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如何避免親子閱讀中的「權利之爭」?

如何避免親子閱讀中的「權利之爭」?

大家好,我是圈主華川,育有一兒一女。曾留學歐洲,是美國正面管教家長講師。在此與您分享二胎孕、產、育兒知識,以及自家倆寶的親子教育經驗。

作者|川爸來源| 華川家庭課堂 (ID:qzmmquan)

現在的生活節奏,特別是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都比較快。上有老下有下的爸爸媽媽們大部分時間又要忙於工作,陪伴孩子的時間就顯得彌足珍貴,值得我們用心對待。而親子閱讀因為又能陪伴孩子又能長知識,可謂一舉多得,自然就成了越來越多白領父母主要的親子方式。對於那些希望孩子學習英語的父母,英文親子閱讀也成了重要的啟蒙途徑。

但不少家長在給孩子英文親子閱讀時,經常出狀況,嚴重的甚至家長吼娃兒嚎,完全讀不下去。今天川爸為大家分析幾種典型狀況以及對應解決方案。

01

狀況一:該讀哪本書,到底誰說了算?

對於今晚是讀這本書,還是那本書的爭端,一般是三歲以上的孩子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太小的孩子還沒有什麼判讀和審美能力,爸媽想讀哪本就哪本,不會太抗拒。而三歲以上的孩子,已經會有自己的喜好和偏愛,越來越有主見,不容易投降。

如果沒有周密的閱讀計劃,只是泛讀,則大可尊重孩子的選擇,讓TA說了算,想讀哪本就哪本,或者預先粗選一個範圍,讓孩子決定讀哪本。如果是採用系統的分級讀本,希望孩子能夠一步一步逐級爬坡式的親子閱讀,則需要講求一些步驟和方法。

首當其衝就是購書環節,如果所購書籍本身就不合適,包括英語的難度、內容是否符合孩子的認知水平、甚至繪畫風格是否被孩子接受都需要考慮。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購書前仔細看看擬購書籍的介紹,其推薦閱讀年齡是否合適,內容是否符合自己孩子的認知水平(三歲的孩子肯定不愛看歷史類繪本),同時也翻看一下以前購買者的評價反饋。最後,對於有內頁照片或視頻介紹的書籍,也可以讓孩子參與挑選,徵求孩子的意見(孩子是否喜歡這種繪畫風格、人物或者動物形象?)。孩子們通常都會對自己參與決策的東西更有親切感,更容易接受和執行(成年人也一樣)。

購書環節之後,實施閱讀計劃之前,則建議和孩子提前溝通,共同制定閱讀選書規則,比如,每天晚上就寢前,一共讀三本書,其中一本書由爸爸/媽媽挑,剩下兩本由寶寶自己挑(可中文可英文);或者藉助幫孩子建立日常作息習慣的機會,設點小「局」,比如,工作日從幼兒園回家後,先吃點零食水果(甜頭),五點到五點半和媽媽一起讀某某書等等。

02

狀況二:閱讀節奏和閱讀頻率不好把握

閱讀節奏這裡主要指閱讀的語速,主要是要不要故意放慢語速讀英文。如果是給孩子讀中文繪本,我相信沒幾個家長會拖腔拿調慢半拍地讀給孩子聽。其實英文親子閱讀也一樣,沒有哪一本英文繪本所配原版音頻是故意放慢語速的,就是要讓孩子感受正常的英文語速,不用擔心孩子聽懂與否。孩子聽不聽得懂一是取決於有沒有有效的圖文對應(圖片內容和聽到的英文對應),二是量,聽得夠不夠多(同一個詞或句子如果聽到多次,或者在不同書中都多次見過聽過這個詞或句),和語速關係並不大。反而,如果孩子習慣慢節奏的語速後,正常口語中的連讀、強弱音都會是個問題。

閱讀頻率主要是指一本繪本究竟該讀多少遍。畢竟正版的英文繪本都不便宜,學齡前兒童看得繪本一本就得二三十元,也就二十來頁,要是買回來就看一遍,似乎太肉疼了。這個問題我們還是得分幾方面來看。

第一仍然是選對書(確保孩子感興趣),上面已經討論不再贅述。第二就是分種類,泛讀類和精讀類繪本閱讀方式是有區別的。對於泛讀類的繪本(普通故事類繪本大多是泛讀),一般只要孩子不特別討厭,有個三四遍基本就可以了,之後就看孩子自己的喜好了。我們家《Brown Bear系列》至少已經讀了二十多編,現在二寶還時不時自己拿出來翻看,但也有一些繪本,讀過兩遍之後,再沒碰過。對於精讀類繪本(比如《Fat Cat on the mat》這類自然拼讀類故事繪本),則至少四遍,讓孩子能夠達到拿著書自己熟練流暢地讀出來的程度(主要針對四周歲以上的孩子),有些孩子可能四遍就能達到這個標準,有些孩子則可能需要讀更多遍,總之,以這個標準檢驗即可。

當然,老生常談,上面所說得閱讀遍數的前提仍然是呵護孩子的英文閱讀興趣,如果孩子實在不喜歡再讀某本書,就不要強求,千萬別把快樂的親子閱讀變成痛苦的學習壓力。

03

狀況三:孩子老打岔跑題

很多家長一定遇到過開會跑題的問題,94年春晚上李金斗和石福寬老師還有個相聲《跑題》,專門諷刺我們這些成年人身上的跑題問題。由此可見,連大人都免不了跑跑題,專註力更弱的孩子跑題就在所難免了。因此,對於類似問題,家長們淡定一點,不用太焦慮,核心還是從我們能做的事情出發,引導孩子回到親子閱讀的軌道上來。

對於打岔和跑題問題,我們簡要分兩種情況解決,一種情況是因為孩子對書本內容不熟悉,每翻一頁,對第一次看到的畫面都很新鮮:「媽媽這是什麼?」「他們在幹嘛?」「媽媽你看,蟲子還用刀叉吃飯!」

這種情況的解決方案比較簡單,在給孩子正是讀之前,帶著孩子先逐頁熟悉一下書本內容(即讀圖),讀圖的時候,對孩子感興趣的問題充分討論和講解(父母需要提前做好功課)。之後,再正式開始英文的親子閱讀,幫孩子將聽到的英文和書上的畫面對應起來。

第二種情況的打岔跑題,則大多是因為孩子對書上的某一形象或者情節比較感興趣,並與自己的生活(比如幼兒園的遊戲)產生聯想,比如家長讀到大灰狼要吃小豬,孩子可能會馬上爬到你腿上「媽媽,假裝我是那隻小豬,你是大灰狼,你來吃我吧!」

對於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靈活判斷,如果孩子只是一時興起,而且家長滿足孩子好奇心的時間不會太長,類似上面假裝大灰狼嚎叫一聲並親一下孩子,配合一下孩子也無妨。但如果孩子打岔的頻率過高,則需要和孩子商量好親子閱讀的流程,提前讓孩子知道親子閱讀大概會有哪些步驟。比如,新買了一本《咕嚕牛》,我們可以和孩子提前商量,頭三邊,主要由媽媽讀給寶寶聽並加上必要的翻譯講解,幫孩子熟悉故事內容。從第四遍開始,媽媽可以陪寶寶一起玩角色扮演的遊戲,媽媽當小老鼠和其它動物,寶寶當咕嚕牛;從第六遍開始,寶寶當小老鼠,媽媽當其它動物和咕嚕牛,以此類推,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逐步增加孩子的「戲份」。順便提一下,角色扮演是很好的加深理解的方式,等孩子熟悉書本內容後,完全可以和孩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親子閱讀(或者任務分配,一問一答式)。

還可以和孩子約定,工作日時間緊張的時段,和媽媽好好配合親子閱讀,而在類似周五晚上、周六周日時間相對寬裕的時候,可以陪寶寶一起基於繪本做一些親子活動:比如可以到網上下載一些繪本主角相關的塗色頁和孩子一起塗一塗、畫一畫;或者用橡皮泥捏出書中的動物、人物;或者一起做手工,把孩子打扮成書中主人公的形象(比如《Little Princess》中的小公主,用金色的紙做個王冠,再給孩子套一件爸爸的白短袖T恤就OK啦)。

以上內容,供正在堅持親子閱讀的家長們參考。

--------End---------

作者簡介

川爸:「華川家庭課堂」核心導師,美國正面管教家長講師、英語閱讀推廣人、牛津閱讀樹培訓師。川爸擁有多年海外工作的經歷,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川爸堅持每天陪孩子閱讀英文繪本40分鐘,8歲的兒子和4歲的女兒都能自信地用英語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胎媽媽圈 的精彩文章:

不被打擾,孩子成長的奢侈品

TAG:二胎媽媽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