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基與益陽茯茶
感謝大家對桃江茶美人的關注,目前,編輯部已收到多方信息,經過幾百條信息的篩選,有幾條非常接近圖片人物,現正在核實桃江茶美人和茶小哥的基礎信息,一旦核實,就會第一時間,在公眾號發布。謝謝關注。今天給大家講講張國基先生與益陽茯茶的故事。
1月13日益陽日報龍麟茶館版面
1月9日,原益陽茶廠副廠長孫勝利先生來到龍鱗茶館編輯部,講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全國僑聯主席、華僑教育家張國基先生來益陽茶廠視察,與茯茶結緣的故事。
張國基先生,1894年生於迎風橋一偏僻小山村,歷仼全國第三屆僑聯主席、第四屆僑聯名譽主席,是第六、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為促進海外僑胞愛國熱情作出了重要貢獻,是著名華僑教育家。他時刻不忘家鄉建設,1983年將海外學生寄給他的10萬壽金交給家鄉搞電網建設,讓家鄉通上了電。
「那是1985年10月5日,我記得很清楚,廠里接到了地委的電話,說張老第二天會到我們廠視察。」雖然時隔30多年,但孫勝利記憶尤新。
當年10月,張國基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益陽,準備來茶廠視察。接到電話後,益陽茶廠厂部確定由廠長陳先敬和副廠長孫勝利負責接待。第二天上午9時許,幾輛小車停在了廠辦公樓前,當年92歲高齡的張國基先生在益陽地委書記何曉明陪同下緩步走來。「他有一米七多的個頭,身穿一身藍布中山裝,腳穿白底黑布鞋,鄉音未改。」孫勝利沉浸在初見張國基先生的記憶里。當時,大家將張國基一行人迎進了廠會議室。隨後,陳先敬將建廠、生產、西北銷售等基本情況作了簡短彙報。休息片刻後,張國基便提出去生產車間看茶磚生產。
孫勝利說,我記得張國基先生當時走得較慢,但很穩健,在秘書的陪伴下來到了茯磚生產車間。我急忙跟上前去,將茯磚茶從毛茶到半成品茶,從半成品發酵到稱量、加茶汁,到攪拌、汽蒸,又從茶胚入模到壓磚、退磚、包裝、進烘簡單作了彙報,他聽得很仔細,還不時讓我指出工序給他看。他特別對稱量、加茶汁、汽蒸一體機大加稱讚,說:「這個自動化機器好,既節省勞動力、又減輕工人師傅勞動強度。」當張國基先生走進茯茶烘房後,便問我:「這個香氣很好聞,是什麼香味?」我告訴他:「這是茯磚茶特有的『菌花香』 ,是茶葉內含物與一種人工培養的微生物(冠突散囊菌)發生生化反應產生的。」他點了點頭,連連讚歎:「真香!真香!」
「我們聽到了張老的讚美,很自豪、很激動,但沒想到,接下來發生的事更讓我們喜出望外。」孫勝利說。他記得,張國基在離開車間的路上,問了一句:「可不可以讓我呷杯茯茶?」廠長陳先敬忙說「當然可以。」一邊要我趕快去作準備。我將茯茶用茶刀從中打開,讓張國基先生近距離查看了「金花」 ,還聞了干香。隨後,取出5克茶放入250毫升的審評杯中,用沸水沖泡,他還說這是第一次看茯茶的沖泡,沖泡期間,他問為什麼茯茶要泡這麼久?我回復他:「因為茶磚原料稍粗、壓得又緊,時間短了沒味道。」8分鐘後,我將茶湯倒入審評碗中,讓張國基先生聞香氣、再看湯色、品滋味,當看到紅黃明亮的茶湯,品到濃郁的「菌花香」 ,張國基先生連講了幾聲好呷!好呷!陳先敬還請張國基多作點指示、提些意見。張國基說:「你們把這種粗的毛茶加工成這麼香、這麼好呷的茯茶,很不簡單,希望搞得更好,西北少數民族會感謝共產黨和茶廠的。」簡短的幾句話後,便離開了茶廠。
「張國基先生視察的幾天後,我們收到了他親筆題寫的字。」孫勝利回憶說,當時,張國基先生託人送來了他為益陽茶廠書寫的「益陽磚茶香萬里——訪湖南省益陽茶廠」,落款為「九十二歲張國基(加蓋紅色圖章)」的條幅,並囑咐說:「下次我還會來。」
TAG: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