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互金平台的2018,可能又是不平靜的一年

互金平台的2018,可能又是不平靜的一年

進入2018年,短短半個月時間,互金行業就密集湧現出巨頭因信息保護被約談、區塊鏈再次引發全民關注、陸金所或於4月份上市、網貸平台備案正式開啟等熱點,彷彿2017年已經過去了很久。

看來,又是大事不斷、不平靜的一年。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著重預測了巨頭們的2018,這篇文章,我們不妨講講各個細分行業和行業里的頭部企業。它們,會迎來怎樣的2018?

現金貸平台如何轉型上岸?

現金貸作為貫穿2017一整年的風口,於2017年末迎來了監管的出手,整個行業被打得措手不及,茫然無措。業務量小的尾部平台,還可以轉入地下,繼續掙點小錢,而業務量大的頭部平台,並不甘心一敗塗地,一邊忙著清理戰場,一邊在考慮如何轉型上岸。

所謂清理戰場,一邊是處理不良資產,一邊是榨乾尾部客群的剩餘價值。

典型的現金貸業務期限不超過30天,從12月初算起,存量的貸款基本均已到期,已按時還的錢落袋為安,未能按時還的錢成為逾期資產,平台需要做好不良資產清收的心理準備,沒有半年時間,戰場是不能打掃乾淨的。

從發展的角度看,年化綜合成本36%的線畫下後,現金貸產品利率下降,基於風控的角度,龐大的尾部用戶不得不捨棄了。只是,別小瞧了商人的智慧,天下本沒有無用的資源,何況是越來越貴的用戶資源呢。據悉,一些現金貸平台特意開發了線上抓娃娃程序,畢竟,尾部用戶裡面,不少人的典型特徵是喝酒、打牌、月光、沉迷遊戲,估計他們也會喜歡抓娃娃,對平台而言,送別這些用戶之前,又割了一茬韭菜。

所謂轉型上岸,便是設法獲得一張放貸牌照。嚴監管下,無照經營已成大忌。一些平台寄希望於監管重新放開牌照申請,這樣能確保身家清白,若監管遲遲不放開,也無大礙,大不了最後就買一張,對這些頭部平台而言,2017年的凈利潤數以十億計,買個牌照並無壓力。

只是,未來在哪裡?踏踏實實做貸款業務,年化綜合成本36%以內,如何與巨頭競爭優質客群、如何控制成本確保業務盈利、如何獲得充足資本金確保業務規模可持續增長……,看上去都是未知之數。

當互聯網成為標配,互聯網金融開始回歸金融的本源,為防止風險外溢便要帶著鐐銬發展,從輕模式一步步走向重資本經營,並非每個平台都能輕易適應,這種艱難適應的過程,我們稱之為轉型,而結果,要麼是成功上岸,要麼是中途放棄。

從這個角度看,現金貸平台的2018,或能給我們揭示很多東西。

整改結束,P2P行業會迎來新生嗎?

不少P2P平台都對2018翹首以待,因為整改終於要結束了。

過去的幾個月里,筆者聽到不少平台訴苦:他們不敢大規模做宣傳,怕槍打出頭鳥;他們不敢做大業務量,因為「雙降」規定被嚴格執行;他們飽受各類「歧視」,因為沒有合規的身份……

那麼,整改結束後,這一切會有改觀嗎?其實,順利拿到備案的平台,有了合規的身份,「合規」的困擾沒有了,但發展的壓力一點不小。

在資產端,面臨和現金貸平台一樣的處境,如何與巨頭競爭優質借款人客群,如何控制綜合經營成本,如何布局更多的場景資產……

在資金端,則越來越難以留住投資者:

一是資金安全感下降。整改期間,投資者相信,平台為了合規,必不敢出現逾期;整改結束後,越是合規的平台,越要堅決貫徹「去剛兌」的政策要求,投資者需風險自擔,而問題是,借款人資質究竟如何,投資者心理沒底,安全感下降。

二是投資替代品崛起。2015年以來,理財進入水逆之年,各個群體都栽了跟頭,以至於有個段子,「土豪死於信託、中產死於炒股、草根死於P2P」;2018年,否極泰來,投資理財或迎來春天,只是,恐怕沒有P2P什麼事。經過了接近3年的沉寂,A股市場逐步走出了慢牛的趨勢,身邊不少人,正在賣出P2P理財,把資金配置到股市裡面。而根據海通證券策略團隊的測算,預計2018年A股市場資金凈流入為3300億,是2017年的15倍。此外,虛擬貨幣雖然遭遇監管風暴,但暴漲的行情抹去了一切障礙,投資者的熱情不降反增,入手的人越來越多。

對P2P平台而言,壓力一直在那裡,合規只是新的開始,唯有拼搏向前,並無喘息之機。

供應鏈金融會成為風口之上的豬嗎?

「風起於青萍之末 浪成於微瀾之間」,能把豬吹上天的風,絕非一夕而成,眾人看到時,已是大風起、風口成,但臨陣布局,已然晚矣。所以,更多的時候,都是撞上風口,而非預測到風口。當然,一些巨頭也可以創造風口,如直播答題,但人造風口,持久性存疑。

那何為風口呢,在筆者看來,只有能把不會飛的豬吹上天空的行業趨勢,才能稱之為風口。從這個角度看,第三方支付、P2P、現金貸等細分行業都曾經站上風口,雖然在嚴監管下行業發展空間變窄,好歹為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提供了一條路徑,並孕育出了幾家獨角獸;股權眾籌、大數據公司、催收服務機構等,從未真正走入主流的視野,且合規風險巨大,尚未產生風口效應。

就供應鏈金融而言,我們可以審視下其是否具備成為風口的潛質,至於能不能成,何時能成,則要看運氣。

空間大不大?這個沒的說。應收賬款融資是供應鏈金融中的重要品種,這個規模有多大呢?2016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12.6萬億元,年均增速10%左右,這還只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而已。

門檻高不高?一度很高,但隨著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以及區塊鏈技術的引入,這個行業的門檻正在迅速拉低。最開始,供應鏈金融是銀行的專利,後來是大型核心企業,再後來是各種B2C、B2B網站,當前,很多物流企業、SAAS軟體服務企業切入了供應鏈金融領域,而隨著區塊鏈技術的引入,進入門檻還會進一步拉低。

巨大的發展空間加上迅速拉低的進入門檻,供應鏈金融已然具備成為風口的潛質,但具體在哪一個時點爆發,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等各種因素。不過,對於企業和資本方而言,提前布局是沒錯的,因為風口是要等的。

舉個例子,現金貸的風口在2017年,不過凡是在2017年匆匆上線現金貸平台或開始發力現金貸業務的機構,風口沒趕上,還落得一身麻煩,成了市場中的接盤俠,還有合規整改等一系列問題。真正享受到現金貸風口好處的,是那些在2016年果斷大幹快上的平台,2016年發力,2017年上量,風口結束前,算是賺了一波。而這些平台,很多成立於2014年前後或更早的時期,後來做現金貸,不過是轉型壓力下的一種嘗試罷了,沒人想到後來會火成這樣。

區塊鏈,是泡沫還是新的動力?

由於比特幣的高燒不退,進入2018年,區塊鏈概念再次翻紅,一眾老牌公司,藉助區塊鏈概念實現股價暴漲,引發廣泛關注。

其實,2年前,區塊鏈在金融業內已經大火過一次,當時,所有的重量級論壇上,區塊鏈都是最熱的話題,各類金融機構圍繞區塊鏈建立了各種聯盟,只是後來隨著區塊鏈從概念走向實踐,演變成為金融機構業務布局的一種常規選擇,在概念層面上,反倒沒有那麼激動人心了。就好像一個美女,天天看也不覺得驚為天人了,區塊鏈之於金融機構,大概是這麼個意思。

所以,這次區塊鏈的熱潮是從非金融機構火起來的,迅雷、暴風、人人網、柯達等機構,因涉足區塊鏈而引人關注和效仿。前景如何呢?筆者並不看好。

區塊鏈帶給金融機構的想像空間,在於基礎架構層面的重建與顛覆,非常具有前景;而區塊鏈當前在非金融機構的想像空間,主要還是基於區塊鏈的「偽代幣」以及代幣背後的暴漲空間。所以也導致了這樣一個結果,金融機構布局區塊鏈,雖有實質性進展,但並無「風口」一說,股價也沒有動靜;而互聯網機構布局區塊鏈,即便只是概念性炒作,都能收穫大量關注,股價會以暴漲回應。

道理不難理解,金融機構絕對不敢玩「代幣」的曖昧,它們的區塊鏈,壓根就不會出現一個所謂的生態內的價值「介質」,以免給人留下代幣的聯想。而回頭看一眾玩區塊鏈的互聯網機構,哪個沒有這種介質,像鏈克、BFC積分、LLT等等。

代幣始終存在合規風險,決定了巨頭不會介入,所以,相比在金融業內迅速從概念到落地實踐,區塊鏈在非金融機構的應用,短期看更像是一種泡沫,不能從基礎架構層面改變行業邏輯,炒作概念,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爆發力。

互金平台上市潮,會如何延續?

互金平台赴美上市是2017年行業里的一道風景線,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據筆者所知,不少平台已經在摩拳擦掌,籌備上市事宜。所以,2018年行業依舊會迎來上市熱潮,不過地點有可能回歸至香港市場。

上市潮後,筆者曾與某投行人士交流,在他看來,平台之所以選擇美國,主要的原因還是背後的美元基金退出問題,美國資本市場的遊戲規則太過複雜,若沒有熟悉規則的美元基金,一般的企業根本玩不轉。

此話不假,趣店風波後,股價迎來大跌,趣店在美國便遭遇到了集體訴訟,一是指控公司在招股書中所宣稱的收貸(催收)政策和操作流程存在誤導(招股說明書中關於催收的描述與創始人在「回應一切」中的表述不同),二是指控公司在客戶數據安全保護上的描述存在重大誤導,沒有披露數據泄露等相關問題(2017年11月,彭博社報道稱中國監管部門和警方正在調查趣店數據泄漏問題)。

相比之下,港股市場雖不比美股「水大魚大」,但不存在文化層面的障礙,且隨著滬港通和深港通的開通,交易活躍度有了大幅提升,2018年1月10日,香港交易所便發文稱「2017年內香港證券及衍生產品市場活躍,交投暢旺,創多項新紀錄」。當然,最關鍵的,是同股不同權的限制可能放開,早在2016年,馬雲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提到:

「現在有很多媒體報道和猜測說螞蟻金服是否會在香港上市,只有在我們認為這個城市準備好的時候,我們才會過來。……現行上市監管制度都是數十年前互聯網時代還未到來的時候設計的,這些條件多迎合房產開發商、銀行、金融機構或是傳統零售,沒幾個是跟創業和新經濟企業有關」。

2017年12 月 15 號,港交所在收盤後發布了一份公告,稱將拓寬香港上市制度,並擬定發展方向,即允許同股不同權,以及允許尚未盈利或者沒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來香港上市。港交所執行總裁李小加隨後在他的網誌中表示:「我們只是想把上市的大門再開得大一點,給投資者和市場的選擇再多一些,因為不想把非常有發展前景的新經濟公司關在門外」。

某種程度上,像是一種遲來的回應。

所以,螞蟻金服2018年會在港股上市嗎?不妨一起期待一下。嗯,就是這些了。

作者:薛洪言,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 微信公眾號:洪言微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洪言微語 的精彩文章:

TAG:洪言微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