「厚黑學」!

在中國呆久了的老外們有啥變化?有的直言學會中國人的「厚黑學」!

中國越來越強大,來華的外國人也越來越多。

很多老外不再是選擇簡單的「幾日游」,而是選擇長期居住在中國,有的還拿到了中國綠卡。

不過,面對中華文化潛移默化的力量,這些久居中國的老外們又有什麼變化呢?

國外某著名網站拋出這個問題後,很多老外們忍不住要把這一切告訴國外的父老鄉親了。

Ray Comeau:

我已經在中國住了10年了,在住了6年半後我試著回到歐洲生活但是失敗了,又重新回來。

為什麼,因為我無法忍受那些硬性的規定,謹小慎微的計劃和非黑即白的觀念,而中國是一個巨大的灰色地帶。

而且當你已經習慣了經常說「差不多」,你戒掉它會非常困難。

當我說「隨便」的時候我的外國朋友經常會很惱火,更別提在購物和吃的方面限制很多,無法隨時隨地的購物和外出就餐,這讓我無法忍受。

Carl Johnson:

吃飯都要把盤子放在中間一起分享。見到「外國人」開口先說中文。

習慣了路人要求合影,要求故鄉的家人和朋友們都和我用微信聯絡,每天一睡醒就要查看微信,微信統治了我的生活,買東西會上淘寶。

甚至能夠一眼認出哪個人是「洋垃圾(white trash)」。

在中國的時候想回家,回了家卻會開始想念中國。

Andrea Bittle:

最大的變化可能是關於禮儀。

對於我們加拿大人,中國的禮儀一開始是一個難懂的概念。我發現在中國跟別人在一起, 正確的行動和行為是取決於你的關係。

舉個例子,我岳母岳父經常來我家吃飯,看小孩兒,等等。

他們一敲門我會跑過去給開門, 然後一定要說各種好女婿得說的:「媽, 爸, 來啦!進來進來進來! 媽,來! 穿拖鞋!不不不不穿穿穿穿,好,來,坐坐坐, 媽,喝點水吧,給您到一點水!」

向他們這麼說肯定會讓他們很高興,滿足他們的期望,是不是?

在加拿大的話岳父岳母根本沒有這種期望,可以像自己的父母說話。

Ervis Micukaj:

我在中國待了六年,經常有中國年輕人向我說「hello!"。一般情況下,一句「hello」說完了就沒別的。如果我回答「hello, how are you」說不定他們知道要說什麼。

偶爾,遇到英文較好的年輕人,他們想和我多聊英語,也會要求加電話,微信什麼的。還有,經常有人問我可不可以跟他們合影。

走路更多了。我每天走路上班,人行道很寬,走起來愜意。總有人走路,所以我不會感覺只有一個人過著更平靜的生活。一些網站打不開。

我遠離了油管上那些垃圾但讓我看上癮的流行視頻!優酷上發布的英語視頻通常是質量很高的電視劇或電影。

Paul Denlinger:

在歐美呢:長大的環境一直鼓勵我們把想法和目標表達得很清楚。而且再加上英國人的對話習慣:必須說得更誇張更刺激才能討人看得起。

到了中國後,已經完全不去說一些敏感的任何見解了,過了很久甚至學會故意去說一些並不贊同的話來讓對方放鬆。

而且,更重要的是:發現可以說一些話誤導別人,讓他們猜測不到我真正的意見和目的。

居然可以選擇性地把自己的想法藏起來,偶爾在最適當的時候再露出一些(感覺像是三體)。

回到本國工作很管用,感覺其他人真沒有這些技巧,所以很好玩。

這可以說明外國人到中國呆久了可能會自然發現一些厚黑學的原理,學會怎麼去利用人。這倒是也有道理。

Vladimir Prostran:

我開始越來越反感故意抹黑或醜化中國。

我現在每次在英國與人喝酒,發現大家都把中國當成普通國家來看,覺得中國和韓國日本越南一樣都是差不多的而已。

不得不承認西方國家概念就是這麼弱智的。

每次我都會很費勁地去跟他們講中國是地球一大不可缺少的文明,世界的立足之地之一,不能以國家這種辭彙來形容。

從歷史和中國歷代思維歷代貢獻講起,真的有很多好不容易才能表達出的感情。

我不是不在乎自己國家原有的思維;只是把兩者混在一起來討論。這種融合的結果也讓我有更獨特的想法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歡否 的精彩文章:

TAG:歡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