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生而破碎,用活著來修修補補

我們生而破碎,用活著來修修補補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1759篇原創首發文章

媒體的頭條總喜歡捕捉人們犯下的錯誤,比如欠債不還,婚姻不忠,熱度遠勝過科學進步,偉人誕辰。處理錯誤的過程中又會衍生出新的錯誤,成為新的頭條,比如逃之夭夭,熱衷洗白。公眾為什麼那麼喜歡錯誤和醜聞?法國作家古爾蒙說,這樣一來,自己所隱瞞的錯誤好像也是天經地義了。

這樣的解釋令人發笑,但人性里真的有很多討厭的東西,貪婪、懶惰、衝動、小怪癖、大脾氣,犯錯順理成章。人腦進化了數百萬年,還是常常會有「動物思維」出沒,打敗真正代表人類特徵的高級意識,連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也不例外。再加上人生誰都是新手,經驗缺失帶來的蒙昧,好像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都是蒙著布走路的,一再走偏,一再失手。等布從眼睛上掉下來的時候,哎呀中年了,餘生只好就著後悔下飯。但中年人還是會繼續犯錯,「假性中年人」和江浙二線小城裡的寶馬一樣,滿大街都是。而動物性、盲點和缺陷一旦到達致命的濃度,悲劇便順理成章。

尤金·奧尼爾說,我們生而破碎,用活著來修修補補。所以「修補」是很迷人的,時間對人的塑造非常吸引我,於是我寫了篇《人生豹變》。但同時,接受塑造,自我進化的前提是,把破碎的地方找出來,接納它,直面它。人有時很偉大,一點點小甜就能支撐著度過漫漫長夜;但有時候也很渺小,一點點刺激就會全然露出破綻。發掘它的過程同樣吸引我。

說說幾個小觀察。

人常常為不是自己的錯誤而羞恥。我小時候總被無聊的男同學叫綽號,綽號的意思並不好,所以每次被叫綽號的時候我都很緊張,生怕被父母和老師聽到,好像做錯事的人是我。電影《心靈捕手》有一個場景讓我印象深刻。主人公威爾是MIT的一位清潔工,從小生活在家暴的陰影之下,但他絕頂聰明,在數學上有著過人的天分。後來心理輔導專家桑恩教授為了幫助他,對他說,「這不是你的錯」。一開始威爾並沒什麼反應,可當心理醫師不斷對他說這句話,「這不是你的錯,這不是你的錯……」說到第10遍的時候,終於攻破了威爾的心理防線,他崩潰大哭。來自什麼樣的家庭,什麼樣的人種,遭遇什麼樣的變故,並不是羞恥的標準。可還沒活開的時候,我們常常傻傻地把這些外來的侵襲和壓力都一股腦背在身上。

人也常常把得到的東西視而不見。成年以後的下午茶場所,常常是女性的八卦集散地。一個朋友大聲抱怨自己的家人,被對面的單身女性一臉嫌棄地說,能抱怨說明你已經有了這些東西,但很多人連抱怨的對象都沒有呢。重要的東西,沒有的人總是會比擁有的人更清楚。

但人又常常把近處的東西看得無限大。比如高考對於一個高三孩子來說是天大的事,但回頭看看不過是人生攀爬過程里小小的障礙;畢業後被投行破格錄用後來又因論文答辯沒過而被辭退的校友,說那時蹲在世貿100層的樓上只想往下跳。而每天在格子間辛勤勞作的人類,不論是銀行家還是律師,都不會自覺把職業里的東西無限放大,大到窒息,一旦放下工作去旅行,又會覺得每天困擾自己的東西又是多麼渺小。所以就算只是一個「小土坡」,離得足夠近看,也像是「華山」,巍峨到窒息。但回頭看,不就是個小土坡么。

年輕醜陋的地方,在於看別人都覺得平庸,而「命好」彷彿就是什麼都能手到擒來,沒有悲傷。但馬東說「命好」是另外一番圖景,那是「雖不是一生順遂,但總能逢凶化吉,大難不死」。所以你看人生往後走,難再有花團錦簇的一整片時光,「命好」的標準在降低。到了三毛這裡,她說,「當我們九十九歲的時候,想到這一生的歲月如此安然度過,可能快樂得如同一個沒被抓到的賊一樣嘿嘿偷笑」。我相信是真的。隨著生命里痛苦的經驗增加,人自然會變得仁慈,寬容,平和。可能十年前的我想擺脫壞事的時間尺度是幾天,最多幾個月,但十年後的我會願意花數年,甚至數十年去對抗一件事,去做一件事,也毫無怨言。

年長令人唏噓的地方,總是要面對曾經的「我以為」。「我以為」都很悲劇。「我以為」你沒有愛過我,「我以為」你愛過我,「我以為」我有天賦,「我以為」我沒有機會……《前任3》的電影賺取了好多人的眼淚,大概後悔是人生的必經之路。「我以為」苦難是禍,後來才知道最好的經歷來自苦拼;「我以為」成功的滿足感來自實現目標,後來才知道是努力奮鬥的過程;「我以為」身處頂層的人風光無限,後來才知道壓根不是,中國有44%的皇帝是非正常死亡,所以做皇帝才是世界上最高危的職業。

而像「勇氣、毅力、耐心、定力、堅持初心」,這些字眼反覆在人類的領地傳頌,是因為它們太珍貴,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人們大抵是這麼對待新年計劃的,和辦了健身卡和買了新書一樣,熱乎勁一過就束之高閣。人們大抵是這麼對待家人的,一旦被照顧就迅速變成寄生蟲,一旦不被關注抱怨便大行其道。人們大抵是這麼對待初心的,走著走著就偏離了原來的目標,可四下一看也不算太糟,就繼續往前走了。

自我進化最大的障礙就是這些難以察覺的主觀情緒和人性弱點,譬如「別人一批評我就生氣,別人一讚美我就心軟」的動物屬性。能跳出自我,就是高手。

武俠小說里最蠻橫最狂妄的那個,都被無情地消滅了。真正的高手卻總是謙虛的,因為知道自己的弱點。成功的人,一定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弱點,並努力克服。不成功的人,往往覺得自己毫無問題。

但高手還不是從龍套開始。讀一本好書,破碎的地方會縫合一點點;每過一兩年,補丁會掩蓋原來的樣子。如此往複,招數漸長,改頭換面。哪有什麼逆境和順境呢,不過是招數夠用就是順境,不夠用就是逆境。賴給時代,賴給階層,賴給身邊人之前,不如先正視自己。

羅伯特·麥基說,我們人生中最艱巨的任務就是自我分析,試圖領悟我們的人性並化解其中的一切紛爭。往前推100年,可能這樣的論調並不十分合適。那時人生中最艱巨的任務是找到信仰,心裡存著家國天下,拋頭顱灑熱血。但卻十分適合如今的時代,天下太平卻人心不古,科技光速進步人類卻巨嬰滿屏,狗血是日常,每天追捧狗血就能過一個無比充實的人生。繁榮和安逸變成了一種無可抵擋的清潔劑,洗掉了自省的抗體,反而長滿了錯誤的病毒。

如果順利的話,我希望「以前的我」來找「現在的我」時,「現在的我」可以自立門戶,和那個「近代的我」撇清關係,和那個「古代的我」老死不相往來。更順利一點,我希望「現在的我」看待「未來的我」時,哈,又是一條新鮮的好漢。

編後:若是我們兩個星期不上憶湄的文章,就有讀者來催,說分外想她,小瀑布便去催她。很少有人能擁有像她這樣的天然的語言體系,暫且稱為「憶湄體」。有人說這是雞湯,曾經我也叫她「陸家嘴雞湯女王」,認為她在金融文藝圈肯定能獨樹一幟;但後來覺得她是在寫生活的獨到體會和共鳴,比如她寫熱劇的劇評,有個編劇說寫到她心裡去了。

讀者朋友們還記得她最初的簡介嗎?——「江南女子,婉約派。北大畢業,外資行出道。在紅塵萬丈的摩天大樓間穿行,卻依然逃不出寫作的桃花源,於凜冽的時代溫柔地生活仍是最大理想。」一個人的寫作是一個人的生活方式,「作品式」的生活方式。有些人的人生像篇小說,情節跌宕起伏,大起大落;有些人的人生是詩歌和散文,於平常處總見真情,總有那麼多的哲理性體悟。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秦朔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PGone身敗名裂的鬧劇背後,已為娛樂至死的思潮敲響警鐘

TAG:秦朔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