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麥克白》:對「命運」最好的詮釋
也許你還記得我在「開篇詞」裡面提到的一個電視劇《歡樂頌》中的段子。沒錯,那就是關於「麥克白夫人」的。麥克白夫人,是莎士比亞戲劇《麥克白》中的人物,可以用來隱喻「幫凶」的意思。那麼,這究竟是什麼梗呢?這個幫凶的結局又是如何呢?今天,我就來介紹一下莎士比亞著名的的四大悲劇之一《麥克白》(其他三部是《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的篇幅不長,它的中文版約5萬字,我將用大約16分鐘的時間為你解讀這部作品。
1.莎士比亞和文藝復興
《麥克白》作者威廉·莎士比亞(1564-1616),文藝復興時期英國的劇作家、詩人。我們說過,文藝復興就是要復古希臘和古羅馬的興,因為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在文學和藝術上是非常卓越的。在這篇里,我再進一步講一下文藝復興的來龍去脈。話說,從1096年十字軍東征開始,文藝復興的萌芽就已經在醞釀了。那麼什麼是十字軍東征呢?當時歐洲有兩個大國: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西羅馬的教皇呼籲大家收復聖城耶路撒冷,因為耶路撒冷當時在阿拉伯人(穆斯林)手中。大家就紛紛出征,結果在途徑東羅馬帝國的時候,發現那裡發展得特別好,有很多稀奇的玩意兒,便開始「崇洋媚外」。於是,這些出征歸來的人就從東羅馬帝國和阿拉伯國家帶回來很多東西,包括航海羅盤、火藥、阿拉伯數字,等等。可以說,十字軍東征,促進了西歐人放眼看世界。西歐經濟的發展,帶動了它的文化、藝術和科學的發展。最終,文藝復興運動遍布了整個歐洲。
文藝復興就是生活富裕之後追求思想解放,它講求的便不再是以上帝為中心的生活,而是關注人類本身,關注當下的生活和體驗。所以,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都會著重反映人性中的善惡美醜,以人為本。其中,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堪稱經典。它們就好比濃墨重彩地展現複雜人性的畫卷一樣,不僅語言極富表現力,而且情節一波三折,讓人讀起來不會覺得乏味。在《麥克白》中,作者還加入了比如女巫、預言、命運、城堡、鬼魂等元素,更使得這部戲劇充滿了神秘色彩。
圖一:莎士比亞
2.《麥克白》
這本書因為篇幅不長,我仔細讀了好幾遍,因為每讀一遍,都會感覺有更多可以挖掘的東西。我相信大家也都會有這種感覺。那麼下面我將以麥克白為中心,按照「篡位之前-當上國王-遭到復仇」三個部分,把整本書的內容介紹一下。
篡位之前。故事的一開始,蘇格蘭正在和挪威打仗。麥克白和班柯是蘇格蘭這邊的兩員大將。挪威軍隊在蘇格蘭的叛徒考特爵士的幫助下,發起了一場殘酷的血戰。幸虧蘇格蘭大將麥克白奮勇殺敵,才使蘇格蘭取得戰爭的勝利。挪威國王投降了,蘇格蘭國王鄧肯欣喜若狂,決定把叛徒考特爵士處死,並把考特爵士的爵位轉贈給麥克白。
此時,麥克白和班柯正在勝利後返程的途中。他們突然遇到了三個打扮怪異的人。這三個人看起來像是女人,卻長著鬍鬚。麥克白上前詢問,發現她們是女巫。接著,女巫們開始說話了。其中一個女巫直接叫出了麥克白的名字和現有爵位,另外一個叫麥克白「考特爵士」,最後一個叫麥克白「未來的君王」。麥克白聽完之後非常吃驚。接著,女巫們又對班柯做了預言。她們對班柯說,他雖然不是君王,但是他的子孫將要成為君王。正當麥克白準備問個究竟,女巫們化為一陣風不見了。這時,國王的信使來了,封麥克白為考特爵士,女巫的話應驗了。麥克白更加震驚。此時,雖然班柯還是非常理智的,但是麥克白卻開始浮想聯翩,鬼迷心竅,覺得命運也許會給自己加上王冠,用不著自己費力。
麥克白於是寫信告知自己的夫人所發生的一切。麥克白夫人讀著來信,感到一陣欣喜,但同時也在擔心麥克白。她明白,想要當上國王,就要殺掉現在的國王。她覺得麥克白雖然野心很大,但是優柔寡斷,天性中充滿了人情,缺少奸惡。接著,麥克白回來了,麥克白夫人便慫恿他殺死國王。然而麥克白並沒有像他的夫人那樣積極。正當此時,使者稟報說國王今晚要來麥克白的城堡過夜。麥克白夫人計上心來,她已經在心裡打好了一切的算盤。然而麥克白仍然不敢殺死國王,他覺得國王來自己的城堡過夜是對自己的信任,自己不能這麼干。另外,自己的榮譽也是國王給的,這樣做太不厚道。然而,麥克白夫人開始極力慫恿,甚至說出「我要把你的愛情看作同樣靠不住的東西」,「像一頭畏首畏尾的貓」,「一個懦夫」等激烈的言語。另外,麥克白夫人還告訴麥克白,自己已經將國王的兩個侍衛的酒里下了麻藥,讓他們熟睡。麥克白終於還是抵不住夫人的慫恿,趁著國王熟睡的的時候殺死了國王。此時麥克白有點慌亂,但是麥克白夫人卻早有準備。她將國王的血塗在兩個熟睡的侍衛身上,並將兩把刀藏在他們的枕頭底下。
第二天一早,國王的大臣麥克德夫打算去國王的房間叫醒國王,卻發現國王已經死了。眾人看過現場,懷疑是兩個侍衛殺死的國王。正當侍衛們不知所措的時候,麥克白衝上去把他們倆給殺了。雖然麥克白瞞過了眾人的眼睛,但是國王的兩個兒子馬爾康和道納本覺得事情沒那麼簡單,同時,作為國王的後代,他們也開始擔心自己的處境。於是他們倆決定出逃,馬爾康逃到英格蘭,道納本逃到愛爾蘭。
當上國王。國王死了,兩個王子也出逃了,於是麥克白因為功勛卓著,順理成章當上了國王,麥克白夫人則如願當上了皇后。女巫的預言又應驗了。但是緊接著,麥克白開始心神不安了,因為之前女巫也說過班柯的子孫要成為國王,而不是麥克白的子孫。麥克白決定為自己當上國王舉辦一次隆重的晚宴,他得知班柯要在晚宴之前的這段時間去騎馬,便秘密派遣刺客刺殺班柯和班柯的兒子弗里恩斯。但是,刺客殺死了班柯,而班柯的兒子卻逃跑了。班柯被刺殺,因此沒有出席晚宴。同時,大臣麥克德夫(第一個發現國王死了的那位)忠於舊國王,心情不佳,也沒有出席晚宴。在晚宴的間隙,麥克白從刺客口中得知弗里恩斯逃跑了,便愈加變得心神不寧。在晚宴上,他出現了幻覺,似乎能看到班柯的鬼魂。
第二天,麥克白決定再次去找那三個女巫,詢問自己的未來。這一次,女巫們幻化出三隻幽靈。第一隻幽靈說,要留心麥克德夫。第二隻幽靈說,你要殘忍、勇敢、堅決,凡是婦女所生下的人都傷害不了你。第三隻幽靈說,你要像獅子一樣驕傲而無畏,不要關心人家的怨怒,你永遠不會被打敗,除非樹林向著高山移動。正當麥克白要問女巫們班柯的後代能不能成為國王,女巫們又不見了。
按照女巫的指示,麥克白決定先殺死麥克德夫。可是恰在此時,使者稟報說麥克德夫已經逃到英格蘭。於是,盛怒的麥克白決定派刺客突襲麥克德夫的城堡。結果,麥克德夫雖然早就逃了,但是他的妻子、孩子和僕人全部被殺。至於「樹林向高山移動」,麥克白想,這不是天方夜譚嗎?於是他放下顧慮,開始安心做起自己的國王。同時,他也按照第二隻幽靈的指示,驕橫殘暴地統治著整個國家,激起了不小的民憤。
遭到復仇。麥克德夫逃到了英格蘭,與舊國王的兒子馬爾康會和。麥克德夫得知了自己全家被害,決定跟馬爾康一起,找麥克白復仇,奪回蘇格蘭政權。英格蘭國王答應幫助他們,並把自己的部下西華德將軍和一萬兵士借給了他們。很快,他們又集結了很多被麥克白殘害過的、跟他們同仇敵愾的人。
此時的蘇格蘭,麥克白仍然常年飽受著鬼魂的折磨。麥克白夫人也開始產生幻覺,精神變得失常。她身邊的侍女和醫生看見她平時總是不停地擦著手,好像在洗手一樣。她也會胡言亂語,不停地說著「該死的血跡」,因為她總覺得自己的雙手沾滿了鮮血。
麥克白的暴力統治,導致叛亂四起。他內心慌亂,把自己城堡的防禦做的非常堅固。此時,馬爾康、麥克德夫和西華德的英格蘭軍隊已經迫近。馬爾康命令每一個兵士都砍下一根樹枝,把它舉起來作掩護。
麥克白這邊則是噩耗連綿。首先,麥克白夫人精神崩潰而死。接著,使者報告說自己站在山頭守望的時候,發現對面的樹林開始移動。麥克白傻眼了,這樣的場景,不就是樹林向著高山移動嗎?
不久,英格蘭的軍隊就殺到了麥克白眼前。麥克白的軍隊已經毫無戰鬥力,他們只是虛晃幾槍罷了。大勢已去,麥克白決定親自出戰。他先是殺死了英格蘭將軍西華德的兒子,並傲慢地說,「你是婦女所生的,我瞧不起一切婦人之子手裡的刀劍」。接著,麥克德夫殺了過來,麥克白還認為自己有「魔法保護」,結果麥克德夫說,自己是還沒有足月就從他母親的腹中剖出來的。最終,麥克德夫殺死了麥克白,並割下了他的頭顱。
麥克白死後,舊國王的兒子馬爾康當上了國王,奪回了蘇格蘭政權。《麥克白》的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
圖二:戲劇《麥克白》
3.小閆點評
我相信大家首先肯定都有一個疑問,那就是當年女巫預言的班柯的子孫並沒有當上國王。也就是說,女巫的預言,並非真的預言。莎士比亞以這樣的結局來收尾,自有他的深意。我想莎翁大概是有「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寓意在裡面。試想,如果麥克白當初沒有聽信女巫的預言,踏踏實實地做自己的考特爵士,或許並不會落得最後擔驚受怕、眾叛親離並慘死的下場。
當然,故事的魅力還在於除此之外還有更多「如果」的可能。比如說,如果沒有麥克白夫人的推波助瀾,女巫的預言會不會應驗?如果國王鄧肯的兩個王子當初並沒有出逃,會不會他們倆之一會當上國王而不是麥克白?如果麥克白當上國王之後,並沒有緊接著追殺班柯和他的兒子呢?如果殺了班柯之後,麥克白並沒有再相信女巫的第二次預言去追殺麥克德夫呢?如果麥克白殺了班柯、殺了麥克德夫家人之後,反而開始仁義治國呢?……這裡面存在著太多的假設,我想以上的任何一個假設成立,都很可能不會造成麥克白最後的結局。那麼,這一切的一切,似乎跟女巫、命運都無關,而是麥克白自己在作死。
我想大家的第二個疑問可能是整個故事的真實性如何。在歷史上,劇中主要人物和大體事件都是真實存在的,比如確實有蘇格蘭國王鄧肯、確實有麥克白,確實有蘇格蘭和英格蘭的戰爭,確實有鄧肯的兒子為父報仇的事情,只不過整個故事的過程是完全虛構的。歷史上的麥克白和莎士比亞筆下的麥克白就好比歷史上的曹操和三國演義里的曹操的區別,都被作者抹黑了。
另外,我們不禁要想,既然女巫們最後的預言並非真實,那麼女巫們到底之前是如何預測的呢?我想,女巫之所以為女巫,並非她們有預言的神力,只不過是她們具有極強的洞悉人心的能力罷了。首先,就像班柯聽到女巫預言後所說的,「魔鬼為了要陷害我們,往往故意向我們說真話,在小事情上取得我們的信任,然後在重要的關頭我們便會掉入他們的圈套」。仔細想來,這跟現在很多江湖術士、算命先生的手段如出一轍。其次,女巫們了解每個人的性格,知己知彼,就可以操縱對方的行為。
對於女巫們洞悉人心的能力,我想舉個例子。為什麼麥克白第二次去找女巫的時候,女巫們不親自告訴他,而是幻化出三隻幽靈並叫幽靈來告訴他呢?而且,每隻幽靈只說了一句話,便不情願地想要女巫放它們回去。我想,可能這也是巫術操縱人心的一種手段。女巫們深知麥克白心神不寧,怕麥克白又不果斷,怕麥克白覺得她們是騙子,便用了這一種間接對話的手段。這種手段產生了兩個效果:第一,幽靈可以給麥克白更加神秘的感覺;第二,幽靈越是顯得不情願,便越是會讓麥克白覺得幽靈說的都是「金玉良言」,所謂「好話不多說」嘛,於是他便會打消疑慮,相信女巫。所以,作為文藝復興時期的戲劇大師,莎士比亞對人心的洞悉讓我非常佩服。
最後,莎士比亞咬文嚼字的功底在《麥克白》中足見一斑。比如「樹林向高山移動」,「凡是婦女所生的人都傷害不到麥克白」,這些看似難以實現的預言,最後卻是以大家都意想不到的形式應驗。這種「文字遊戲」,也極大地增加了戲劇的神秘性。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戲劇中充滿了「女巫」、「預言」等神秘甚至荒誕的元素,但是整個戲劇前後邏輯卻非常嚴謹。仔細推敲,其實對於每一個看似「巧合」的情節,作者在字裡行間都給了合情合理的解釋(這也是我為什麼讀了好幾遍原著的原因)。比如說,對於國王鄧肯的兒子道納本,劇中比較輕描淡寫,但作者也交代了他跟馬爾康的主力軍隊並不在一起。這也就避免了最後的王位繼承權的紛爭問題,保證了馬爾康順利登上王位。
整個戲劇的語言也非常具有表現力。戲劇這種文學形式,本來語言就是要比實際生活中更誇張一些的。然而正是這種誇張且充滿獨白式的語言,最容易表現人物心理。比如說,「得知」國王鄧肯的死訊後,麥克白的反應是對眾人說「要是我在這件變故發生以前一小時死去,我就可以說是活過了一段幸福的時間;但是從這一刻起,人生已經失去了它的嚴肅的意義,一切都不過是兒戲;榮譽和美德已經死去,生命的美酒已經喝完,剩下來的只是一些無味的渣滓,當作酒窯里的珍寶。」多麼誇張、多麼矯情、多麼讓人起雞皮疙瘩的語言啊!然而,這又是多麼充滿活力、多麼使人物形象躍然紙上的語言啊!
----------
本篇的最後,我來總結一下今天的內容。首先,我們介紹了莎士比亞和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特點,知道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注重反映人性中的善惡美醜,以人為本。其次,我們按照「篡位之前-當上國王-遭到復仇」三個部分,介紹了戲劇《麥克白》的內容。麥克白功勛卓著,但在返程的途中聽信了三個女巫的預言,便幻想著天上掉餡餅。在他猶豫不決之間,麥克白夫人推波助瀾,慫恿他殺死了國王,成為了他的幫凶。之後麥克白在心神不寧之際,又找到了女巫,並再次聽信了她們的預言。麥克白最終遭到了馬爾康和麥克德夫的復仇並被殺死,麥克白夫人也在精神崩潰中死去。最後,我們對故事的結局、故事的真實性、內容的邏輯性以及莎士比亞的語言特點進行了簡要分析。
那麼現在,我想大家應該對「麥克白夫人,您的雙手也並不幹凈」這個梗能夠會心一笑了吧?
TAG:全球大搜羅 |