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秦朝的建立統一以及滅亡

秦朝的建立統一以及滅亡

秦國地處富饒的關中地區,軍事上易守難攻,在商鞅變法以後,逐漸成為七雄中的頭號強國,不僅經濟持續向前發展,國富民強,而且政治穩定,治理有方。苟子到過秦國,他親眼見到的情況是:「百姓朴」、「百吏肅然」。他稱讚秦國是「治之至也」。秦王贏政在位時,採用正確的戰略戰術,遠交近攻、分化瓦解,將六國各個擊破,從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後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統一全國,定都咸陽。秦的統一,結束了諸侯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有利於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符合人民的願望,為我國長期的統一奠定了基礎。秦的統一及其所帶來的歷史進步,是人民群眾通過長期鬥爭、付出巨大代價換來的,而秦王贏政順應歷史潮流,實現了全國統一,對我國歷史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秦王贏政統一全國以後,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鞏固統一:

首先,建立封建中央集權制度:

贏政規定封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稱皇帝,他自稱「始皇帝」,後代依次稱二世、三世,直至萬世一系。所以,歷史上稱他為秦始皇。他還規定皇帝自稱「朕」,朕原是「我」的代名詞,一般人都可以用,自此以後,成為皇帝專用辭彙了。秦始皇把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大權集中到自己手裡,政事無論大小,最後全由皇帝裁決,主要官吏由皇帝親自任免。

中央政府設置左右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職,合稱「三公」。丞相協助皇帝處理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負責監督百官;太尉管理軍事。三公以下還有「九卿」,其中主要有廷尉(掌刑獄)、治粟內史(掌財政)、少府(掌山海池澤稅入)等等。他們由皇帝任免,必須絕對服從和執行皇帝的命令。秦始皇(公元前246年至

在地方實行郡縣制度。把全國劃分為36郡(後增加到 8口210年在位)40多郡),郡下設縣,縣以下還有鄉、亭、里等等基層政權機構。並通過什伍組織,對農民實行編戶,加強對全國的控制。郡守、縣令以上的官員都由皇帝直接任免。這樣,皇帝把全國各地的權力掌握在自己手中。

其次,採取鞏固國家統一的經濟文化措施:

統一度量衡,使長度、容積和重量都有統一的標準。

統一貨幣,廢掉六國貨幣,規定以秦國的圓形方孔錢作為統一的貨幣,通行全國。

統一文字。把簡化了的字體小篆作為標準字體,全國通行使用。秦末漢初又出現了隸書。現在的楷書,便由隸書演化而來。

統一法律。制定《秦律》,頒行全國。《秦律》原為商鞅變法時所訂,後經多次補充修訂而成為一部全國性的法律。1975年12月,在湖北雲夢縣城關西部的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一批竹簡,共1 100支,大部分為秦朝的法律條文,雖然這些竹簡併不是《秦律》的全部,但卻是我國已發現的最古的法律條文。

這些措施,有利於鞏固秦朝的統一,有利於各地經濟文化的發展和交流,對後世也有深遠的影響。

再次,為了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議,於前213年發布焚書令。規定除政府外,民間只可收藏醫藥、占卜和種植等書,其餘一律集中焚毀,敢論《詩》、《書》者殺,以古非今者滅族,禁止私學。第二年,秦始皇又把誹謗他的儒生460多人,全部挖坑活埋於咸陽城郊。歷史上把這兩件事合稱為「焚書坑儒」。焚書坑儒這一措施,不但沒有達到加強思想統一的效果,相反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動搖了秦王朝的統治基礎。焚書坑儒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場文化浩劫。

最後,秦始皇派兵北擊匈奴,南攻越族,加強了對周邊各族的控制。匈奴是我國北方的一個古老的游牧民族,住在蒙古高原一帶。戰國末年,逐漸強大起來,首領叫做單于(單chan於,匈奴語的譯音,意為廣大,單于的地位相當於皇帝)。匈奴貴族帶領騎兵南下,佔據了水土肥美的河套地區,秦、趙、燕三國分別築長城,駐重兵,以抵禦侵擾。秦統一以後,秦始皇派大將蒙恬、長子扶蘇率軍三十萬北擊匈奴,奪回了河套一帶的廣大地區,設置了44個縣,還遷徙內地人民到那裡耕田戍守。為防止匈奴南下,秦始皇命令蒙恬徵發大量的民工修筑北部城防,把原來秦、趙、燕三國北方的長城連接起來,再向東向西延伸,築成一道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萬里城防,史稱萬里長城。萬里長城阻擋了北方游牧民族對中原地區的騷擾破壞,保護了內地先進的生產方式,有利於長城內外以漢民族為主體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萬里長城是我國古代的一項偉大工程,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在世界建築史上也堪稱人間奇蹟,當列奇觀之首。

越族是我國南方古老的少數民族,秦統一以後,派人征服嶺南(五嶺以南,今廣東、廣西一帶)越族地區。為解決運輸困難,秦始皇派史祿開鑿了靈渠,溝通湘水和離水,把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連接起來。秦始皇就在渠成的當年(前214年),平服嶺南,統一南方越族地區,在那裡設置了桂林、南海、象郡等三個郡,又遷徙50萬人到那裡戍守,和越族雜居。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傳到南方,促進了南方社會經濟的發展。當時的南海郡下轄番禺等六縣,現今的香港和澳門地區就歸屬於番禺縣。

秦朝的疆域,東到大海,西到隴西,北到長城一帶,南到象郡。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之一。

秦始皇統治後期,社會矛盾已十分尖銳。秦朝加在人民身上的封建負擔特別繁重,可謂「二十倍於古」。首先是賦稅沉重。農民要把收穫物的三分之二交給政府,叫「泰半之賦」。其次是兵役和徭役繁重。秦朝的人口約2000萬,被迫去建造阿房宮、驪山墓,修築馳道、長城和戍守邊疆地區的,就在150萬人以上。近年在陝西臨潼秦始皇陵東側出土的大批形體高大,排列嚴整的兵馬俑,就是當時勞動人民付出無數血汗修建陵墓的歷史見證。再次是刑法苛酷。《秦律》之嚴苛,主要體現在有「族誅」(一人犯罪,親族都得處死)和「連坐」(一家犯法,鄰里都要受到牽連)以及傷肢殘體的肉刑等酷刑。前210年,秦始皇在巡遊途中死去,李斯、趙高篡改遺詔,賜太子扶蘇死,讓秦始皇的次子胡亥即位,胡亥就是秦二世。由於奸臣趙高(由宦官升任丞相)當道,秦二世時期的統治更為殘暴。

前209年7月,900多名戍卒在被徵發去戍守漁陽(今北京密雲西南)的途中,遭遇連日大雨,無法按期到達目的地。按《秦律》逾期當斬,死亡威脅著每一個人。戍卒中名叫陳勝和吳廣的兩人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殺死帶隊的秦將,率領走投無路的戍卒在蘄縣大澤鄉舉行起義。揭開了秦末農民戰爭的序幕。他們「斬木為兵,揭竿而起」,提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起義軍迅速攻佔周邊城市,打到陳(今河南淮陽)時,已經擁兵數萬,力量強大。攻佔陳後,陳勝建立了國號為「張楚」的農民政權。但不到半年,吳廣和陳勝先後被部下殺害。此後,參與反秦起義的劉邦、項羽成為秦末農民戰爭的主將。前207年,項羽率軍在巨鹿(今河北境內)與秦將章邯決戰,項羽「破釜沉舟」,勇不可擋,一舉殲滅秦軍主力。劉邦則於前206年率軍攻入函谷關,直搗咸陽。秦王子嬰率百官投降,秦朝滅亡。秦末農民戰爭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支農民軍隊,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政權,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彪炳史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奇趣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請問為什麼有些人經常罵孔子呢?

TAG:奇趣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