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新乐府运动的代表--诗魔

新乐府运动的代表--诗魔

开元盛世成就了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盛唐衰弱后的社会动荡造就了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安史之乱后,大唐不复盛世,有识之士试图力挽狂澜,重振王朝。诗人以诗言志,直讽当今不公之事,反映民生,传达民情。于是新乐府运动应运而生,白居易大力倡导,他写尽讽谕诗,深刻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他写边疆诗,抨击朝廷穷兵黩武的政策,揭露边将的无能。他写感伤诗,抒发自己失意的情怀。他写闲适诗,叹息人生短促,不如及时行乐。白居易一生写诗三千多首,他写到“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于是后人称之为诗魔。

白居易生活中中晚唐时期,幼年家境贫寒,当时社会又是动荡不安,他跟随家人长期流浪,居无定所。但他自幼聪慧,年少时到京都游学,后以《赋得古草原送别》得到顾况赏识,声名大振。但他没有骄傲,而是刻苦读书,“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竟然因为读书太多,书写太多导致口舌生疮、手指成胝氐的地步,可见其狂热。

29岁的时候,白居易高中进士,三十一岁应吏部试,与元稹一同登第,被授于秘书省校书郎。三十五岁时,再应制举,授盩厔尉(盩厔在今陕西周至县)。十年三登科第,名播遐迩。后来又升任左拾遗,仕途顺利,白居易也为他的政治理想奋斗。他提出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主张方案,与宦官等腐朽势力作斗争,同时大力倡导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就是新乐府运动的指导思想。他强调诗歌要反映现实内容,反映时代的生活和事件。诗歌要发挥批判现实、讽喻现实的社会功能。于是这段时间他的诗多是讽谕诗。“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写尽了百姓受重税的苦楚;“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写出了宫女的悲惨命运,鞭挞了封建统治者没有人道的罪行;“宣州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写满了统治者的荒淫奢侈;“没蕃被囚思汉土,归汉被劫为蕃虏”写尽了边将的无耻行为。

然而他终究无力回天,在朝政上敢于直言,得罪了太多权贵,被人中伤,最后被贬为江州司马。著名的《琵琶行》即写于这时。夜船上听一位琵琶女弹琵琶,曲中诉说着悲凉的身世。琵琶女本是色艺双全的名伎,终究抵不过岁月的入侵,容颜变老只能嫁作商人妇,后又流落九江,憔悴失意。白居易感同身受,深感自己被贬的遭遇与琵琶女何其相似,内心有了强烈的共鸣,于是脱口而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这次的贬谪,大大地打击了白居易的政治热情,他停下来反思,到底哪里出了错?最后他竟得出结论:当时年少气盛,胸中是非太多。于是他一改以往立场,独善其身,不再关心朝政,只要生活闲适知足。因此也不再写讽谕诗,大写感伤诗和闲适诗。如《问刘十九》、《暮江吟》等等。之后虽然还做官,但对朝廷党争已经看开了,几次以老告病,乞假休官,即使在位,也是一些闲散职位。虽然这样换来了他官宦生活的平安无事,但从此他的政治生命和文学创作也失去了光彩。公元864年,白居易去世,葬于洛阳,享年75岁。

白居易作为一个杰出的诗人,他创作的诗极大的繁荣了当时的诗坛,影响深远。除了在国内流传外,还传播到国外远洋,特别在日本和朝鲜,他的诗极负盛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居易 的精彩文章:

TAG:白居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