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績效考核 師德被邊緣化

績效考核 師德被邊緣化

去年12月25日的《中國青年報》教育圓桌版刊登了張學炬老師寫的《這裡的績效工資淪為考勤工資》一文。作為一名基層教師,筆者深有同感。

績效工資淪為考勤工資在基層學校比較普遍,重勤輕能、重勤輕德的情況幾乎都存在,這有悖於績效工資發放的初衷。從根本上講,績效工資是衡量一名教師德能勤績的綜合考量,那麼,績效工資為何會在基層學校淪為考勤工資呢?

首先,有些學校根本不知道師德究竟該如何考量。校長覺得只要老師每天都能按時到崗,完成教學任務,在學校及上級的各項檢查中沒有出現大的紕漏,師德就可以過關,於是,這項在績效工資考核中排在首位的考核就被淪為了可有可無的內容。事實上,學校老師只要身體無恙,基本都能堅持按時到崗,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那麼,師德考核是否就可以被邊緣化?

筆者認為並非如此。師德考核實際涉及教師的方方面面,比如是否能夠按時完成備課任務,是否能夠加強對學生的安全管理,課堂上是否做到了「一崗雙責」,以及是否從事課外兼職等。這些工作範疇內的事情,每一項都是觸碰師德底線的重要內容。可是,這些內容若要學校領導每天親自去抓,顯然又忙不過來,如果有時間也只是在教師會上偶爾提到,所以,師德這項最重要的考核內容逐漸被淪為邊緣。

其次,學校對教師能力的考核很單一,缺乏說服力,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對教師能力的考核似乎只有一點:考試成績。以筆者所在的學校為例,一般情況下,按照上級要求,學校一學期會進行期中和期末兩次考試,期中考試因為不進行輪換監考和閱卷,所以不進行排名,學生成績高低不會被學校領導重視。而到了期末,中心校會組織各校輪換監考,分大學區進行閱卷,組織比較嚴密,考試分數要進行公布排名,所以,最終的成績單就成為衡量老師能力高低的唯一標準。教師們對此頗有怨言,但也沒有辦法。

事實上,在一個學期的教學時光里,考試只是其中的一項教學內容,教師的能力更多體現在日常教學的一些工作中,比如,課件製作、輔導學生參加科技製作、美術繪畫作品、徵文比賽、參加優質課賽教等。可現在,由於學校唯分數論,導致教師只看重成績,忽視教學過程,似乎考試分數高教學能力就強,「一白遮百丑」。顯然,這很不利於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

筆者認為,學校若只用考勤作為衡量教師績效工資發放的最重要的標準,很顯然是抓了芝麻,漏了西瓜。在德能勤績里,最重要的恰恰是前兩項:德和能,而一個德能兼備的教師永遠是最令人信服的。一些基層學校之所以重考勤輕德能,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思想意識里還有懶政思想——考勤要簡單得多,每月只需查考勤機進行匯總公布即可。對於教師德能的考核是要從平時教學的點點滴滴去發現,這當然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考核方案,並且要求學校領導親力親為。

對於一些基層學校的做法,上級部門也從不過問,只要發放績效工資時教師沒有意見,誰也不會去管是否合理。長此以往,績效工資就淪為了考勤工資,似乎只要出滿勤,就能全部領到績效工資,這根本無法起到提高績效的作用。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基層學校要真正把績效工資落到實處,真正發揮出績效工資的作用,就要走出唯考勤論的單一模式。

目前,上級部門對此並沒有一個剛性要求,各校基本都按自己的情況進行劃分,這也導致了績效工資管理的不規範。筆者建議,績效工資的劃分要把德能放在前兩位,按照德能勤績的比例,筆者認為40%、30%、10%、20%的劃分比較合理。

作為一名基層教師,筆者希望績效工資更能起到促進基層教育的作用,而要做到這一點,作為學校的管理者更要發揮出作用,讓績效工資分配更加合理規範,更加具有說服力才行。

(作者為基層教師)

歐陽劍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18年01月15日 10 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青年報 的精彩文章:

情感 | 主動追男生的女生是不是真的很掉價

TAG: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