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出使回國,感動宋孝宗宮殿外冒雨相迎,與他敞懷擁抱,淚灑龍袍

他出使回國,感動宋孝宗宮殿外冒雨相迎,與他敞懷擁抱,淚灑龍袍

原標題:他出使回國,感動宋孝宗宮殿外冒雨相迎,與他敞懷擁抱,淚灑龍袍


魏杞 ,字南夫,一字道弼,壽春人(今安徽省壽縣),魏杞年幼時隨父母到古林鎮蜃蛟附近叫石臼廟的小村落居住,併到雨上名師趙敦臨的私塾接受教育。紹興十一年(1141)考取進士。二十年後,北邦金國進犯江南,來勢兇猛。正當宋室大臣為戰或和舉棋難定之際,素知魏杞有雄辯之才的宋孝宗,授予他吏部尚書,並委以外交特使之重任。


魏杞到達金國,備受威迫與凌辱,九死一生,但他不屈服,堅持民族氣節,任憑戰刃舔脖割發,魏杞怒目相視,視死如歸,寧願一死決不下跪稱臣。為了誘降魏杞,金主又用金銀財寶與美女,想用「大金」兩字來代替「大宋」,遭魏杞嚴詞拒絕:「吾大宋天子神聖,才傑奮起,人人有敵愾意;大宋官兵召之能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而威震於天下也。目下,和則兩利,戰則兩傷,而且強大的大宋一定能戰勝你們弱小的金國。」魏杞慷慨陳詞,正氣凜然,不僅向金國闡明戰爭利弊之關係,還表達我大宋軍民不畏強敵、誓死抗金之決心。



通過幾番努力,金主被迫訂立了歷史上有名的(隆興和議》條約,「一正名、二退兵、三減歲幣、四不發歸附人」的外交協議,使兩國人民暫免戰禍之苦。


一年後,魏杞回國還朝,飛信報到,宋孝宗在宮殿外冒雨相迎,一見到魏杞敞懷擁抱,淚灑龍袍,並以魏杞「使金不辱使命」為典範,在文武百官中極力褒獎,樹為學習楷模,委以丞相重任,賞賜豐厚。魏杞卻不居功,婉言拒賞。


幾年後魏杞功成身退,帶著皇帝親賜御書「太廉堂」金匾,兩袖清風,告老還鄉。


「戰戰兢兢事一人,匡扶社稷演絲綸。潔如寒澗冰千尺,凈若秋空月一輪。待漏金門伺五夜,中書決政坐重茵。太廉兩字君王賜,清白芳傳奕葉孫。」這是南宋鄞籍名相史浩贈魏杞的一首《太廉堂》名詩。當地有句諺語流傳,說魏杞為國出使成功,回家「四不帶」:不帶半個官職、不帶一分官餉、不帶兩個妻妾、不帶三人用品。其清正廉潔可見一斑。



告老回鄉後他曾經住在雨上蒼基街。蒼基街是宋朝囤積貢糧、駐紮皇帝御禁軍的軍事基地。秩序亂、矛盾多,他來後開始整頓秩序,興商利市,興辦學校,重視教育,使這裡的街市繁榮昌盛,成為南宋時期文明樣本街,深受市民的愛戴。

魏杞在他64歲時,因出使金國留下的舊傷複發而卒,次年擇葬於奉化飛鳳山上。魏杞的嫡裔遂遷居蜃蛟魏家與族親合族,尊魏杞為第一祖,並建「太廉堂」,掛皇帝御書「太廉堂」金匾。

20世紀70年代初,魏家老祠堂經過幾百年的風雨侵蝕已經破舊不堪,後來被迫拆遷移入河對岸大魏家破落的堂檐里,所幸的是魏杞後人為紀念先祖紛紛慷慨解囊。現在已經修葺一新的魏氏祠堂,讓魏杞子孫又有了一個祭祀先祖的場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飛花默吟 的精彩文章:

開國皇帝廢后奪兒妻,割無數宋遼俘虜鼻子,卻被親兒砍掉鼻子而亡

TAG:飛花默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