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成功的能吏——馮道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每個君主的目的不同,利益取向不同,興趣愛好也不同,自然要組建起一個自己的班子,用人當然是用自己的心腹啦,這樣才能掌控全局嘛。前朝遺留的臣子怎麼敢放心的任用呢,萬一給你使絆子咋辦,把你架空了你不又成了另一個漢獻帝嗎。
而今天要講的這位就不同了,馮道老先生歷仕四朝十帝!馮道早年曾效力於燕王劉守光,歷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先後效力於後唐庄宗、後唐明宗、後唐閔帝、後唐末帝、後晉高祖、後晉出帝、後漢高祖、後漢隱帝、後周太祖、後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間還向遼太宗稱臣,始終擔任將相、三公、三師之位。在這個中國歷史上最無恥的時代,馮道每每都能出任高級別的要職,這可比我們的「三朝元老」要厲害的多呀。
五代十國時,行伍出身的帝王們性格暴戾,行為怪誕,前一秒還在和你談笑風生,後一秒就可能砍掉你的頭,讓自己的兒媳侍寢是常事,而那些兒子們爭先恐後的將自己的老婆奉上,為的是能讓老婆在自己的父親的耳邊吹吹風,使自己獲得更大的權力,愛屋及烏嘛,讓父親愛上自己的老婆就相當於愛上了自己......在這個擁有幾千年燦爛文明的國度里,在政府高舉三綱五常的旗幟下,太陽底下就發生了這樣不齒的事。我想起了諸葛亮罵死王朗中的一句經典台詞:「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以至狼心狗肺之輩洶洶當朝,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變為丘墟,蒼生飽受塗炭之苦 」,實在是太適合不過了。
既然馮道能在如此亂世之下歷仕四朝十帝,那自然有他的過人之處。
馮道早年投靠幽州節度使劉守光,當時他任掾屬,後來勸諫劉守光而將其惹怒,下了大獄。
劉守光兵敗後,馮道逃往太原投靠了晉王李存勖(就是高中《伶官傳序》裡面那個唐庄宗),當了太原掌書記,他居住的十分簡陋,吃的也是粗茶淡飯,有了錢就和就拿來幫助手下的士兵和僕人,李存勖稱帝後,擢升馮道為中書舍人,戶部侍郎。後因父死離職回家守孝,家鄉收成不好,便將自己的財產拿來救濟百姓。他任職期間,經常向皇帝進諫,勸諫皇帝惕勵自省,施仁義,克己欲,而皇帝也常常「嘉納之」。(後唐庄宗、後唐明宗、後唐閔帝、後唐末帝)
兒皇帝石敬瑭滅後唐後,建立了後晉,馮道又投奔了後晉,直接拜為宰相,因為石敬瑭是在契丹的扶持下壯大的,後晉向契丹稱臣,石敬瑭還稱自己是「兒皇帝」,兒子嘛,自然要去契丹朝拜,這時馮道又被派上了用場,馮道發揮出他處變不驚的能力,博得契丹皇帝紅顏大悅,石敬瑭自然也對馮道愈加尊敬。後來契丹還是把後晉滅了......(後晉高祖、後晉出帝)
馮道又歸附了後漢,拜為太師,任職期間,他屢次進諫,挽救了不少官員和百姓的性命。(後漢高祖、後漢隱帝)
後來,後漢監國郭威篡權,建立後周,是為後周太祖,馮道又被拜為太師、中書令。周太祖死後,他的養子柴榮繼位,是為周世宗。服喪期間,北漢劉崇乘機攻打後周上黨,周世祖想御駕親征,馮道認為太過輕率,不同意。周世宗說:「昔日唐太宗平定天下,都是親自出征。」馮道說:「陛下不能和唐太宗相比。」世宗又道:「漢軍乃是烏合之眾,若遇我軍,如泰山壓卵。」馮道仍道:「陛下不是泰山。」世宗大怒。同年三月,周世宗親征北漢,不讓馮道隨行,命他擔任太祖皇帝山陵使,主持太祖喪事。不久,周世宗在高平之戰中大敗北漢。四月,周太祖入葬嵩陵,還沒來得及袝祭太廟,馮道便在十七日病逝,終年七十三歲。周世宗聽聞,廢朝三日,冊贈尚書令,追封瀛王,賜謚文懿。----百度(後周太祖、後周世宗)
這就是四朝十帝。。。
馮道死後,當時的人們對他評價是很高的:「當世之士無賢愚,皆仰道為元老,而喜為之偁譽」。
馮道性情敦厚,勤奮好學,安貧樂道。關鍵在於,他每仕一朝一帝,都能恪盡職守,提攜賢良,愛民如子,事君盡忠,不結黨,不營私。他在自己的自述《長樂老敘》中說:「在孝於家,在忠於國,口無不道之言,門無不義之貨所願者下不欺於地,中不欺於人,上不欺於天」,講的很中肯,他的這些品德在那個禽獸食祿的時代是難能可貴的。雖然他歷仕四朝十帝在三綱五常的儒家眼裡是很不齒的,罵他不知廉恥,但這些原教旨的批評家批評馮道時從來不以他的功績為標準,而是道德!他們把「忠君」觀念的帽子扣到馮道身上,用自己以為的標準去要求別人,而自己卻沒有什麼成就,人浮於世,尸位素餐。拋開所謂「忠君」的觀念,馮道的德行和功績可以說是出類拔萃的。
至於馮道為什麼會歷仕四朝十帝而不倒,他的詩《偶作》中就給出了答案:
但教方寸無諸惡,狼虎叢中也立身。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