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世,修心一生
——回復『早安 』,詩詞君送你一天好心情——
拂曉聽雨
桂花落
王俊雄
00:00/00:00
人的成熟不是年齡,而是心態,心的成熟不是遇到的事情多,而是對待事情的態度。
因為人生,不可能時時順心、處處完美。
有時,遇到話不投機之人,多說是過,置之不理才是一種智慧。
所以,境遇好壞之別不是人生下來的坐標,而是後天修心的結果所造成的。
- 01 -
首先,我們要修的就是我們的豁達之心。
花開一季,人活一世,樂天隨緣一些,就會輕鬆自在一些。
畢竟,生活不是戰場,無需一較高下。
北宋東坡先生,他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顛沛流離中,不停被貶,但他還是非常樂觀的,他樂觀到什麼程度呢?
被貶惠州,他依然不以為苦。那個時候廣東是蠻夷之地,什麼也沒有,他說到那兒還能「日啖荔枝三百顆」。
貶至海南儋州,第一次吃到天然海鮮美的蚝,他跟兒子蘇過說:
「你千萬不要對外人說海南的蚝怎麼好吃,不然京城裡的官員聽到了,個個都巴不得被貶海南,分走我的美味呢。」
東坡先生看透了,說: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這樣的千古感慨,如潮水般拍打著我們的精神彼岸。
在我們彷徨、失意、壓抑、落寞之時,總能揮開精神的霧霾。
其實,人生就是這樣,它是一場修行,修的就是一顆心。
如若修的一顆進取心,便會事事精進;若是修得一顆豁達心,就是一生暢然。
- 02 -
其次,我們要修的就是我們的淡泊之心。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只有把名利和享受看得淡一些,才能置身於喧囂浮華的世界,卻依然堅守心靈的一方凈土;
才能在面對世間種種誘惑時,依舊保持清醒的頭腦,知道自己內心真正追求的東西。
但淡泊之心並非要我們人人去過,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中所描繪的烏托邦生活:
一人三餐四季,粗茶淡飯,不理世事,在桃花樹下讀書,與江中錦鯉作伴……
那如何淡泊?心靜、心定方能淡泊。
心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
心定,不是兩耳不聞天下事,而是在身負重任時,依舊能笑看秋月春風。
宋代詩人林和靖,捨去名,捨去利,捨去高屋廣廈和市井繁華。
隱居西湖孤山腳下,草廬為居,在屋前後種滿梅樹,靠著賣梅子的錢維持簡單的生活。
「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
林和靖還常常駕一葉扁舟,往來煙水之間;或倚在老梅樹旁,看白鶴起舞;
有時詩興大發,隨口吟出:「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將一生過得詩情畫意。
真是「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這簡單的平淡里,就藏在人生的豐盈。
捨去過多的慾望和雜念,修鍊一顆淡泊之心,靈魂方能從「求不得」和「放不下」里走出來,去發現天地萬物的美,豐盈自己,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 03 -
最後,就是要修我們個人心中最重要,比例最大的那一部分了,愛人之心。
關於愛人之心,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佛祖釋迦牟尼說:「恨不止恨,唯愛止恨。」
證嚴法師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可以愛的人。」
西方聖經也有言「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你若以愛人之心待他人,它日,也定將被人所愛戴。
修愛心,必須先暖心,如何暖,看愛心之書,做愛心之事,跟愛心之人。
在瑞典沃爾沃總部有兩千多個停車位,早到的人總是把車停在遠離辦公樓的地方,天天如此。
有人不解問道:「你們的泊位是固定的嗎?」
他們答:「我們到的比較早,有時間多走點路。晚到的同事或許會遲到,需要把車停在離辦公樓近的地方。」
看,多為別人著想時,路才會走得更遠。
正如《增廣賢文》里所講:「愛人者,人恆愛;敬人者,人恆敬。」
人與人之間,多一份理解就會少一些誤會;心與心之間,多一份仁愛就會少一些紛爭。
面對傷害,微微一笑是豁達;面對辱罵,不去理會是一種超凡。
忍耐不是懦弱,而是寬容;退讓不是無能,而是大度。
人活一世,修心一生;一世為人,一生修心。
心中大自在,人生得自由。
TAG:詩詞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