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因為他們 才有「厲害了我的國」

因為他們 才有「厲害了我的國」

武漢科技報訊 王澤山、侯雲德兩名院士摘取了2017年度中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吳文俊、袁隆平……18年以來,29名傑出科學家獲此殊榮。

面對世界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日益興起的態勢,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強大的科技創新力量。這些年我國科技進步有目共睹,這是多年艱苦努力的結果。重大科技成果從零星到井噴,從量變到質變,人們看到,中國科技正站在飛躍發展的新起點。

「中國火藥王」王澤山 始終不忘父親教誨

「不做亡國奴,就必須有強大國防」

【王澤山,1935年生,吉林省吉林市人,是我國著名火炸藥學家,被稱為「中國火藥王」。1960年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哈軍工),1986年至今任南京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9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比炸藥發明者諾貝爾晚出生一個世紀的王澤山,在火炸藥研究方面的貢獻堪稱「中國的諾貝爾」。60多年專註火炸藥研究的他「用科學研究科學」,走一條自己的路,做出超越國外水平的原創成果。

把廢棄火炸藥變為寶

在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王澤山發明的「遠程、低過載、等模塊」發射裝葯技術,使我國身管武器的射程、最大發射過載、炮口動能等核心指標世界領先,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遠射程與模塊發射裝葯是火炮實現「高效毀傷、精確打擊、快速反應、火力壓制」的關鍵技術,也是火炮系統現代化的重要發展方向。這一世界性難題,雖經多年研究,但至今國際上未能完全解決其中的核心問題。彼時已到退休年齡的王澤山偏要啃下這塊「硬骨頭」。經過20多年的鑽研,他獨創補償裝藥理論和技術,通過實際驗證,我國火炮在應用該技術發明後,其射程能夠提高20%以上,彈道性能全面超過所有國家的同類火炮。

這並非是王澤山首次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時光倒回到1996年,他發明的「低溫感度發射裝葯與工藝技術」同樣摘此殊榮。時至今日,其材料工藝、彈道和長儲等性能仍全面優於國外技術。

早在上世紀80年代,王澤山率先攻克了廢棄火炸藥再利用的多項關鍵技術,在減少環境污染、降低安全隱患同時,變廢為寶,探索了軍民融合發展的新路。

60多年堅持不懈,王澤山不僅撰寫出版著作15部,建立了「發射裝藥學」,還主持編寫高校火藥學系列教材10部410萬字,先後培養了90餘名博士研究生,其中不少人已成為我國火炸藥學科、技術研究以及國防領域的領軍人才。

「不做亡國奴,就必須有強大國防。」父親的話讓王澤山從小就暗下決心。1954年的夏天,王澤山以第一志願報考了哈軍工,並成為班上唯一一名自願學習火炸藥的學生。64年時光飛逝,從翩翩少年到耄耋老人,王澤山強軍報國的初心始終沒變。

出門從來不要車

火炸藥研究經常要選擇極端條件去戶外做實驗,高溫酷熱、低溫極寒是常有之事。但年逾八旬的王澤山每次實驗都要親臨一線。就在此次獲獎前一個月,王澤山還兩度前往沙漠做實驗。「一次他帶著我們做實驗,零下27攝氏度,數據採集儀器都不工作了,他卻堅持了一周,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王澤山團隊成員堵平研究員說。

周圍人都知道,王院士最怕「麻煩」。參加學術會議,他總是開完會就走,不參加會後聚餐;出差也不用秘書或其他人陪,基本都是一個人。一次他被邀請參加活動,由於穿得普通,現場工作人員攔住問他「你是司機?」。

「怕麻煩」的王澤山卻從不麻煩別人。按規定,院士可以配車。但幾十年來,他出門從不向學校要車,也不要其他人送,交通問題都自己解決。

剛領完獎,這個榮譽等身的「80後」老院士又雄心勃勃向著新目標發起衝擊,「無煙火藥出現100多年來一直沒有解決無溶劑製造工藝的難題,我們正計劃用一種顛覆性發明取代現有的技術。」

「干擾素之父」侯雲德 曾在漢求學6年

與病毒鬥了一輩子,年近90還在上班

【侯雲德,1929年生,江蘇省常州市人,是我國生物醫學領域傑出的戰略科學家,我國分子病毒學和基因工程藥物的開拓者,現代醫藥生物技術產業和現代傳染病綜合防控技術體系的主要奠基人,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SARS、甲流、寨卡、埃博拉……百姓對病毒「談虎色變」。「猛虎」侵入人體細胞後,大肆破壞人體「化學工廠」,讓人體細胞無法正常生長,甚至取人性命。

侯雲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就是一位對付這些病毒的防疫英雄,年近90還在上班。侯雲德院士不僅是華中科技大學雙聘院士,青年時期還在該校求學6年。

在前蘇聯留學時破格被授予博士

1958至1962年,侯雲德在前蘇聯醫學科學院伊凡諾夫斯基病毒學研究所攻讀副博士學位。一到所里,侯雲德就遇上「大事」,動物房小白鼠大量死亡,專家束手無策。通過仔細調查和反覆試驗,侯雲德判斷「罪魁禍首」是仙台病毒。採納他「清理動物房所有動物,徹底消毒環境,切斷傳播鏈」的建議後,實驗室恢復運轉。留蘇三年半,侯雲德發表了17篇學術論文。蘇聯高等教育部破例越過副博士學位,直接授予他蘇聯醫學科學博士學位。

侯雲德不懼挑戰。我國科學家30年代就選育出痘苗病毒天壇株,用它生產的疫苗曾為我國消滅天花做出過巨大貢獻,但基因背景仍未研究清楚。侯老十年磨一劍,完成了痘苗病毒全基因組測序與分析。這是當時國內完成的最大基因組全序列。

地下室里建起生產線

26年前,侯雲德開風氣之先當「創客」——在地下室里建起中試生產線,創立我國第一家基因工程藥物公司。

侯雲德曾連任三屆「863計劃」生物技術領域專家委員會首席科學家,率領團隊相繼研製出2個國家Ⅰ類新葯和6個國家Ⅱ類新葯。其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國家Ⅰ類新葯——重組人干擾素α1b,開創了我國基因工程創新藥物研發和產業化先河,他因此被譽為「中國干擾素之父」

干擾素,是病毒「剋星」,有廣泛的抗病毒活性。上世紀80年代,我國干擾素全部依賴進口,20多年過去了,現在干擾素大部分實現進口替代。

「干擾素α1b副作用低,不會引起高燒,我預計若干年後將在國際市場上取代國外同類產品。」侯雲德信心滿滿。

努力編織傳染病防控網

在侯老等眾多專家、醫務人員多年努力下,我國建立起72小時內鑒定和篩查約300種已知病原體和篩查未知病原體的檢測技術體系,在突發疫情處置中「一錘定音」。這張人民健康防禦網牢不牢?實戰,是檢驗標準。

——2009年,全球突發甲流疫情,我國87天率先研發出甲流疫苗;

——2013年,我國在全球首次確認並成功應對人感染的H7N9禽流感疫情,4天內成功分離並鎖定病毒;

——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掠去數以萬計生命。我國派出傳染病防控隊伍前往獅子山,確保零感染零輸入,實現傳染病防控的關口前移;

——2015年,一名中東呼吸綜合征的韓國患者進入我國,被監測網路快速發現、確診、隔離。

責編:吳吟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江網 的精彩文章:

雪鄉的整治不是僅僅一「罰」了事

TAG:長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