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夏威夷響起全城「導彈警報」之後……

當夏威夷響起全城「導彈警報」之後……

夏威夷地區的導彈來襲警報

鈦媒體註:當地時間周六上午8:07,夏威夷地區居民的手機不約而同地收到了一條警報,提示他們一枚導彈正在襲來,提醒大家尋找避難設施,並格外鄭重地提醒大家這並不是演習。

當地廣播電台、電視台也第一時間也轉發了警報,並導致電視台賽事直播緊急被中斷。

在警報發出後,夏威夷居民全部都被嚇壞了。在火奴魯魯北部一條主要公路H-3上,當警報顯示出後,司機們緊急把車全部停在了公路上,大家紛紛棄車而逃,躲在了附近的一個隧道內。

周六早晨的火奴魯魯航拍

由於擔心核武器的襲擊,當地居民和遊客也都朝著地下車庫和附近的收容所狂奔,包括正在夏威夷度假的籃球傳奇人物魔術師約翰遜在內。

避難室偶遇約翰遜的網友

警報發出38分鐘後,緊急措施署再次通過公共警報系統發布闢謠信息,澄清上述警報信息系工作人員操作失誤引發的「烏龍」。當天下午,州長位下豐發表電視講話向公眾道歉,稱此事「不走運且令人遺憾」,自己也是被警報信息驚醒的。造成這起「烏龍」事件的原因是應急管理部門人員交接班時,例行測試警報系統,一名僱員按了錯誤的按鈕。

在「烏龍」警報後,夏威夷官員梳理出了事件大概的時間線:

上午8點05分:夏威夷緊急事務管理局(HI-EMA)在換班期間進行了常規內部測試。這是一個涉及緊急警報和無線緊急警報的系統,但沒有涉及到警報的測試。

上午8點07分:事務管理局的一名員工在全州範圍內錯誤地觸發了一個警告。

上午8點10分:夏威夷州副官少將Joe Logan與美國太平洋司令部證實,沒有導彈發射。檀香山警局通知HI-EMA該信息為虛驚一場。

上午8點13分:夏威夷州警報點發出取消民事危險警告的信息。

上午8點20分:HI-EMA通過其Facebook和Twitter賬戶發布取消警報的公告。

上午8點24分:夏威夷州州長David Ige轉發HI-EMA的取消警報通知。

上午8點30分:總督在他的Facebook頁面上發布取消通知。

上午8點45分:在獲得了FEMA Integral公告和警報系統的授權後,HI-EMA遠程發出「民事緊急信息」,取消虛假警報。

此次「導彈來襲」誤報讓人們意識到了核武器這把冷戰期間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並未遠去,尤其是朝鮮半島核導問題複雜化的當下。而在歷史上,總有幾個時刻讓美國人風聲鶴唳毛骨悚然。

1941年,由於日本外交部門的顢頇,早已經準備好的宣戰文書直到珍珠港襲擊發生之後才遞交給了美國政府,那是美國第一次遭到襲擊,憤怒惶恐的美國人甚至把怒火發泄到美籍日裔群眾身上,設立了臭名昭著的拘留營。

七年後,E·B·懷特(E.B. White)蝸居在自己紐約的陋室里寫出了《這就是紐約》(Here is New York),在裡面,他寫道「只需一小隊形同人字雁群的飛機,立即就能終結曼哈頓島的狂想,讓它的塔樓燃起大火」。

2001年,絕望而驚恐的紐約人眼見兩架飛機先後撞上世貿中心,從雙子大樓倒塌的那一刻起,美國人的全部自信和勇氣就隨之灰飛煙滅,這是美國本土第一次遭遇襲擊,此後,美國陷入了反恐戰爭的漩渦里而無法自拔。

十七年後,世界並沒有安定與和平下來,反而籠罩在越來越沉重的危機陰影之中,恐怖主義、宗教種族勢力和區域威脅的危險程度就如同水漲船高的美國股市經濟指數一樣不斷攀升。在警報發送傳播的四十分鐘里,140萬夏威夷居民最大的喟嘆和感慨或許是,孤懸太平洋的他們離俄國朝鮮實在太近了,而離祖國又實在太遠了。

發出這條警報的是系統是「無線緊急狀況警報」(Wireless Emergency Alert,WEA),早在2012年,在聯邦通信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聯邦應急管理署(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等政府機構和通信產業公司的合作下投入應用,在廣播電視無法發揮作用的情況下,向支持該技術的手機的用戶發送信息。

實際上,這套系統發送的信息主要包括三種類型——總統發布的警報、可能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緊急危險及尋找失蹤兒童的「安珀警報」,自部署後的四年多時間裡,,這套系統通過遍布全國的500多個警報發生器(Alert Originators,AOs)共發出了大約2.1萬條警報。

WEA 的界面

受制於技術,這套系統發出的信息最多只能有90個字元,甚至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WEA 都無法發送可點擊的鏈接和手機號碼,也無法告訴用戶一條警報何時回去下哦,而且,為了同時並發給大量用戶並不影響手機網路的流量,WEA 是在2G 技術開發的。

在2016年9月,FCC 頒布新規,要求電信公司把信息容量增加到360個字元,在涵蓋可點擊地址、圖片和視頻的同時,還需要提升地理定位能力。

大量的州、地方執法機構要求委員會在離線測試之外增加這套系統的端對端測試能力,他們認為,測試和培訓能夠保障公眾對警報的信心,同時還能使得新的管理人員明白這套系統是如何運行的。於是,聯邦通信委員會特別要求通信公司為警報發生器提供一套測試系統,然而,在 Verizon 和 CTIA 等公司的遊說利益集團的阻撓下,這項措施被一直延後到2019年3月才會正式施行。

結果在長達30個月的空窗期剛剛過了一半的時候,一場讓人啼笑皆非的烏龍事件就這樣發生了。


紐約各大報紙對廣播劇的後果做出了報道 來源:The Telegraph

時間再回到80年前。

距離拍出舉世無雙的《公民凱恩》(Citizen Kane)還有2年多的時間,在震驚電影史之前,當時只有23歲的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先耍了一個惡作劇驚悚了大蘋果城。

1938年10月30日晚,在 CBS 的講述火星人入侵地球的故事的62分鐘廣播劇《世界大戰》(The War of the Worlds)播出過程中,威爾斯在節目中聲稱新澤西州格羅夫米爾附近已經被外星人佔領。根據無數報紙和後來人的記敘,這引起數以千計的紐約市民的恐慌,進而影響到全美各大城市。

然而,這些關於這場惡作劇的記載本身實際上是一場叫魂。

普林斯頓大學的廣播研究室(Office of Radio Research)在當年十二月調查了六家紐約市的醫院,結果發現沒有任何一起病例和廣播節目有關,《華盛頓郵報》關於一名聽眾因收聽該廣播劇而導致心臟病發的消息始終沒有得到確認。

在10月30日那一夜,和《世界大戰》同時播出的還有大火的《蔡司和桑伯恩時間》(Chase and Sanborn Hour),電話調查顯示,後者的聽眾高達5000戶,而只有2%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在收聽《世界大戰》。為了降低惡作劇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CBS 特別要求威爾斯在廣播劇開始和播放到40多分鐘時兩次提醒聽眾節目是虛構的。

儘管如此,在這出廣播劇播出的一個月里,關於外星人恐慌的報道竟然連篇累牘地出現了1.25萬篇,甚至連希特勒也對此信以為真,評論說這是「民主衰敗境況的證據」。


廣播是新生事物,但它要負起成人責任,無論是本身還是其內容,它都沒有處置妥當。

《紐約時報》的一名編輯在評論里曾經這樣批評廣播。

廣播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侵凌了紙媒產業的權威和利益,從1929年到1941年,報紙的廣告收入和全國廣告費用分別下滑了28%和42%。

在大蕭條期間,報紙行業的廣告收入從8億美元跌落到了4.5億美元,而廣播的營收則從4000萬美元增加到8000萬美元。到1944年,一項全美範圍內的調查顯示,超過50%的家庭把廣播視作最准去的政治新聞來源,而選擇報紙的僅有25%,

把報紙和廣播之間的對立作為解釋威爾斯的鬧劇被長期誇大的原因,這顯然無法讓人信服。如果我們把威爾斯的鬧劇放在當時大的歷史背景下,或許會更接近事件的本質。

這一年,西班牙內戰正酣,德國吞併了奧地利,歐洲卻始終保持綏靖,中國面對日本的侵略節節敗退,羅斯福反覆重申即使德國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美國也會保持中立,在9月底,一場颶風襲擊了長島,最終造成近600人喪生,就在威爾斯的惡作劇發生前大約半個月的時候,丘吉爾在廣播上發表演說,譴責慕尼黑協定是投降並號召美國及西歐武裝起來對抗希特勒。

即使再遲鈍再樂觀的人也能嗅到到瀰漫在空氣中的火藥味,從大蕭條的失落中恢復元氣還沒有多久,整個世界的局勢就又慢慢滑向一個前所未有的危險深淵。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在這種黑雲壓城城欲摧的關鍵時刻,普通人的恐慌心理往往會成百上千倍地積攢爆發出來,而這種惶恐往往又會像傳染病一般瀰漫在整個社會之中,而這種群體性的精神病症是無法診斷和治癒的。

在這樣的高壓氛圍和環境里,任何一點風吹草動實際上都足以引起震動和顛覆,而且,更加讓人措手不及的是,這樣的草木皆兵往往會在人口的口耳相傳里變得越來越聳人聽聞,莫須有的真相和傳播過程中的加工、細節添加最終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的都市傳說、迷思。

最有趣最弔詭的地方是,人們在傳播編織這樣的恐慌傳聞的時候往往並不是完全無意識的,從某種角度來說,並不是因為事件發生而造成了群體恐慌,而是群體需要宣洩自己的情緒而集體參與造就了這樣的事件,這是人性人心複雜之所在,亦是讓人不寒而慄的因果邏輯顛倒。

就像伊藤潤二描述的漩渦一般,人們總是被這樣的叫魂吸引被吞噬。

乾隆時的妖術恐慌如此,奧維斯的惡作劇迷思如是,美國總統大選里柯林頓夫婦各種匪夷所思的黑幕如是,甚至連今天的夏威夷假警報亦如是。

這次的受害者甚至連以往傳播過程中參與者的角色都被剝奪了,在國家機器和大公司聯手打造的信息洪流里,今時今日的普通人實際上已經喪失了去確認去質疑的權利和能力,而只能被動地接受或等待新的信息。

問題是,在這個信息傳輸已經全然單向化的互聯網時代,下次人們遇到警報時,他們又如何確定這只是群體恐慌還是真正的危險來臨呢?

大概這才是倒懸在人們頭上真正的最大的恐慌。(本文首發鈦媒體,部分現場信息引自北美省錢快報)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