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這次很穩!小米進軍美國更有優勢 華為被針對的太慘
近年來,進軍海外、國際化,成了國產手機品牌的新發展方向,而且碩果累累。
2017年,華為成為歐洲第三手機品牌、小米登頂印度智能手機市場、OPPO亞洲手機市場出貨量奪冠,一個個好消息似乎在說,國產手機的國際化之路已經勢不可擋。
不過,2018年初,國產手機品牌就遇到了當頭一棒,因為在中國手機進軍美國這個全球最重要的手機市場之一的時候,遇到了意外強大的阻力。
在剛結束的CES 2018上,華為本要宣布與美國運營商AT&T達成共同銷售華為Mate 10Pro的合作,和大舉進軍美國手機市場的計劃。最後卻疑似因美國政府的壓力,遭遇AT&T的臨時變卦,鎩羽而歸。
雖然華為手機仍能通過公開渠道和線上渠道在美國繼續銷售,但缺失了在美國市場手機銷售量佔90%的運營商渠道,華為2018年衝擊蘋果世界第二手機手機市場份額的已經幾乎無望。
禍不單行,其實在美國,華為除了CES 2018會上的冷遇之外,還碰到了其他大麻煩,這次還連帶國內另一個通信巨頭——中興。
近日,一名美國國會議員向政府提交了一份名為「保衛美國政府通訊法案」的新提案,旨在禁止美國政府機構使用中興和華為的手機和設備。該議員稱,這些廠商的技術未來會危及到美國國家安全的威脅,並認為使用這些設備「將會監控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美國對中國品牌進入美國本就阻礙重重,這次變本加厲的針對起在美國市場已有建樹的中興,著實讓人感覺欺人太甚。
要知道,一些調查顯示,為了更好的貼近美國消費者,中興等在美銷售國產品牌,已經在美國有意弱化自身中國品牌的形象。
如國內媒體在CES 2018上的一次採訪中,許多中興(ZTE)的美國參觀者表示,並不知道中興是中國品牌。不過,現在看來,即使如此,仍換不到信任。
相比蘋果、三星等已經非常成熟的國際電子消費品品牌,華為、小米、OPPO等國產新秀的起步較晚一些,不過經過這幾年在國內的茁壯成長和海外的強勢擴張,已經有後來居上的趨勢,並且相繼宣布要進入美國,這一最後國際上主要的手機市場。
不過,從華為、中興的遭遇看來,在國產手機廠商本想在2018年繼續一鼓作氣在美國市場高歌猛進時,等待他們的可能是銅牆鐵壁。這不由得讓人擔心也有進軍美國計劃,並要與美國運營商合作的小米、一加等華為的後來者。
在華為美國市場受挫,中興、聯想舉步維艱的情況下,如果小米進軍美國市場再失敗,這無疑會讓近年崛起的國產手機品牌,在前進的道路上遭受不小的打擊。
幸運的是,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小米相比華為,在進軍美國市場的條件上,有不小的優勢。
1.核心業務不同
小米在公司性質上更接近一個智能硬體、電子消費產品和互聯網公司,與華為、中興除手機業務外,在通訊上也擁有核心技術和大量業務不同,國會議員多次提起,類似「保衛美國政府通訊法案」的提案,對小米並不成立。
所以,從理論上講,小米、一加等主要為手機業務的公司,初入美國,尋求運營商合作時,並不會面臨如華為、中興一樣的政策上的限制。
2.與高通關係緊密
高通與蘋果的專利大戰,在科技圈沸沸揚揚。與高通合作緊密的小米,如果能進入美國,給你蘋果以壓力,顯然也是高通願意看到的。小米在當地有了個朋友,事情辦起來也會容易很多。
3.避開蘋果
蘋果作為智能手機的開創者,一直引領者智能手機發展的潮流,在今天的手機市場,仍有著不可匹敵的地位。但蘋果還是給友商留了一條後路,就是自己只專註高端,對中低端市場的產品,並不太關注。
在高端市場上,強如三星,與蘋果仍有很大差距,華為更是如此。去年,華為Mate9銷量破1000萬,已是華為高端產品有史以來最好成績,而大部分都價格不菲的iPhone,近幾年每年都有2億部左右的銷量。
所以,華為Mate10 Pro就算如願進入美國運營商市場的第一步,在與iPhone競爭時,能取得什麼成績,還有很大不確定性,而小米就有所不同,小米極具性價比的定價,在直面蘋果時,明顯壓力會小很多。
4.打鐵還需自身硬
HTC在美國曾深受專利戰打擊,美國本土企業谷歌,在有本土優勢的情況下,推出的Pixel表現依然慘淡,這都證明,如果自身不夠硬,那麼在美國賣手機,比僅僅與渠道商合作要難多了。
雷軍曾表示,小米在「精心準備」進軍美國市場。在「精心準備」下,目前小米在全球已經累積2萬3700項專利,並與諾基亞等專利大戶都有授權合作,顯然表明小米已經具備一定的抗擊能力,不會想剛進入印度市場時一樣,因專利被懟。
最後
美國市場勢必是一個難以入口的肥肉、華為因核心通信業務太過強大,而被美國拒之門外。小米等年輕的國產手機公司也不得不在進入美國後,面對運營能力的考驗和異常激勵的商業競爭。
近幾年迅速成長的國產手機品牌,如今在美國市場,進行一次大考,也未必是一件壞事。長遠來看,只要給與時間,相信即使是如此困難重重的市場,也會被日益強大的國產品牌拿下。
TAG:72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