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方山的那些風物故事

上方山的那些風物故事

裡邊提到了上方山的香椿,

香椿大家已經很熟悉了,

那盛產香椿的上方山,

大家了解嗎?

上方山位於北京西南郊的房山區境內,古稱六聘山,是大房山的支脈,這裡歷史悠久,古木參天,集自然、歷史、文化、佛教和文物古迹於一體,九洞十二峰七十二茅庵點綴於群山之中,素有「幽燕奧室」之稱。

關於上方山的名字,

還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在晉代燕國廣陽(在今北京良鄉東十里許,晉時屬范陽),有個叫霍原的人,字休明。他的學識和品行都很高尚,曾雲遊各地講學。

霍原,字休明,廣陽人。十八歲入京師太學行禮,留校學習,成績優良,同學中多貴族子弟,對他很尊重。叔父被人誣陷,定為死罪。霍原以身相代,備受酷刑,後終得雪冤,無罪釋放。

西晉元康(265-317)時,為避開一些不必要的麻煩,霍原與王褒等人曾一度隱居在綠屏山(現房山境內的上方山)。建立講堂宿舍,廣召賢良傳授學問,弟子最多時達數千人之多。燕王按月贈羊酒,時人稱其為「冀北夫子」。

公元341年,統治燕國的幽州都督王浚,發現當時社會內戰不休,妄想稱制僭位,曾派人先後六次聘請霍原出山相助,想借用霍原的聰明才智,幫助他。但霍原卻堅決不從,王浚腦羞成怒,一氣之下殺死了霍原,並將霍原的頭懸掛起來示眾。他的學生和當地百姓十分悲傷,連夜將霍原的屍體收殮埋葬在六聘山西南(晉史和房山縣誌都有記載)。

當時有一首童謠,歌詞是「天子在何許?近在豆田中」。王浚以豆做霍,收殺了霍原。後人為了紀念他,就將「綠屏山」改名「六聘山」了。「六聘霍原出仕」的佳話在當地也廣為流傳頌。

由此,上方山又得名「六聘山」。後來,燕郡太守盧道將,為他立起祠堂,不少人還為他撰寫悼念詩文。元代劉因曾作詩一首,以賢追念:

西山霍原宅,古迹猶可稽。

重吟豆田謠,愁雲落崩崖。

知己在明哲,何世紲塵羈。

君觀括囊戒,無盈庶無虧。

圖片來源:網易博客

據古籍記載,東漢(公元56--75)時期,就有僧人在這裡開山修寺。後歷代均有擴建,遼金為鼎盛時期,金末毀於戰火,元代曾恢復,現存寺院為明代萬曆年間所復建。歷史上被譽為「千年佛家聖地,燕郊諸山之冠」。

傳說,開山祖師華嚴老祖雲遊來到上方山,被上方山的奇景迷住了,打算建寺,但山有毒龍,便與獨毒鬥法,毒龍派雷公電母,一個霹雷將上方山東南劈出一道裂縫,便是現在的雲梯,最後毒龍敗了,敗後將此處所有水泄去天開龍潭安營紮寨。

華嚴祖師追到天開要水,鬥法,毒龍又敗,只能交出潭水。毒龍說,給水可以,但只給一斗笠清水。華嚴祖師用斗笠取了水,放在了上方山東北一個叫一斗泉的地方,上方山便有水了,所以此處稱為一斗泉,華嚴祖師在此處建立斗泉庵。

《游上方山約毓君清臣》

明·王邦屏

文經邱壑有奇氣,

人歷山川成健才。

曾愛上方春色好,

問君何事不重來。

上方山沿山麓自東向西,分布著下院、中院和兜率寺三座寺院為主的古剎茅庵群。

兜率寺

圖片來源:千龍網

七十二茅庵的總匯點是兜率寺。

兜率寺也叫上方寺,是上方山最大的一處寺院,也是住持方丈的住所。座落在獅子嶺上,自東魏孝靜帝天平二年開山建寺以來,已經有1400多年歷史。

圖片來源:新浪博客

正殿的後檐牆上鑲嵌有十五塊明代雕板,刻有「佛說四十二章經」,筆法剛勁秀逸,歸納了佛經中的四十二段語錄。經文石刻總寬約十米,經文有2000多字基本保存完好。

除了《四十二章經》,上方山兜率寺還曾藏有更為珍貴的、佛學地位更高的《大藏經》經書。明朝曾專門在上方山建造彌勒閣和永亨閣兩座佛閣供奉《大藏經》。這兩部《大藏經》在文革時險遭滅頂之災,被送到北京孔廟保藏,後來轉到了雲居寺。至今,這兩部珍貴的《大藏經》仍然在雲居寺「避難」。

圖片來源:新浪博客

迴廊上有大量的壁畫,取材於人物山水。

清朝光緒年間的香爐

圖片來源:千龍網

兜率寺的前方是塔院,有歷代住持和尚的墳冢。

眾塔層疊,掩映在一片蒼翠之中,已有近千年的歷史了。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遼代咸雍六年(1071)所建的「六聘山天開寺懺悔上人塔」。

塔上碑記說:「師諱字常,姓曹,住持本山三十年,所度黑白眾二十餘萬,以咸雍六年羽化。」

從它上面的文字記載,可以說明上方山過去僧眾之多,規模之大。

雲梯與雲梯庵

上方山的第一個庵叫「接待庵」。接待庵是上方山的門戶,也是上方山七十二座茅庵最前面的一個。

從接待庵向北進入山口,沿著左倚石壁,右臨深澗的二百六十二級石級向上,兩側有鐵鏈供遊人攀扶,逐級而上彷彿直入雲霄,這就是自古以來著稱於世的「雲梯」。

雲梯為入山險隘,可追溯到800年前的金代,明代幾經修繕。雲梯庵位於上方山雲梯之上。創建於明成化二年(1466),坐北朝南,面闊二間,花欞門窗,旋子彩畫,灰筒瓦硬山調大脊。

庵前依山鑿石為蹬,約200級,寬不足1米,直插雲霄,故稱「雲梯」,梯下左側有山神廟一間。石崖有民國年間所刻「幽燕奧室」。庵旁有明代碑記兩塊。建築保存較好。

這裡還有一個傳說,展示了雲梯的美,也告誡大家雲梯的險。

相傳,在距今很早很早以前,「雲梯庵」曾居住著一位出家僧人。他平日里苦心修行,早晚三柱香,祈求佛祖保佑,以求早日修成正果。一日清晨,山間雲霧繚繞,僧人見狀心曠神怡。誤認為自己以超脫凡俗,來到了仙境,認為雲霧就是通往天堂的神路,便閉目合掌,暗自禱告—「佛祖的神靈保佑」。便只深向前走去,怎奈山間雲霧不是通往天堂的神路,老僧人一步登空。

雲水洞

雲水洞為九洞之冠,早已馳名中外。坐北朝南,洞長620米,最高處約70米,為天然溶洞,洞口懸掛「雲水洞」匾,為趙朴初所題。

洞內有遼代摩崖造像,「大悲佛母」,旁有「善伏作佛一尊」的題記。善伏乃雲居寺遼代著名僧人。

石鐘乳有「菜花山」、「雙獅頂牛」、「十八羅漢」等景緻。尤以洞內高38米名叫「通天柱」的石筍最為壯觀,它是世界上第三大石筍。洞口原有廟,後被拆除。

在雲水洞前的大悲庵有這樣一個傳說故事:

相傳,明萬曆年間,在上方山雲水洞前的大悲庵住著一位叫悟覺的和尚。他精通戒律,知識淵博,在華北地區很負盛名。

話說有兩個兄弟慕名來到大悲庵,拜在悟覺和尚的門下,做了比丘。

從此,兄弟倆每天和師傅參禪打座,學習律法。開始還覺得很新鮮,慢慢地寺內單調清苦的生活就厭倦了,可又不好意思和師傅說,就起了偷偷下山的念頭。

一天,兄弟二人借著打柴的機會溜出大悲庵。天色將晚,悟覺師傅見倆弟子還沒回來,就打著火把,順著山路來找。在一個山坳里,看到倆人根本沒去打柴,而且已脫掉了僧衣,正尋找下山的路。

悟覺師傅見此,說道:「既然二弟子要還俗下山,老僧也不便挽留,只是今日天色已晚,道路難辯,請隨老僧回寺安歇,明日下山不遲。」倆兄弟以為悟覺不放他們下山,可天以大黑,道路難找,只好隨師傅回寺。

當師徒三人走到一處懸崖邊時,倆兄弟竟一發狠,將悟覺推了下去。二人隨即又摸黑向山下爬去,當二人來到懸崖底下時,只見悟覺和尚端坐在一塊巨石上。

二人這才知道師傅卻實法力高深,連連給師傅叩頭,請求寬恕,並隨悟覺和尚一同回到寺中,後來,這二人勤學苦修行,終於修成了正果。

植物寶庫

上方山地處太行山脈大房山支脈中的一簇山環之中。這裡植物種類較多,樹木繁茂,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

圖片來源:攝影部落

據調查,共有維管束植物103科,363屬,625種,20個變種變型,其中木本植物199種,草本植物446種。

圖片來源:攝影部落

例如我國特有的植物:獨根草、青檀、地構葉、螞蚱腿子、臘梅、知母共計六種分布在上方山。屬北京地區在上方山分布的植物有:棗樹、省沽油、流蘇樹、拐棗、對結木等五種。有北京地區新分布,首次在上方山發現的植物:樺葉英草迷。還有比較著名的上方山三件寶黃精、拐棗、香椿。還有多種植物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如:何首烏、北五味子、天南星、天仙子、益母草、地骨皮、靈芝、蕨等等。漆樹、蘑菇、山核桃等也具有較高的利用價值和食用價值。

圖片來源:新浪博客

上方山古木參天,共有一級古樹名木24株,二級古樹181株,其中,千年古樹四大王,各顯風姿,獨領風騷,柏樹王歷史最長約1500年,已成為上方山歷史的最好見證。

說到柏樹王,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呂祖閣內干圍四點九四米,要四個成年人合抱,且十幾丈高的「柏樹王」。由於年深日久,日精月華,香客僧人牙惠稱王以後,果真有靈。

相傳,一次有兄弟二人,商量著要偷伐這棵樹。一天月黑風緊,弟兄二人帶上斧鋸來到山上,四下張望一番後,確信附近無人,便動起手來,哪知才砍了幾斧,鋸了幾鋸,只召惹得山風驟緊,林吼滿山。嚇得弟兄二人,急忙把斧鋸扔在了地上,二人手往地下一摸,便覺得粘糊糊地一片,再打著亮朝鋸口上一看,嚇得出了一身冷汗,只見順著鋸口滴滴達達流著鮮紅的血!兄弟倆急忙跪在地上禱告求饒,請求柏樹王寬恕他們的罪過。只聽得山林的吼聲漸低,好象在說:起來吧!起來吧……

到了第二天,進山的人們發現柏樹王的脖子上憋起了一個大疙瘩。知道底細的人便說,那是柏樹王因為砍樹的二兄弟知錯伏法,禱告的虔誠,就沒有遷怒懲罰他們,但自己是「王」字型大小樹,還造人暗算,但又無從發泄,便氣得長出了一個大「癭袋」。

上方山有「南有蘇杭,北有上方」的美譽

有空來上方山

看看景

聽聽故事吧

信息來源:新浪博客(我是寺廟客、林夕_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春房山 的精彩文章:

TAG:青春房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