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去年吃了3.9萬億,你貢獻了多少?
有格調的人都關注了這個號
吾日三省吾身,早上吃啥,中午吃啥,晚上吃啥?
這應該是對很多吃貨國人的真實寫照,「民以食為天」這本就無可厚非。
在過去的一年裡,中國人就吃掉了3.9萬億,這3.9萬億比德國2016全年的國民生產總值3.36萬億還要多!
1
中國人與吃的淵源
中國人與吃有著不解之緣,紅白喜事,吃;請人幫忙,吃;升職考學,吃...就連好友見面,基本上三兩句話離不開「你吃了嗎?」
古代的時候我們鍾愛文學,徜徉在詩詞的海洋里,於是我記住了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豆腐。
現在打開QQ空間,微信朋友圈,男女老少,都在曬美食。自己做的,下館子吃的,唯有美食忘不了。
前段時間一位清華理工男親自體驗香蕉和棗一起吃奇妙感覺,緊接著發誓「戒蕉戒棗」,這位理工男也提出一個震驚吃貨界的理論「相切可吃定理」。
簡而言之,就是弧形食品,掉在地上與地面只會形成切線,所以弄髒的面積,理論上等於0,相切即可吃。
雖然是一種十分荒唐的謬論,但是充分反映了中國盛產吃貨的國情,並且無關身份學識。
2
好吃不過火鍋
中國餐飲的崛起,很大程度上離不開互聯網的發展。物流行業,和外賣行業的崛起讓國人吃的更加恣意。足不出戶,卻能嘗遍天下美食。
在媒體公布的大數據中,我們看到中式正餐依然是主導地位,在總消費類別中佔據了57%的份額。緊隨其後的有休閑簡餐和快餐...
在中式正餐中,最受大家歡迎的是「新派火鍋",除了傳統的老四川,更是多了咖喱,番茄,台式...光是火鍋的口味想要吃個遍,那都要些許時間。
火鍋之所以如此受歡迎,我想與百搭的食材和廣泛的適應性有很大關聯。
例如上次同事聚餐,一個組內總有人不吃辣,也有對麻辣追求狂熱。有人能夠接受蟬蛹,田雞肉,但是也有北方妹子十分抗拒。
這就難壞了點餐的同事,思來想去,最後一拍腦殼兒,還是去吃個鴛鴦鍋吧,經濟又不會出現眾口難調的情況,同事想吃啥,自己涮,自己點,自己撈。
因此朋友聚會,火鍋店就成了增加感情的「朵頤聖地」。
3
物種入侵都後悔
中國的吃貨到底有多強大,其實給你講幾個真實案例,就可以真切的體會得到。
「物種入侵」對於很多國家而言都是一場噩夢,不僅對原本生態造成破壞,而且對於補救治理也時常束手無策。
在中國就不一樣了,舉個例子:小龍蝦,原本稱為克氏原螯蝦、紅螯蝦和淡水小龍蝦。他們的老家是遠在重洋之外的美國南部路易斯安那州。
作為腐食性動物,生命力十分頑強,20世紀初隨國外貨輪壓艙水等生物入侵到了我國境內。
原本以為小龍蝦會像在其他國家一樣橫行霸道,泛濫成災,但是強大的吃貨卻足以讓小龍蝦後悔入侵中國了。
不僅野生小龍蝦瀕臨滅絕,為了滿足中國人的味蕾:清蒸小龍蝦,麻辣小龍蝦,秘制小龍蝦....人們已經開始人工養殖小龍蝦,從物種入侵變成了一個本土產業。
同樣是來自美國的朋友牛蛙,儘管牛蛙在德國能夠大肆繁殖,甚至逼得德國本土青蛙魚類幾乎絕種,但是在中國根本不存在的。
對於中國的吃貨而言,世界上只有兩種東西,能吃的,和暫時沒有找到方法吃的。於是搭配了花椒去土腥味的牛蛙,就成了吃貨們的最愛。
牛蛙步了小龍蝦的後塵,野生牛蛙面臨絕種,人工養殖來解決國人的美食需求。
4
逢年過節胖三斤
中國所有的節日似乎都與美食有著密切的聯繫,或者換一種說法,從食物就能辨別出節日。
吃粽子,那可能就是端午節;吃月餅,那可能是中秋節;吃湯圓,那應該是要過元宵節了。
僅僅以月餅為例子,中國吃貨們不僅保留了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美食珍饈,還在傳統的基礎上加以革新,冰激凌餡兒,雞蛋韭菜餡兒,小龍蝦餡兒...
節大莫過「年」,春節是每一個中國人最隆重的節日,辛勞工作了一年,搶上一張春運車票,大包小包的特產美食,帶與家人分享。
看著霧蒙蒙的鍋屜里翻騰的餃子,團團熱氣氤氳著老母親的笑,趁熱咬上一口,那才叫年味兒!
但是春節也有這樣的憂慮:問君能有幾多愁,去年衣服今兒個穿不上!過年至少得胖上三四斤。儘管嘗遍四海美食,但還是覺得不如家中的味道可口。
3.9萬億的消費數字背後是國人對美食的孜孜追求。經濟迅速發展之後,不僅要吃飽,更要吃好。
在過去的2017年里,你為這個大數據貢獻了多少呢?
往期閱讀
TAG:東方頭條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