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仰:與其焦慮,不如奮起

劉仰:與其焦慮,不如奮起

年輕人的焦慮不是一個新話題,從「逃離北上廣」到「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再到「假裝生活在北京」等等,媒體的一系列話題往往都對準當今中國年輕人的焦慮。雖然其中有不懷好意者人為的炒作成分,但不可否認,在今天的現實社會中,年輕人的確存在多種焦慮,需要我們客觀看待。

年輕人焦慮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看來是社會大環境造成的,而這個大環境的特點之一是變化非常快。上世紀90年代初,電視劇《外來妹》紅遍大江南北,故事說的是一批內地農村青年到沿海地區打工時的遭遇。雖然那時候也有如何適應的焦慮,但她們很快調整過來,將農村的生活方式和習慣變為現代工人的素質,成就了人生的成長和改變。當年,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的初中生進入工廠,經過短期培訓,大都能順利上崗,成為「中國製造」的中堅力量。如今,「中國製造」開始升級換代,年輕人依然靠九年義務教育的知識積累,已很難找到稱心的工廠工作,形成焦慮在所難免。

另一方面,幾十年來,中國的高等教育規模迅速擴大,但與中國製造企業每年大量用工缺口同時出現的是數百萬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困難。這顯示出教育的滯後,沒有及時、準確或者說有預見性地為經濟發展準備和提供適應性很強的從業人員。近年來,中國提出製造業的創新驅動和大力發展文化產業,這便對年輕人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所謂白領世界出現「碼農」「媒體民工」等稱謂,也顯示我們或多或少仍在拼體力而非靠智力和知識創造更大財富。再加上高房價、兩極分化,以及時不時炫個富的網紅,年輕人很容易陷入焦慮。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飛速發展,快得超出了國內外許多人的判斷。國家層面曾經制定過很多發展計劃,回顧一下就會發現,幾乎每一個計劃都提前完成了。這樣的高速發展雖然是一件令人興奮的大好事,但也的確造成了新形勢、新常態下對人才的更高要求與人才培養現實的脫節。這是造成當今年輕人焦慮感的重要原因。

事實上,世界各地的年輕人都存在焦慮。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歐洲多國陷入困境。它們受到各種社會麻煩的困擾,背後原因之一便是年輕人的高失業率。前幾年西亞北非幾個國家的動蕩,年輕人失業所產生的焦慮是推波助瀾的重要原因。不同的是,那些國家年輕人的焦慮得不到緩解,因為他們國家的整體經濟找不到出路。而中國不同。中國的經濟依然保持中高速增長,發展前景令全世界羨慕。因此,當今中國年輕人的問題是,如何使自己跟上國家的發展勢頭,並更強勁地推動這一勢頭,使自己的人生目標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齊頭並進。

有一個事例可以作為參照。二戰後,大批美國士兵複員,他們的就業問題成為社會問題。美國當時推出複員軍人上大學的計劃,使得很多隻懂開槍打仗的大兵有機會成為各領域的高端人才。因此,中國年輕人解決焦慮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不斷地結合國家的發展方向積累知識,從而順利搭上甚至駕駛中國崛起的快車。(作者是北京文化學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巴勒斯坦總統抨擊特朗普:耶路撒冷決定「扇了本世紀一耳光」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