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南海與紫禁城的神秘「夾道」,別有洞天!

中南海與紫禁城的神秘「夾道」,別有洞天!

南長街,是一條中南海與紫禁城的「夾道」。

京報網 張寧/攝

清代,未修南長街前,這裡集中了會計司、煤炭庫、章儀司等部門,為紫禁城內的生活提供保證。

清代北京皇城平面圖

民國初年,才在社稷壇的牆上打開豁口,開闢新街,並在街口修建了一座高大的拱門,上題「南長街」三個大字,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南長街南口大門。

與身為六朝古都的北京城相比,百年南長街顯得十分「年輕」。

但得天獨厚的位置依然讓它充滿了無與倫比的韻味。

漫步南長街

南長街的北端緊鄰著西華門。

清代帝後游幸西苑、西郊,多由此門而出;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時,慈禧和光緒也是從這裡西逃的。

西華門及左右兩側的「影壁樓」 。 京報網 張寧/攝

西華門兩側有一排影壁樓, 這在故宮四大門中可謂「獨一無二」。

西華門入口處的影壁樓。 視覺中國圖

上世紀70年代,北京飯店修建「新東樓」時,樓層設計過高以至於能遠眺中南海內景。出於安全考慮,周總理親自帶人實地測量,才在西華門建起了5棟影壁樓。

倘若到這兒走上一走,碧綠的護城河映襯著故宮角樓,就宛如置身於美麗的圖畫中。

京報網 張寧/攝

這個角度可謂是北京城的標誌性 「角度」了!

南長街的南端則與西長安街相連,筆直的馬路是它的脊樑。

衚衕與四合院如筋絡和肌理般遍布其中。

南長街上的四合院 京報網 張寧/攝

每一處,都帶著老北京城獨有的韻味和美麗,也寫滿了無數傳奇與回憶。

消失的「54號」

過去,南長街中遍布著很多小衚衕,但隨著歲月的變遷,許多已經「名存實亡」,大宴樂衚衕就是其中一條。

京報網 張寧/攝

看名字,以為與皇家樂坊有關係,其實這裡過去是給皇宮內院燒制草紙的地方。

據說當時共有七十二間房,每間房裡都有熬制草紙的灶台,終日黑煙滾滾,所以在清朝被稱為「大煙筒衚衕」。

民國建立後才諧音雅稱為「大宴樂衚衕」,工坊也改作了民居,還曾住過不少名人。

大宴樂衚衕26號(舊稱南長街54號,今無存),就曾是梁啟超、梁啟勛兩兄弟的故居,他們在此度過了十餘年相濡以沫的光陰。

梁啟超(左)與梁啟勛(右)

辛亥革命以後,梁家兄弟海外歸來,意圖在政壇一展身手。

1912年9月,梁啟超被任命為司法總長,梁啟勛任中國銀行監理、幣制局參事,親手制定「袁大頭」中金、銀、銅的比例。

「袁大頭」

在忙碌的工作中,他們亟待要覓得一處庇身之所,幾經輾轉最後選定了「南長街54號」。

這處佔地四畝的宅院共有40間,里外三進,最高的南房曾是梁啟超的固定卧房。

南長街54號 原布局示意圖 京報網 楊盼/繪

梁啟超之子梁思成與林徽因的訂婚儀式便是在這兒舉行的。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這座宅院還成了保護愛國人士的秘密基地。

梁啟勛曾收容掩護了不少學生,通過地下組織送往解放區。直到1982年,梁家人才搬離「南長街54號」。

後來,由於這裡緊鄰中南海,出於保密與安全起見,這座歷經滄桑的宅邸也沒了蹤跡。

與天安門零距離的中學

如今的大宴樂衚衕已經成了一條柏油馬路,只在衚衕深處保留著一所學校。

大宴樂衚衕11號,這裡原是北京六中的校址。 京報網 張寧/攝

這裡原是北京六中的校址,後來與僅有一牆之隔的北京二十八中合併為「長安中學」。

瞧瞧這位置,南臨長安街,西臨中南海,東臨天安門、中山公園,說是「與天安門零距離的中學」也不為過。

位於西長安街上的南校門,這裡原是北京市二十八中校址。 視覺中國圖

曾有人開玩笑地描述就讀於此體驗:鍛煉跑步到天安門廣場,組織活動到中山公園,入隊儀式在中南海禮堂……

得天獨厚的條件可見一斑。

二十八中學學生在長安街上長跑。1973年12月1日,北京日報,王寶琴/攝

21世紀初,「長安中學」,又併入「一六一中學」,它的前身是著名「北京女一中」,北京城裡最早的女子中學之一。

百年老校「女一中」

1913年,民國初建,女性受教育的權利日益被重視,「女一中」在宣武門內鮑家街成立,最初只有學生26人,教職工15人,還算不上真正意義的女子中學。

1926年,經在該校任教的李大釗努力爭取,才從北洋軍閥手中為學校爭得清室善後委員會官產——原清內務府會計司南花園舊址(現北長街113號)用於建校。

李大釗 北晚新視覺圖

也就是現在161中學的北校區。

161中學北校區,曾是清朝內務府會計司南花園。 京報網 張寧/攝

受李大釗影響,許多進步青年來到「女一中」任教,「女一中」的革命活動一直很活躍,巾幗不讓鬚眉。

校園內景,漢白玉欄杆,紅牆灰瓦的建築極有特色。 京報網 張寧/攝

抗戰期間,這裡也是愛國學生運動策源地,「北平大中學校抗日救國學生聯合會」就設在此處。

北京市女一中的實驗室。1964年4月1日,北京日報,馮文岡/攝。

鄧小平的夫人卓琳,還有著名演員張瑞芳都是從「女一中」畢業的。

1972年,鄧小平同志和夫人卓琳(右)在江西。北京日報1997年2月22日第4版圖

著名演員張瑞芳,《李雙雙》劇照。北晚新視覺圖

直到1972年,「北京女一中」才改名為「北京一六一中學」,校名由陳雲題寫,後又陸續兼并了多所學校,形成「一校三址」的格局,如今已是北京城裡有名的重點高中之一。

陳雲(右一),革命家、政治家,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北京日報圖

南長街,就是這樣美麗而低調。

古都的韻味浸潤其中,百年的傳奇銘刻其中,還有那些割捨不掉的情結與回憶。

漫步其中,總會有萬千思緒湧上心頭。

倘若您還沒去過,不妨去走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芝麻匠通訊社 的精彩文章:

80年代穿上它,你會遭到「全民圍剿」!

TAG:芝麻匠通訊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