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無法抹去的記憶,這套絕版的《西遊記》連環畫註定不凡!
——每天在這裡,遇見生活,遇見藝術——
上世紀60年代,是我國連環畫藝術的爆發期,《西遊記》是最早被描繪的題材之一。那時候的老藝術家功底深厚,構圖和筆道深具國畫遺風,讓當時的「小人書」成為傳統文化里無可複製的經典之作。
由河北人民美術出版社(簡稱冀美)出版的《西遊記》連環畫,是上世紀僅有的一版完整的《西遊記》連環畫,其繪畫隊伍聚集了當時有名的連環畫家:錢笑呆(上海「四大名旦」之一)、鄭家勝、胡若佛,池振亞、宗靜風、陳雲波、劉漢宗、徐燕蓀等大師。
「文革」期間,這版連環畫的出版被中斷,缺失的一部分在80年代又被重新繪製,使這版連環畫最終已完整的面貌存活了下來,成為所有《西遊記》小人書中最為完整、流傳廣,影響巨大的一個版本,它是整個80年代的記憶。
提到西遊記,霸屏30年的央視版《西遊記》電視劇,是一部被公認為無法超越的經典,老少皆宜,不同年齡段的人對西遊記都有不同的解讀,作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的文學藝術價值也是難以逾越。
不同年齡閱讀《西遊記》,感悟也屬完全不同的。說到《西遊記》的博大精深,小編分享給大家下面這段對《西遊記》的深度解讀,看完驚覺,真正讀懂《西遊記》的人實在太少。
(內容節選自《讀文摘精選》,素材選自網路)
作者吳承恩在開篇寫到「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意思就是「要想知道人生的真諦,那就必須看西遊記!」。
有人說,當你有一天真正讀懂了《西遊記》,你也就懂得了世間所有苦難的真諦,也就懂得了整個人生的真諦!小孩子是根本讀不懂西遊記的。個人認為,《西遊記》可排在四大名著之首!而且它還是世間最偉大的一部成功學!看似是打妖怪的故事,其實是告訴人們如何戰勝心魔的成功學。吳承恩通過西天取經的神話故事,引領我們在人生路上不斷地去克服內心、戰勝心魔,最終取得真經、成就人生。
《西遊記》中,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這師徒五人只是一個人!孫悟空是人的心,唐僧是人的身,豬八戒是人的情慾,沙和尚是人的本性,白龍馬是人的意志力。
孫悟空是斜月三星洞中菩提祖師的弟子,「斜月三星」就是個心字(斜月不就是那一勾嗎?三星不就是那三點嗎?),所以孫悟空是心的弟子,也是心。這一顆騷動不安的心,於天堂地獄善惡之間自由穿梭。《楞嚴經》上說心有七十二相,悟空也就有72變,世人的心非常善變,瞬息間七十二變。金箍棒一萬三千五百斤,《黃帝八十一難經》上說「人晝夜呼吸一萬三千五百息」,所以金箍棒是氣。什麼東西能夠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層地獄;大能通天,小之則如繡花針呢?不就是人的氣度嗎?
煉心能使人的心眼明亮,灼亮心眼,所以八卦爐燒不死反而能讓孫悟空煉成火眼金睛(悟空的眼睛明亮了,象徵著心眼明亮了)。孫悟空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也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五行山壓住悟空,象徵著世俗世界的金木水火土那樣強大地壓住了那顆上天入地的心。五行山也象徵著佛學中的「貪、嗔、痴、慢、疑」,佛祖說這五個字概括了一切人的身行心念,即便是孫悟空,依舊逃不出這五個字。鬧天宮時的孫悟空正是被這五毒所困。現實中,又有多少佛門弟子,自以為有所悟,精心力修「戒、定、慧」,到頭來依舊不離「貪、嗔、痴」,只因不了解「貪、嗔、痴」的本質。五行山後為兩界山,過了這一山,曾經那顆騷動不安的心終於跳出三界了。
《西遊記》的奇趣,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相輝映。在人物描寫上將神性、人性和自然性三者很好地結合起來,也是造成《西遊記》奇趣的重要原因。所謂神性,就是指形象的幻想性;所謂人性,就是指形象的社會性;所謂自然性,就是指所具有的動物屬性。《西遊記》展現了一個神化了的動物世界,同時又熔鑄進社會生活的內容。
《西遊記》的幻想藝術確是一份寶貴的思維財富和豐富的藝術財富。《西遊記》不僅是中國文學中的一部傑作,而且也是世界文學中的瑰寶。
這個時代,我們的眼球被太多的電子產品佔據,這個時候,讓目光回到質樸的書籍當中,它將帶給你和觀看電視劇、動畫片完全不同的體驗。
連環畫不僅是一種記憶,
不只是一種情懷,
它是一份需要傳承的文化寶藏。
注意:為儘可能的還原這部作品的初始面貌,圖書上的標價保留上世紀的發行價樣式。重印的《西遊記》連環畫修訂本,正版發行,168元/套(35冊)。
《西遊記》老版連環畫(35冊)
正版發行,168元/套
TAG:生活與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