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性素描 「形神兼備」的中國畫傳統法則
原標題:線性素描
唐勇力素描作品
《線性素描》
唐勇力 主編
河北美術出版社2017年11月版
唐勇力
我仍然堅信現代型的人物畫家是依賴於素描的基本功而造就的。什麼樣的素描功力及樣式,將成就什麼類型的人物畫家。
實踐已經證明,素描是造型藝術的重要基礎之一。為什麼畫素描、怎樣畫素描、畫什麼樣式的素描,這樣的基本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不必在這個問題上再爭論不休了。
素描與不同的畫科存在著密切的聯繫。素描與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等專業既有共同之處,又有著極大不同的專業特性,其觀察方法、認識方法、表現方法都有著文化內涵上的差異。素描的樣式及語言技巧的表達也有著明顯的不同特點。
中國人物畫的造型基礎已經注入融合了西方繪畫造型觀和造型樣式。中國人物畫的演變與發展在「兩端深入」學術策略中保存民族特色性是不可動搖的。因此,如何運用素描這一繪畫形式來培養優秀的中國畫人才,便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三十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思考了這方面的問題。「線性素描」的學術概念就是我首先在20世紀90年代初提出,經過二十餘年的實踐和理論研究,得到了成果的證明。
「線性素描」的核心觀念為:「形神兼備」的中國畫傳統法則;「天人合一」的「游觀」方式;「氣韻生動」的審美氣象;「骨法用筆」的點、線、面相結合的線性語言表達。客觀寫實造型、主觀意象造型、抽象變化造型各自以自身特有的思維方法、特有的觀察方法、特有的技巧語言表達營造各自的領域,三者互相滲透交織,使造型更加豐富而有生氣,有更多樣化的繪畫形式。「線性素描」的基本內涵就是把中國畫中的線和西方素描的體面相結合,以線感性的浮雕式造型形式表現物象。在強調「以線造型」的同時,既不排除結構,也不排除透視和色調,使繪畫者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加以適當的取捨。線性素描具有寫意性和表現性,從客觀真實中重主觀想像,從科學的理性生髮主觀臆想的感性,以簡意繁、以繁意簡、移情寫意,浪漫的、象徵的、形式的、寓意的,全由畫家激烈的情感生髮,無論是概括的、簡約的、誇張的、強化的、變形的,都是線性素描的屬性。
線性素描是用「線」和「面」相結合的方法去表現對象,是從大的素描概念中分離出來的一個具有專業知識、技能概念的特指性素描。它不是唯一用線來表現的,而是在線的後面加了一個「性」——即「線性」。「線」和「線性」的理解,兩者是有所區別的。大家通常所理解的線,是物體面的邊緣所形成的「邊線」。線性素描中線是主體,從功能上看,則可分為三種:輪廓線、內形結構線和主觀表現線。
總之,線依附於形,形又回到線的形式,既是形的又是形式的,就是說既是線的,又有一定的體、面關係。線性的形成,實際上就是另外一個面的表現,這個面的表現我們可以藉助於調子。有時候我們畫素描的時候,為了更加充分地表達意象、表達形體以及表達對象的特點,我們也要使用一定的調子。在線性素描里,調子成為一種輔助性的工具,藉助它能把線性素描做得更加深入、細緻。但是,這裡調子的運用是極為講究的,它不受光的抑制,不受黑白的局限,而是抓住其物象的本體部位使用。線性素描的調子更具主觀性,是畫家對自然物象認識分析之後進行表現的主觀感受。
「線性素描」的提出得益於西方的素描教學體系,即它是在西方素描基礎教學的基礎上,融入「中國化」的元素,或者說對西方的素描進行「中國化」的演繹之後而形成的符合中國畫教學的造型方法。線性素描在中國畫造型基礎訓練中,是作為一種基本的技能,一種認識事物、表現事物的能力而存在的。它對線、結構、空間與時間的認識,能更好地融入人物畫創作中,能訓練並提高中國人物畫創作的基本技能,既可彌補傳統人物畫造型過於單調、呆板的繪畫樣式,又可使人物畫的造型更嚴謹、科學,更好地表現當代生活。
「線性素描」訓練我們觀察對象、認識對象的能力,然後在表現對象時進行「中國化」的提升,而不是停留在之前的階段。而這個提升過程就是通過筆墨的訓練、審美判斷力的培養,包括對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體悟得以實現的,最終使線性素描「糅」到中國畫的創作中來。也就是說,它是一個基礎,最後消融在中國畫的表現中,是看不到的。猶如蓋高樓一樣,在建樓房之始,先要挖很深的坑打地基,只有地基結實了、打完了,我們才能進行上面樓房的建設。但是當我們蓋完一座樓房之後,下面的地基卻是看不到的。「線性素描」在中國畫中的作用與此相通。
「線性素描」包含了一切造型藝術的根本特徵及規律,包容性極大,其表現樣式也豐富多彩、千變萬化。工筆人物畫專業與寫意水墨人物畫專業的「線性素描」都具有自身的特質。
「線性素描」的教學基礎是用中國藝術觀念的「游觀式」的觀察方法和造型法則,鼓勵學生髮現、尋找、探索,並以自己的思維方式感悟客觀,生髮無限的趣味,創造有意味的形式。
「線性素描」的基本方式是中國畫的線和西方素描中的體、面相結合,以線感性的造型形式表現物象,其根本體現的是線條的變化和表現力。色調是以體、面的關係,為了更充分、更深入、更細微地刻畫物象。線和面的互補相融更加豐富了中國畫「盡精微,致廣大」的美學思想。中國人物畫也將以中國寫意精神為本體的自律性向前開拓演進。
這本書的出版,旨在能夠給中國人物畫專業的學生提供更好的、更明確的線性素描範本,是為了使學習中國人物畫的青年學生更快地成長。
(作者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TAG:中國文化產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