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以前是不懂國際學術界的規矩,現在呢?

我們以前是不懂國際學術界的規矩,現在呢?

歡迎點擊「科學網」關注我們!

規矩。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

最近的「高鐵扒門事件」又一次讓我們思考「規矩」和「規矩意識」的重要性。雖然個體事件不能反映整個社會的現狀,但現實中聽到的、看到的、讀到的一個一個的個體事件,就會讓你對有些方面產生一個印象。

由於國家各個方面發展太快,人們的思想自然也就跟著變化快。經濟發展的速度之快與其他方面的不協調產生的各種問題,也日益顯現出來。

我經常跟年輕的學生們說,我們國家的快速發展就是最近幾十年的事情,國家的科研走上正軌沒有多少年,我們研究組有經費能夠做點自己想做的研究,也就是近十幾年的事情。從1998年中央決定中國科學院開始知識創新工程,科研局面有了一個新的開始。回頭看,國家是越來越富裕了,我們的科研條件和環境明顯應該是越來越好了。

慢慢的,我們會發現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出現問題,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不正常的是,有些事情不是越變越好,而是越來越糟,這就是大問題了,如當今的自然環境、社會治安環境還有人們的社會公德和倫理等。

我們一方面看到國家的法制建設越來越健全,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的似乎人們的規矩意識越來越差。

那麼學術界這個群體,是不是會好一些呢?

圈內的人都有自己的體驗,都有自己的觀點。參照物不同,結論也就不同。現在大學老師們經常抱怨的關於大學生的各種問題,研究生導師們抱怨的關於研究生的各種問題,就會說明一些問題。最虐心的是近年國際學術界對中國學者這個群體的「處理」,更是讓每一個業內人都心焦。我國學界的學術不端事件一起接著一起,網上的論文買賣如火如荼肆無忌憚,國際學術期刊接二連三成批成批的把中國學者的論文被撤稿下架!

舉幾個例子:2015年兩次的集體被撤稿事件:3月英國現代生物出版集團宣布撤銷旗下12種期刊的43篇論文,其中41篇來自中國。2015年8月,Springer出版集團撤稿64篇,作者均來自中國。

還有報道說「2015年10月,愛思唯爾撤銷旗下5本雜誌中的9篇論文,全部來自中國。僅在2015年到2016年間,幾大國際出版集團的4批集中撤稿中,涉及中國作者的論文就有117篇。」(https://zhuanlan.zhihu.com/p/26518439)

2017年4月:Springer Nature出版集團旗下《腫瘤生物學》(Tumor Biology)期刊撤稿107篇,論文的作者全部來自中國,並說明撤稿原因是論文作者編造審稿人和同行評審意見。

2015年中國科協為此還專門在學術界提出了《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的「五不」行為守則》。我們看看這「五不」守則的內容,也藉機在這裡宣傳一下:

【第一,不由「第三方」代寫論文。科技工作者應基於自身研究工作和真實的實驗數據完成論文撰寫,堅決抵制「第三方」提供論文代寫服務。

第二,不由「第三方」代投論文。科技工作者應學習、掌握國際學術期刊投稿程序,親自完成提交論文、回應評審意見的全過程,堅決抵制「第三方」提供論文代投服務。

第三,不由「第三方」對論文內容進行修改。論文作者委託「第三方」進行論文語言潤色,應基於作者完成的論文原稿,且僅限於對語言表達方式的完善,堅決抵制以語言潤色的名義修改論文的實質內容。

第四,不提供虛假同行評審人信息。科技工作者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如需推薦同行評審人,應確保所提供的評審人姓名、聯繫方式等信息真實可靠,堅決抵制同行評審環節的任何弄虛作假行為。

第五,不違反論文署名規範。所有論文署名作者應事先審閱並同意署名發表論文,並對論文內容負有知情同意的責任;論文起草人必須事先徵求署名作者對論文全文的意見並徵得其署名同意。論文署名的每一位作者都必須對論文有實質性學術貢獻,堅決抵制無實質性學術貢獻者在論文上署名。】

這5條守則可以說都是基本的學術規範。

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難道這些規則今天的中國學界不知道嗎?還是當今的中國學者不了解呢?

學術規範是需要學習的,需要培訓的。這不是小事,但是似乎並沒有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學術界到底有哪些學術規則、學術規範,學術人有哪些底線,也確實不是每個學術人都清楚的。

以我個人的經歷看,我們以前是不了解國際學術界的一些規矩。如我接觸的國內的學術期刊,到現在編輯部要求作者投稿時同時推薦審稿專家的不多,要求作者投稿時說明自己論文的學術貢獻的也不多見。我印象中以前投稿(上世紀80年代)是需要研究組長(導師)同意,研究室主任同意(簽字),研究所(科技處)開具介紹信,有時候還被要求說明是稿件是否有政治問題,是否泄密等等。

我還記得第一次給國際期刊投稿,需要單位的外事和科技等部門開介紹信,到北京海淀區公安局備案,然後才能到郵局去辦理郵寄手續。稿件格式等主要根據紙質期刊上的徵稿說明。雙倍行距(double space)、加行號等,就是在那個時候才知道的。國內的稿件主要在300字或400字的方格信紙上謄抄的。通過國際投稿,知道了有Cover Letter,知道了對專家審稿意見要一一回復,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也沒有聽說過的事情。

隨著國門的打開,國內學者走出去,國外學者邀請進來,到今天國家實施的各種人才計劃吸引了大量在國外受過科班培訓的優秀學者回國工作,使得國內學界對國際學術規矩越來越了解,也逐漸融進(走進)了國際學術圈。當今的研究生們更是幸運,趕上了好時候,從入學開始就能夠接受國際視野的學術規範培訓。所以,當我們內心的各種期盼與我們看到今天的各種現實不一致,甚至差距太大的時候,心裡自然就會產生一些疑問: 我們的學術界現在是不是出了問題?問題出在哪裡?

以前我們可以說是不懂國際學術界的規矩,可現在的情況一定不是這樣了。

那麼,我們還是要問:為什麼會是這樣?為什麼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呢?

我們每年在為我國的學術論文數量和研究生培養數量位居世界前茅的事實倍感自豪的時候,是不是還應該有一些其他方面的思考呢?

轉載本文請聯繫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註明本文來自王德華科學網博客。

鏈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1094942.html

關注我們

微信號:sciencenet-cas(長按複製) 或長按下方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引力波背後故事:愛因斯坦的先知、失誤和荒唐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