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報述評:安倍靠什麼化解「少子化」國難
一直困擾著日本從官方到民間的「少子化」問題,因為安倍首相在2018年新年感言中的「國難」一詞,再度引起人們的關注,但是,如同叫了多少遍的「狼來了!」一樣,日本普通百姓對於政府的「危機意識」,似乎並沒有表現出多大的熱心,他們聽其言觀其行,更希望看到政府拿出實實在在的對策,說得到更要做得到。
「少子化」的國難危機
元旦,安倍晉三首相發表了《2018年新年感言》,他以150年前的明治維新為例,指出:150年前,殖民浪潮在亞洲洶湧而起。就在這危難關頭,日本明治政府開始了全新的國家建設。為克服這個亦可稱為國難的危機,日本迅速推動現代化進程。「如今,日本面臨著「少子老齡化」這一國難危機。」安倍說:只要能創建無論男女老幼、難病殘障或是曾經失敗,任何人都能充分發揮才幹的「一億總活躍」社會,日本就一定能繼續強有力地增長。對此,我堅信不疑。
在這篇充滿著自信的《新年感言》中,安倍為化解「國難」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即「向孩子們的未來大膽投資。為消除對於育兒、護理的擔憂,大力推行改革,實現社會保障制度向『全民型』的轉變。創建無論年齡、任何人都能擁有重新學習和挑戰機會的社會。」
1月4日,是日本新年工作日第一天,安倍晉三首相一早趕往三重縣,參拜了伊勢神社,在隨後舉行的記者會上,他再次提及「國難」一詞,說:目前日本也還面臨著新的國難,那就是「少子老齡化」的問題,這個問題不克服,日本就沒有未來。
而在去年12月12日,安倍首相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選擇「挑戰」的「挑」字為他心目中的年度漢字,其中就包含著日本所面臨的「少子化」、「高齡化」等威脅。
出生人口再創新低
所謂「少子化」,指的是嬰幼兒數量減少、在總人口中所佔比例下降的現象。上世紀40年代後半期,日本出現了戰後嬰兒潮。此後,隨著經濟發展,避孕工具普及以及墮胎合法化,日本在上世紀60至70年代的經濟高速增長期,生育率持續下降。1974年,日本第一次出現低於維持人口正常置換的總和生育率(反映婦女一生中生育子女的總數)2.1個孩子的狀況。
自上世紀90年代起,日本的總和生育率不斷下降,根據政府制定的標準,日本在1997年已進入「少子化社會」。最近幾年,其總和生育率一直維持在1.4左右。而據計算,日本要想維持目前人口規模,總和生育率需要達到2.07。
一方面生育率下降,另一方面老齡化程度越來越高,死亡人口增多,日本人口因此呈現遞減趨勢。厚生勞動省在去年4月曾預測,日本人口將在2053年跌破1億人,到2065年降至8808萬人。
去年12月22日,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一項估算數據,將「少子化」危機再一次數值化:2017年,日本新出生人口數不足百萬,僅為94.1萬人,創下1899年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最低值,這也意味著日本的少子化現象愈加「眼見為實」。
有評論悲觀地指出,儘管日本政府採取了所謂「育人革命」等一系列措施,但造成少子化的原因有多方面,日本人口減少的趨勢,在短期內恐怕難以扭轉。
多重因素造就「少子化」
日本少子化現象之所以愈加嚴重,甚至成為安倍首相口口聲聲的「國難」,這與日本自身的經濟、社會等多方面因素有關。
分析人士指出,由於經濟長期低迷,越來越多的日本女性開始走入職場,出於職業發展的考慮,晚生乃至不生孩子成為很多女性的選擇,也導致一些日本女性寧願選擇單身。而在經濟壓力之下,年輕人中保持單身的也越來越多。
日本「少子化」愈發嚴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年輕人不想結婚,結了婚不想生孩子。其原因在於養育孩子的負擔太重,由於保育園名額有限,政府會根據家長的職業、收入等信息給孩子打分並排序,那些由於滿員而無法上保育園的兒童被稱為「待機兒童」,日本的待機兒童已高達幾萬人;
二、青年人意識悲觀,不願承受更多社會負擔。隨著年輕人價值觀多元化,不少人樂於享受卻不願承擔家庭負擔,也造就了不少「啃老族」不願結婚。日本雖然失業率不高,但年輕人收入普遍過低,無力結婚。而且日本的養老金等福利制度負擔沉重,難以為繼;
三、教育程度和醫療水平的提高,也是導致生育率下降的原因之一。
日本杏林大學華人教授劉迪指出:低生育陷阱是一個結構性問題,包括教育、社會保障、女性獨立等多方面問題,這些問題一旦形成定式,單從哪一方面入手,單純宣傳或者誘導,都很難奏效。
政府不斷推出緊急對策
從危機到「國難」,日本社會的「少子化」問題越來越嚴重,以致歷屆政府都是高調呼籲,且不斷推出各種緊急對策。
1995年開始,日本政府採取措施鼓勵生育,設立少子化問題擔當大臣,推出《少子化對策大綱》,以鼓勵年輕人結婚,減輕多子女家庭負擔,為生育孩子延長產假、提供補貼等。
第二次安倍內閣成立後,更是將解決「少子化」問題當做政府的「頭等大事」來抓。2013年6月7日,安倍首相親自主持,在首相官邸召開政府少子化社會對策會議,並敲定「旨在突破少子化危機的緊急對策」,核心內容是對結婚生育的支援舉措。緊急對策採納了由專家組成的政府「少子化危機突破工作組」提出的建議,其中包括提供有關懷孕分娩的信息,加強針對產後煩惱和育兒不安的「產後關懷」,完善地區「諮詢和支援基地」,並研究對新婚人群的資助措施。
此外,日本政府還將推進解決兒童入托難等問題的「育兒支援」,以及幫助兼顧育兒和工作的「工作方式改革」。去年,安倍政府還提出了被媒體稱為「育兒革命」的計劃,準備投入2萬億日元,以提高生育積極性,同時到2020年徹底解決「待機兒童」問題。
最後一招:改革勞動制度?
從鼓勵「多生多育」,到加強「產後關懷」,再到「待機兒童降至零」對策,這些都是針對核心家庭的育兒政策,從近幾年開始,政府逐漸意識到,光是減輕多子女家庭負擔,解決「入托難」問題,恐怕還是「治標不治本」,更深的根源,是必須改變日本「高速發展」時代所形成的勞動制度及勞動方式,改變對於勞動、工作、勤勉的固有意識,增加年輕人的幸福感與更多富裕時間,來細心經營自己的「小家庭」。因此,安倍政府大力提倡「勞動制度」改革,包括推出月底周五提前下班的「優質星期五」制度等。
在1月4日的記者會上,安倍首相更是「信誓旦旦」地表示:在即將召開的通常國會上,政府將會就勞動制度進行改革提出具體方案,即要大幅縮短勞動時間、改變勞動方式、改善勞動待遇,讓人們有時間和精力去休閑和顧家,同時要對育齡女性的出產和育兒進行支援,以保持日本社會與經濟的增長活力。
化解百年不遇的「國難」,突破「少子化」危機,大權在握的安倍首相極其政府,能否「大有作為」,切切實實地解決日本社會的這一大難題,實現全體國民的「日本夢」,人們將拭目以待。
TAG:動感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