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殿英為了討好蔣介石 專門做了一件蠢事 讓蔣介石尷尬宋美齡氣憤

孫殿英為了討好蔣介石 專門做了一件蠢事 讓蔣介石尷尬宋美齡氣憤

在中國,如何得體地「稱呼」一個人是一門學問,同事、領導、朋友、家人,不同的關係有不同的稱呼方法,除了姓以外,中國人還有字、號,死了後又有「諱」「謚號」,再結合職務、官位,總之複雜得一塌糊塗。

拿蔣介石舉例,我們大體可以看出對中國人的稱呼到底有多複雜。

在1948年蔣介石親自審定的《武嶺蔣氏家譜》里,蔣介石就有5個「名字」。

公(蔣介石),名中正,字介石,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

這裡面,瑞元是蔣介石的乳名,是他曾祖父給他取的名字。等錄入到家譜的時候,蔣介石又記作「周泰」,上學以後老師又給他取學名叫志清。「蔣志清」這個名字蔣介石用了很長時間,到日本留學、當兵都是用的這個名字。

除了蔣志清以外,蔣介石還有個不為人知的名字,叫蔣志新。蔣介石到日本學習時,和同鄉學友交換名片,看到「志清」這名字,很多人就奇怪,大清朝都如此腐敗衰落了,怎麼還有人會「志」於「清」。於是蔣介石便把「志清」改成「志新」,意思為有志於「革新」,1913年蔣介石宣誓加入中華革命黨時,用的便是「蔣志新」這個名字。

那最為人熟知的「蔣介石」「蔣中正」又是如何來的呢?

1900年,13歲的蔣介石轉學到榆林村的啟蒙書館裡學習,在讀完《易經》以後,蔣介石便決定改自己的名字。《易經》中有一句話寫道「介於石,不終日,貞吉」,《象傳》釋為「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意思是君子堅如石,能洞察秋毫,能預先知道事物變化,且剛而有度。於是蔣介石便將自己的名改為「介石」,字「中正」。

除此以外,還有人說蔣中正這個名字是蔣介石參加革命以後,為了表示自己將追隨孫中山革命到底而取的名字。

上述是蔣介石的「尊姓大名」,一般是家人、老師或者自稱所用。平時大家稱呼蔣介石,大多是會和職務掛鉤,由於蔣介石一生擔任職務超過上百個,這一掛鉤就複雜起來。

比如蔣介石一生中最引人為傲的是創立了黃埔軍校,所以他最喜歡別人叫他校長。他當總司令時,軍官們叫他「總座」,當委員長時,下屬們稱他為「委座」,侍從室的侍衛們叫他「先生」,到了台灣以後改為「老先生",蔣經國則為「小先生」,還有人叫他「總裁」「老頭子」。

對蔣介石,外國人就沒有那麼客氣了。如美國總統羅斯福,直接稱呼蔣介石為「花生米」,意思是小人物低能者,史迪威則叫他「響尾蛇」、「馬遊盪」。

蔣介石和其夫人宋美齡之間的稱呼也非常有意思。在兩人尚未成親前,蔣介石對宋美齡的稱呼為「三弟」「三妹」「美齡」「梅林」,隨著關係的升級不斷親密,到成婚以後,兩人則互稱「達令」(darling,英語意思為親愛的)。因為這一稱呼,土匪軍閥孫殿英還鬧出過笑話。

孫殿英是行伍出身,沒多少文化,聽到蔣介石和宋美齡互稱「達令」,就問別人這是什麼意思。那人故意揶揄他,說「達令」就是「最大的司令」的簡稱,孫殿英就信以為真了。

有一次孫殿英去見蔣介石,見面後行了一個軍禮,大喊一聲「達令好」!蔣介石被孫殿英這稱呼搞得一時摸不著頭腦,以為他是在和自己開玩笑呢,只能點點頭以示禮貌。

過一會兒宋美齡也來了,孫殿英起身敬禮,喊了一聲「達令好」!宋美齡的脾氣可沒蔣介石好,當即就氣白了臉,指著他的鼻子罵道:「你是什麼東西,竟敢喊我達令,這樣侮辱我。」嚇得孫殿英只好馬上抱歉,說自己不懂英語,理解錯了「達令」的意思。

這個故事半真半假,多半是時人編造出來諷刺孫殿英文化水平低、愛拍馬屁的。當然也有可能是孫殿英是特意在蔣介石、宋美齡面前賣「蠢」賣「直」,以體現自己的忠誠可用。但從中也可以看出中國人稱呼之複雜及重要性,連孫殿英這樣的土匪頭子都知道要在稱呼上下工夫來巴結人。

到台灣以後,蔣介石又了個有趣的稱謂,叫「空一格」。在台灣,凡是寫到「總統」「總裁」「蔣總統」或「蔣中正」時,都必須要空一格表示尊敬,比如說「先總統 蔣公」,總統與蔣公之間的空格是專門空出來的。

這是傳統中文文書里的一種書寫習慣,叫做挪抬,為了表示尊敬,需要在人名或稱謂面前專門留出一個字的空白,蔣介石「空一格」的稱謂由此而來。

主要參考資料

王光遠《蔣介石軼事》

劉典《蔣介石的另類稱謂》

王舜祁《蔣介石的一個史傳未見名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涯讀涯史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除了黑奴 還曾經有過紅奴、白奴和黃奴 殖民者罪行令人氣憤

TAG:涯讀涯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