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去南極」的另一面:如果我不能去南極,也想看你去南極!

「去南極」的另一面:如果我不能去南極,也想看你去南極!

文來自5月喵0,以授權

大家好呢,這周又見面啦 ヾ(o?),這周喵0給大家推一下1月新番

」我們來寫一個去南極的故事好嗎?「

」當然好了。「

當監督 いしづかあつこ×系列構成,腳本花田十輝×製作公司 MADHOUSE再度攜手的時候,可能不會想到他們會在這個1月,有些微妙但又溫暖的時間點上把」4個女孩子送去南極。「

如果你注意到了第2話中6分07秒處左右女主角玉木麻理背後黑板的左下角就會發現,」遊戲人生「里那個具有非常反差萌的獸耳娘初瀨伊綱的海報正貼在那裡。

沒有錯,上面的再度攜手也就是他們曾經還共同完成過另外一部相當不錯的動畫《No Game, No Life》,而《比宇宙更遠的地方》,正是源於他們製作《No Game, No Life》後的一次閑談,「想要描寫一個女孩子奮鬥青春的故事。」

左下角初瀨伊綱萌萌的海報

可是寫什麼好呢?

寫女孩子社團活動,還是業界奮鬥,還是青春戀愛呢?

都不好。

因為這些都曾有人寫過,而這樣的青春也不是他們想要的,因為太平常了,太常見了,甚至他們自己曾經都有經歷過,於是他們打算放大膽量,讓主角們到連自己都沒有去過的地方看看,就這樣「去南極」的企劃誕生了。

《比宇宙更遠的地方》,畢竟在我們的記憶里,「南極」和「宇宙」一樣用手觸及不到,怎麼樣都觸及不到!即使「宇宙」就在一本本書的字裡行間,而「南極」就在一張張隨處可見的地圖裡。

想推測的是,雖然我不知道為什麼製作方友愛的朋友們會想出這個主題。但是我覺得會有這樣一個心理輪廓的可能性,當他們決定要製作「描寫女孩子奮鬥青春的故事」的時候,他們就已經不打算從成年人的視野描寫這些少女,不想抬高,貶低亦或者多麼偉大,而是想遵從少女們的一種感性,製作一個從最初開始反映少女們內心的作品。

就和當時繪出「少女漫畫」的那些前輩一樣,這種題材的確定肯定不會去遵從殘酷的現實,追求純文學所樂於立足的絕望之上。而真正追求的則是夢境和不肯捨棄的夢想,畢竟既然是「女孩子奮鬥青春的故事」,那又怎麼可能將這些讓剛剛揚起未來風帆的少女們,立馬就面臨未來的絕望呢?

所以在《比宇宙更遠的地方》里有一個很大的現實誤區,就是在日本不存在法理或者社會上支持女高中生登上「破冰船」的可能性,但是動畫里這樣描寫了,也就是用另外一種方式守護了少女們的夢想。

事實上,這種與現實有著絕對不符合的設定,不可避免地瀰漫著某種烏托邦的色彩,然而又正是這種烏托邦的色彩反過來帶給了她們(動畫內的4位少女)繼續做夢的希望和勇氣,也給了我們繼續看下去的動力。

如果故事的結局是「無法到達南極」,那也的確沒有任何看下去的必要了!

可以說這種設定也是在從最初點反映少女們的內心世界,其實也是和這些少女們一樣有著共同年齡時候的我們的內心世界,因為那個時候我們對著這個世界「半透明的認知」使得我們有著相當多的貪婪需求,而也渴望表現更多的情緒和感情。

為此「去南極」就成了理所當然的結局了。

玉木那個寫滿高中後想做的事情的筆記本

寫了這麼多,我吧,也的確想找到這部動畫能夠在第一話,或者第二話上映後,得到相當多人關注,和得出「這番我追下」去的原因。

我想這部動畫肯定不是所有人都覺得畫面有多麼多麼吸引人(比如像我這樣喜歡看「點兔」什麼的),畢竟畫面能不能接受是觀眾自己決定的,即使動畫里出現的車站、學校、街頭等景色,都是實地取材之後描繪出來的,在網上的評論里也被評為精緻,認真。

也不是說劇情一定有多麼跌宕起伏的吸引力,畢竟在第一話里,動畫前面的10多分鐘都是在描寫角色「玉木麻理」的形象,其實《比宇宙更遠的地方》第一話都在大量交代故事的背景信息,各個角色的人設,以及「去南極」的原因,而沒有開始講故事。第二話呢則是順著第一話,講述少女們為去南極的努力,兼職掙錢,找科考隊員登船,也就是鋪墊。

那麼既不是完全靠鏡頭畫面吸引人,又不能說在故事情節上跌宕起伏,能讓這麼多的觀眾已經下定決心去追番,它只能依靠的是一種傳遞出來的」境界。「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還記得Freebird Games 最近開發的遊戲《去月球》。

在」去月球「里,「月球」成了遊戲里主角臨死時的願望,而這個願望是兩個博士通過類似於「記憶干涉」這種技術實現的,讓人覺得自己曾經去過月球一樣,是否真的去過月球等等的反而變得不重要。「月球」在這裡成為了一個境界的象徵和符號。

對於"境界「這個術語「事物能夠達到的程度或者呈現的情況」,就好像沒有樹根這個境界就不會有樹的出現,沒有水面這個境界就不會有江河湖海出現,沒有象徵的信仰和符號這個境界就不會有著期待和夢想。

Freebird Games開發的遊戲《去月球》

在《比宇宙更遠的地方》里也是如此,是否到達南極變得不重要了。而是「去南極」這個過程,和「去南極」的原因。

單從第一話看,玉木麻理身為一個對很多事情都感興趣但是又謹小慎微不敢邁出第一步的女孩子,這次卻選擇了這個巨大挑戰去南極;澤報瀨不僅是想去南極找失蹤的母親,更重要的是想去南極看看這個風景為什麼讓母親把生命都獻在這裡;第二話里三宅日向作為一個很優秀的少女,甚至可以直接考大學但是在這個升學的轉折點還是願意做一些讓青春不留下遺憾的事情。

成了很吸引人的地方。

就像我在上面寫的,這部動畫是從最初的開始反映少女們內心,但是這樣的內心其實對於所有曾經有著相同年齡的人們都是擁有的,因為在那個時間點上,沒有步入社會,沒有太多的束縛和壓制,沒有物慾橫流的誘惑,有的就是遵從於自己的夢想。

澤報瀨在手機簡訊里給母親所寫下的「去南極」

這樣在這部作品裡,作者和讀者,讀者和讀者就宛如進行著一場悄無聲息的對話,交流著曾經經歷或者現在正在經歷著的那種單純的內心幻想,或許你也曾想去南極,但是遺憾的是沒有實現,或者是幻想著其它的一些事情,比如和自己心愛的女孩子一起去吃頓飯,甚至是僅僅抄幾次作業

就像第一話里反覆刻畫玉木麻理的一個場景,麻理在上高中後希望實現的願望里其中之一就是逃學,而她選擇逃學的路線是坐地鐵和上學路上相反的路線。原因嘛,因為我好奇,因為我沒看到過相反路線的風景。

坐相反電車的麻理

因為我有不曾聽到的聲音

因為我有不曾吃過的食物

因為我有不曾感受到的感動........

還因為我有天天在地圖上看到,別人說起,書上寫著的熟悉而陌生的南極,這就讓南極成為了一個符號。或許看動畫的時候,我們也並不想去南極,但是我們心中,現在的,曾經的,總有一個類似於南極一樣的符號,想去靠近,想去接觸。

就像日本首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毛利衛,在2007年受邀前去南極。在南極,日本觀測本部——昭和基地,他說了段耐人尋味的話:「宇宙には數分でたどり著けるが、昭和基地には何日もかかる。宇宙よりも遠いですね。」

要到宇宙只要幾分鐘,但到昭和基地(指南極)卻要好幾日,看來這裡比宇宙還要遠啊。

這就是」南極」這個符號的力量。

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還會去尋找戲劇化,落差感很小,低速運行的風景,即使那裡什麼人都沒有,什麼設施也沒有,但是那裡可以獨處,可以看到全部的屬於自己的風景,那裡的每一個時間裡都像水面漣漪的波紋一樣,微微的在浮動,給人的樂趣不是過山車一樣的刺激,而是會心的感受到心境。

所以這部動畫的主題「南極」是這樣的,或者像旅行時經常提到的」西藏「什麼的也是這樣。這是我們為了逃脫這個紛繁的世界而樹立的「精神聖地」,當然了肯定也包括你看番的時候突然想起的比如自己從沒去過的後山,去過的公園。說到底這部動畫還是在這裡找到了共鳴

《比宇宙更遠的地方》通過標題將話題升到物理距離難以達到的世界之外,而故事裡的"去南極「又將話題拉回到精神世界的裡面,其實誰都知道宇宙肯定比南極要遠很多,但是這樣一收束,落差感,其實昭示了物理的距離終究會達到,但是心裡的距離(曾經的夢想),不一定!

(PS:淺月感覺這部番的標題說不定真的是欺詐,她們真的能到達南極么...)

感謝大家閱讀啦!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淺月輕小說 的精彩文章:

別自顧自的失望,《京紫》的優點難道大家還不明白么!

TAG:淺月輕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